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卫星“务农”精耕细作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远在天际的卫星也开始帮助地球上勤劳的人们做起了农活,精确农业应运而生。精确农业是一种把客观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农业生产的方法。它根据田间作物生长条件和产量状况等的差别,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全...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权刚  郑新民等 《卫星应用》2002,10(4):29-33,28
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图像处理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和专家系统(ES)的发展和结合,已 形成一个对空间数据采集,编辑,管理,分析,制图的空间信息技术系统。本文在对空间信息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出3S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方面的集成技术,并以应用实例说明3S集成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推进是航天器实现轨道机动和姿态控制的动力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推进方面逐步掌握了化学推进、电推进、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常规有毒向新型无毒的转变,以及从化学能推进向更高能量密度推进的升级,形成了型谱化空间推进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深空探测、空间防务等领域,支撑了国家航天重大型号任务,促进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空间推进取得的成绩,然后对化学推进、电推进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攻关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实现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大口径、长焦距的空间相机已成为发展趋势。连接相机主镜和次镜的支撑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相机的成像性能和稳定性,是光学系统的敏感环节。为了得到更好的成像品质,文章选择了筒式、三杆式与桁架式这3种支撑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分析软件对每种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结构的力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质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最终选择桁架式支撑结构为最优方案,更适合于大口径、长焦距相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该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深度学习、集群智能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类人分析和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会大幅提高空间任务执行的自主性。同时,空间信息网络基于安全环境设计,系统的无线暴露特性使得其随时会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文章在研究分析空间智能信息网络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空间智能信息网络的网络架构和协议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未来空间智能信息网络可能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智能认知和弹性生存是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网络架构、协议体系以及关键技术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形成新的智能发展观、信息安全观和能力安全观,为构建具备智能化 弹性化的空间信息网络提供理论准备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间激光通信网络接入节点多路激光链路传输需求,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参量效应,并结合色散控制,开展全光合路处理技术研究。采用VPI 10.0模拟平台构建了时间透镜全光合路系统,验证了4路速率为10 Gbps的差分相移键控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信号光以及通断键控调制OOK(On-Off Keying)和DPSK混合制式信号光的全光合路可行性,并对全光合路技术实现中色散、光功率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所提出的全光合路技术具有数据处理带宽大、通信制式兼容且系统复杂度低等优点,可有效降低空间激光通信网络的资源需求与载荷成本,为下一代空间激光骨干网的发展与全面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刘志 《上海航天》2016,33(5):1-11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空间对接技术划为早期探索、实用、发展成熟和深入发展4个阶段。归纳了主要空间对接机构的特点。分析了空间对接技术中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对接力学仿真、对接机构试验等难点。回顾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突破的总体技术方案、捕获与缓冲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其它设计要素等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空间对接机构应用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国外载人弱撞击式对接机构、停靠性对接机构和卫星对接机构等新型空间对接机构的研究背景、进展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对接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开展弱撞击对接系统、卫星对接机构的研究,并将合作目标对接技术向非合作目标捕获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8.
闫志刚  盛业华等 《卫星应用》2002,10(4):37-40,39
介绍了3S技术发展动态及其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玲  姜宏佳  刘湃  吴俊 《航天器工程》2020,29(2):121-126
空间遥感器指向镜支撑结构是指向镜的重要部分,用于维持指向镜位置并提供一维转动自由度,其结构形式的选择和设计对指向镜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指向镜在轨微重力、存在转动的使用条件和温度变化大的环境特点,调研并总结了背部支撑、侧面支撑、周边支撑3类主要的支撑结构形式,分析了支撑结构设计的精密热设计和粘接技术等关键技术。在指向镜支撑结构设计时建议采用非传统的新型方案设计和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凯夫拉纤维作为某空间用小型低温杜瓦瓶的支撑材料,在验证其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设计了杜瓦瓶的支撑结构,建立了一种新的热力学耦合优化模型,给出支撑结构固有频率、热应力及发射环境下的约束条件,通过一种“离散点加密”新约束优化法计算出了支撑结构满足约束条件范围内的要求的最优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1,(2):8-9
据《解放日报》报道,我国准备发射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农作物育种的返回式“种子卫星”。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操作实施。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也为培育更多农作物优质良种,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在此之前,我国已成功地完成了十多次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育种试验,并培育出了“太空水稻”、“太空小麦”、“太空青椒”、“太空番茄”等一…  相似文献   

12.
Raman LIBS光谱技术在空间原位探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对样品元素和分子结构探测的优势互补,满足矿物组分高分辨、原位探测的迫切需求。Raman LIBS光谱载荷涉及多项关键技术,不仅需要将Raman、LIBS两种技术结合实现器件功能,而且还要解决载荷小型化、一体化,适应空间环境,抑制干扰。Raman LIBS光谱技术研究将带动国内高精度光谱分光技术、轻小型高集成度载荷一体化技术、探测器技术、多光谱联用及数据反演等技术的发展,为国内后续月球及火星着陆探测任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纳型卫星的低成本研制与长期可靠运行、微型化需求与现有器/部件水平,以及受限的资源与高性能有效载荷之间形成了3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多学科优化和总体架构设计、微机电器/部件研制方法及高性能有效载荷空间应用方式3个层次开展研究,介绍了基于多学科优化的纳型卫星平台研制技术、星上高性能微机电器/部件技术,以及适用于纳型卫星平台搭载的有效载荷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在我国多个商业卫星星群,以及探月工程、高分专项等任务中进行了批量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求,调研卫星系统接入、运行以及数据共享等空间信息应用主要技术环节的国内外标准现状,规划、设计空间信息应用标准框架,并提出集采标、制标、标准互认、融合发展机制为一体的全方位标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托负责担纲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组织、实施、管理以及总体技术支撑等工作。具体  相似文献   

16.
深空自主飞艇探测器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美国典型自主飞艇探测器的研究现状、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支撑技术。针对我国未来的深空飞艇技术发展,提出以火星应用为重点,促进在智能自主控制、新型材料、同位素热电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并与地球临近空间飞艇技术的发展彼此借鉴等建议,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空间、电子、地球信息和计算机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和技术。它通过探测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以获取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在军事、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渔业、矿产、防震减灾和地理信息等多行业、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但卫星遥感应用作为卫星应用领域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商业化步伐与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服务的快速发展相比,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19.
体系对抗仿真技术是武器装备体系化研究的重要支撑技术,为满足体系仿真智能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其效率、置信度等,对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首先,从装备体系的特点出发,阐述了体系仿真技术在武器装备体系化论证、设计、试验、分析、训练、运用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从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技术和武器装备体系仿真支撑技术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的技术需求,并简述了国内发展现状;最后,从体系仿真建模技术、体系仿真支撑技术、体系仿真应用技术等论述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以及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白锐峥 《卫星应用》2003,11(4):32-35
探讨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进行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大范围的耕地调查与监测,结合“3S”技术,围绕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建设规划项目,客观、快速、准确地向农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