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9月27日,中国宇航员乘坐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进行了空间出舱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战略第二步的顺利实施。在此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期,认真剖析国外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有助于探索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少走弯路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拟于2010年9月下旬在杭州组织召开《载人航天》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会报告,并按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技术应用、飞行任务组织实施分三个专题进行交流。会议具体内容另行通知。诚邀广大作者踊跃撰稿,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国外主要航天国家依据本国国情持续推进载人航天活动,美国完善了载人航天技术顶层规划,俄罗斯继续进行航天机构重组,美、俄新型航天运输系统研制进展顺利;国际空间站延寿至2024年,将继续扮演着技术验证和科学实验平台的重要角色,发挥人类火星之旅的前哨作用;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快速,未来可承担近地轨道、月球轨道的运输任务;各国深空探测目标与计划更加明确,探测活动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段"希望"号将在2008年搭乘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从而开辟日本载人航天探索的新纪元。日本虽然不像俄罗斯、美同和中国这样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但也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截至目前,日本共有8人获得了航天员资格。而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并研制"希望"号实验舱,标志着日本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促进载人航天及相关技术开拓创新,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拟于2010年9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第一届《载人航天》期刊学术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并按载人航天发展战略、载人航天技术应用、飞行任务组织实施分三个专题进行交流。现将会议组织及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大批技术与应用成果,在提高国家威望和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带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文化进步,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种关注对于载人航天的发展具有多重影响。一方面,民众的热情和支持将为载人航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大众对载人航天活动效益的不同诉求也成为载人航天管理机构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颜子初 《推进技术》1990,11(6):64-68
载人航天标志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新阶段.苏联196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单人进入太空技术;1964年10月12日用上升一号实现三人进入太空技术;又于1965年3月18日用上升二号实现了双人进入太空加太空漫步技术,这在当时充分体现了苏联在开发空间技术的领先地位.29年来,随着人在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进程,大大推进与开阔了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开辟了宇宙资源与市场,取得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任何无人自动装置所不能代替的.实践已经证明,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持续发展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之一。航天员出舱活动首先必须保证人在宇宙空间生存和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空间设施组装、在轨维修、有效载荷布设等任务。在脐带式出舱活动、机械臂辅助式出舱活动,以及采用载人机动装置出舱活动等三种方式之中,采用载人机动装置的出舱活动显现了许多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重方面。  相似文献   

9.
固体废物堆积、发酵和水分等资源流失对载人航天任务,特别是长时间、远距离任务的飞船内部空间利用、航天员人身安全和生命保障物资发射质量均有重要影响。概述了美国和国内载人航天任务中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以及与载人航天任务的关系,针对短期、中期和长期航天任务分别提出了相应处理技术并对各技术相关信息进行论述,分析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载人航天》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国内唯一以载人航天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主要宣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载人航天工程与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报道我国载人航天及相关领域的建设成就、学术与技术研究成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与经验。本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教育部航天学科评估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栏目设置高端论坛(TOP FORUM):由载人航天工程领导、院士及社会各界著(知)名人士撰写的,体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地位的,反映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和重要影响的,规划工程发展战略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进入空间站阶段,工程各大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共用、科学与应用数据的推广利用、航天新技术试验与验证,以及重大科技与科学成果转化等现实需求,要求实现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的长期、安全、可靠、有序、高效的存储与管理,面向工程各大系统用户、科学用户及公众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数据共享与服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项目和NASA及ESA的数据管理现状,研究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管理的需求、目标和对象、现状、标准规范制定等内容,并开展了国内外比较与分析,提出了载人航天工程数据管理的启示和方案建议,助力推动工程数据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太空时代     
自古中国就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飞天乐舞的千年梦想。神舟六号成功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与“神舟五号”两年前的发射成功不同,这一次“神舟六号”的升空从航天技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太空将因为有中国的参与而更加精彩,人类的太空时代已经离我们不远了。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需要许多高新技术的支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3.
<正>《载人航天》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是国内唯一以载人航天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主要宣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载人航天工程与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报道我国载人航天及相关领域的建设成就、学术与技术成果、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与经验,是展示我国航天领域科研水平的窗口和我国航天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地适应载人航天资源与市场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事)业  相似文献   

14.
载人运载火箭软件工程化二十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在航天领域中系统地开展了软件工程化的应用推广,其中载人运载火箭软件研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CZ-2F火箭软件工程化的历程进行回顾,从发展段的自发行为,到成长段的规范管理,至今天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比统计了同时期各型号软件质量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性质以及问题发现的环节,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化对提高载人运载火箭软件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最后结合火箭的特点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程化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载人航天领域多功能媒体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进载人航天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载人航天科普知识的深入普及,不断扩大载人航天的影响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载人航天》期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和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的《航天员》杂志,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依托,力求实现两刊一网融合发展。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载人航天领域多功能媒体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30年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战略,尤其是2015年~2030年期间逐步进入应用阶段的军用航天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未来发展的能力要求。并在分析美国2005年~2030年NASA空间通信与导航体系结构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对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进行了梳理,如天地一体化测控与信息传输、深空测控通信、航天对抗、航天应急,以及进一步提高测控距离、数传速率、测轨精度,覆盖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系统效费比等。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如航天测控网与空间目标监视网、天文观测网三网合一、发展寂静测控技术和即插即用测控技术等,从而提高航天测控技术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快速响应和支撑能力,对抗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满足未来多层次、多样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载人航天》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国内唯一以载人航天工程为背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主要宣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载人航天工程与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动态,报道我国载人航天及相关领域的建设成就、学术与技术研究成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与经验。本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教育部航天学科评估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栏目设置高端论坛(TOP FORUM):由载人航天工程领导、院士及社会各界著(知)名人士撰写的,体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地位的,反映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和重要影响的,规划工程发展战略的文章。工程技术(ENGINEERING TECHNOLOGY):工程方案、科研、生产、试验、飞行任务及总体技术、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读来读往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第七届中国航展举办之际,本刊出版了这期航天特别策划。本期的封面文章介绍了新世纪国际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及启示;来自北航的王田苗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机器人技术的情况;本期论坛的主题是航空航天焊接技术,各专家学者和设备生产厂商阐述了焊接技术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本期专稿由北京工业大学的左铁钏教授为大家系统介绍了激光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