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紫外双色制导系统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便携式防空导弹双色导引头中所采用的数字式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模拟式控制系统的方法。对导引头和自动驾驶仪部分的数学模型作了简化,并作了全弹道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双色制导体系设计方便,抗干扰能力强等。  相似文献   

2.
紫外/红外准成像双色导引头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紫外/红外准成像双色导引头。该导引头采用玫瑰花形扫描方式,将双色信息融合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用双色玫瑰扫描分时相关控制算法,实现了复杂干扰环境下的光谱鉴别等系统技术,具有对抗多个红外诱饵干扰的能力,从而使该类导弹的战术性能,特别是抗干扰性能获得了飞跃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获取精度较差,无法满足导弹制导指标要求的问题,根据红外导引头角跟踪原理,比较研究了直接微分法、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方法3种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方案。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直接微分法和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方法均不适用于红外成像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将控制系统设计为二阶无静差系统,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模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外导引头弹目视线角速度提取。  相似文献   

4.
延迟对拦截弹制导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拦截弹在末制导段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本文分析了拦截弹制导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导引头信息处理延迟、制导控制指令延迟和执行机构响应延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在拦截弹弹道修正和姿态控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拦截弹与TBM的初始位置偏差、导引头测量误差和弹道控制执行机构推力偏差,完成了不同制导控制延迟条件下拦截弹拦截TBM制导精度的六自由度Monte-Carlo仿真计算。根据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拦截弹拦截TBM目标的制导精度与制导控制延迟之间的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5.
精确制导武器红外成像导引头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峰  祝小平 《宇航学报》2007,28(3):535-538
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导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进行多目标识别与跟踪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攻击型无人机、小型战术导弹等制导武器制导方式的发展方向。而红外成像导引头作为整个制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其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引入到导引头控制回路中。同时,还分别采用校正网络和PID控制这些传统的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与之进行对比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较之传统方法使导引头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武器系统抗干扰性能的重要性出发 ,主要阐述导引头抗干扰仿真试验的必要性 ,分别就导引头抗有源干扰和抗无源干扰试验的情况来说明仿真的必要性 ,同时罗列了导引头可进行仿真抗干扰试验的主要项目。另外也大致给出了导引头仿真抗干扰试验所需要的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模拟设备的基本要求。最后给出了导引头抗干扰仿真试验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针对脉冲多普勒导引头存在遮挡导致在遮挡期和半遮挡期导引头接收通道易受镜像目标影响,且雷达误差受到恶化的问题,根据遮挡机理及其影响,提出了一种包括不依赖于精确测距的基于目标回波峰值获取、弹目距离获取和精确测速3步骤的遮挡预判方法,并对遮挡预判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遮挡预判后,可提前关闭导引头接收通道,减少遮挡条件下镜像目标能量进入,以及低信噪比时的雷达误差输出。研究可为制导控制系统的抗遮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革文 《上海航天》2004,21(3):25-28
为抑制导引头所受的多路径干扰,对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个FIR滤波器的设计实例。导引头系统半实物仿真实验表明,实验结果与设计要求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雷达导引头干扰对抗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超  杨号 《航天电子对抗》2011,27(1):16-19,40
研究了复杂战场环境下,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干扰对抗性能分析评估的数学仿真平台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仿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型体系结构、雷达导引头仿真建模方法,然后论述了目标起伏、闪烁、海杂波仿真建模方法,以及典型干扰原理及其仿真建模方法,最后对雷达导引头干扰对抗综合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基于该仿真系统,可以对反舰导弹在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防空导弹制导控制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给出了仿真系统的组成。其中,导引头和天线罩安装于导引头仿真转台上,惯测装置置于位置速率转台上,并采用真实视线法进行半实物仿真。仿真和导弹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系统有效地模拟了飞行试验导弹的飞行过程,仿真试验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1.
会忠 《中国航天》1995,(5):40-40
南非改进U型突击者导弹南非的肯特隆公司目前正在推销其改进的U型突击者近程红外空空导弹。国马特拉公司的米卡那样的具有近程作战能力的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将是尾舵式的,也可能配备ffilU型突击者导弹及其经过改进的导弓1头现役U型突击者导弹使用的是双色导引头...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多元红外导引头的目标跟踪、识别原理及典型的抗干扰措施,提出相应的干扰策略和方法。研究面源红外诱饵对多元红外导引头的干扰机理,建立了面源红外诱饵对多元红外导引头的干扰模型,进行了干扰效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面源红外诱饵对多元红外导引头具有良好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会 《中国航天》1993,(11):42-42
SAHV-IR 红外型南非高速导弹(SAHV-IR)是在采用雷达制导的雷达型南非高速导弹(SAHV-R)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防空导弹,并计划作为对仙人掌-响尾蛇系统的一种改进。SAHV-IR采用双色导引头,依靠目视截获目标并发射导弹。尽管其气动特  相似文献   

14.
姚勤  李伟忠  吴宇 《上海航天》2011,28(6):69-72
采用分层与综合设计法对舰载战术导弹导引头的有源器件选型,印制板、接地、屏蔽、滤波和瞬态骚扰抑制等电磁兼容(EMC)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层次传导和辐射的电磁兼容性,给出了设计策略及某导引头壳体电子设计与仿真结果。研究对改善整个导引头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被动振幅和差单脉冲导引头对宽带噪声调频干扰源的响应和跟踪特性 ,并重点探讨了主波束内存在两个非相干干扰源的情况下导引头的角跟踪规律 ,最后提出了存在两个噪声调频干扰时导引头提取角信号的一种方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复合导引头中视线角速度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视线角速度输出精度,对舰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红外成像/被动微波复合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复合导引头在红外比例阶段和红外随动阶段的跟踪原理,采取微波截获时红外框架随动的方式,在导弹全程跟踪过程中根据红外位标器系统提取视线角速度的方法。分析了由陀螺角速度与误差角微分速度和、陀螺角速度与误差角微分速度通过卡尔曼滤波,以及由框架陀螺直接给出敏感到的角速度三种求取目标视线角速度方法,认为后两者的精度易受延时、干扰或滤波发散的影响,选用第一种方法,并采用低通滤波器提高视线角速度提取精度。给出了误差角微分信号和陀螺信号先滤波后匹配,以及先匹配后滤波两种方式的工作原理。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式结果基本相同,均可实现导引头视线角速度的提取,先匹配后滤波的计算量小,可优先选用。研究对提高舰空旋转导弹复合导引头的制导性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在自卫干扰(SSJ)和非SSJ条件下的抗干扰性能,建立了单脉冲角跟踪系统对SSJ和非SSJ压制式噪声干扰源进行跟踪的时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SSJ条件下,角跟踪回路的抗压制式噪声干扰性能较佳,跟踪情况与目标视线角速度有关;在非SSJ条件下,当导引头接收天线处远距支援干扰(SOJ)强于目标回波信号时,SOJ会引入较大的天线指向偏差。所建模型可用于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干涉仪体制的反辐射导引头,测试环境的好坏对其性能的正确评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采用暗室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测试环境误差,如偏心距离、等相位面波动等对导引头测角特性的影响,分别给出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所得结果为干涉仪体制反辐射导引头的工程测试和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完善导引头测试条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定向能硬损伤反导背景下,推导出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受硬损伤引起馈入性能变化下的振幅测向法和相位干涉测向法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受损导引头的跟踪场景,分别以该两种测向模型进行了跟踪性能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导引头受硬损伤下会导致跟踪性能下降,视损伤程度仍有可能在上靶区域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导引头天线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雷达导引头天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新一代雷达导引头天线的体制、形式及结构特点,提出导引头天线的技术发展方向是高效率、低旁瓣、薄型化。最后指出,毫米波导引头天线也是今后导头天线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