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成果适用于含铬废水化学还原法处理过程。利用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技术,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按工艺流程需要,完成自动充水、自动投药(酸、还原剂、碱)、自动监测和自动排水。本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发信器与控制器。前者由各种化学传感器和放大器组成。它可将废水中H+ 离子浓度和Cr2 O72 - 离子浓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位信号,以此作为控制信号。控制器部分,根据本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有五个闭环,每个闭环中的控制均由专用微机完成。处理过程依次推进,实现水处理工艺过程自动化。技术指标:(1)处理后出水水质Cr6 + <0 .5mg/L ,pH =8…  相似文献   

2.
获取空间固废处理过程的废水、废气产生规律是废水净化、废气处理的前提条件.针对载人航天中典型的固体废物,包括食品残渣、舱内工作服和个人用品,开展热熔实验.使用总碳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对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废物热熔产生的废水、废气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0~170℃时,水回收率随着温度...  相似文献   

3.
长期在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需要解决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洗浴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航天员自身的生理问题,还关系到座舱的卫生和航天员心理健康,所以需要开发一种低泡易冲洗的沐浴产品使航天员可以少水洗浴。针对此需求设计了一款以天然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有效成分、天然防腐剂和抑菌剂为主要辅料的沐浴产品。利用正交优化方法,以产品的起泡性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筛选低泡易冲洗且洁净度好的产品配方。对该配方产品做进一步的反应条件优化和理化稳定性检测,从中得到一个最佳的复合配方产品,达到了天然无刺激、低泡易冲洗、洁净度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厂学习了一八一厂的经验,在厂党委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将电镀含氰含铬废水由化学处理改建成动态电解处理。经过两年多的生产运行表明,采用动态电解处理废水,其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且管理方便,可节约大量化学药品(漂白粉),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消除了环境污染。一、流程和原理简介 1.电解处理含氰废水(流程见图1) 将食盐溶解于水成饱和溶液,经过调配装置,自动配成含量为60~80克/升的溶液,经转子流量计按一定流量输送至电解槽,在电解槽中,阴极上发生氢离子的还原,使溶液的氢氧根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长期载人航天CO2处理与O2循环再生问题,在Sabatier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器高低温区的反应温度及进出口温度并预测冷却气体的最佳流量及出口温度,提出了适于载人航天的Sabatier反应流程及基于微化工技术的微反应器设计方案,制造出一套地面Sabatier反应试验样机。在H2/CO2摩尔比为3.5、原料气流量为4.3 L/min、高温反应器温度为260~268℃、低温反应器温度为210~235℃的条件下,实现了4500小时稳定运行、H2转化率大于98%、系统压力降小于4 k Pa的结果,为未来实用微反应器的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控生保系统(CELSS)中尿液废水的处理与回用需求,构建了单级生物硝化反应器,以完成废水中有机物的矿化处理,并实现对其中的氮素的硝化处理,以便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在389 d的试验周期内进行了反应器启动、驯化,并完成对不同浓度尿液废水的处理效能研究,考察了生物反应器对不同尿液浓度废水的有机物矿化、氮素转化性能。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稳定运行时可实现97%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97%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3.4 mg CaCO3/mgN;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水,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52%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2.34 mg CaCO3/mgN;对纯尿液,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以及50%的硝酸盐转化率,碱度消耗约为1.46 mg CaCO3/mgN。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检测出高丰度的硝化细菌。经历驯化后,硝化反应器在长达261 d内对航天生活废水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使水力停留时间(HRT)保持2.78 d;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  相似文献   

7.
航空工厂电镀车间大多数属于综合性电镀车间,其特点是镀种多,产品种类繁多而产量不大,手工操作比较多。但现有的废水处理设施,大都采用了化学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等处理含氰含铬废水中的氰、铬有害物质,但对其它重金属离子如铜、锌、镉、镍等并来妥善处理,因此现有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要求。一九八二年部根据航空工厂电镀废水处理的现状,下达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的课题。所谓“综合治理”是指把电镀车间的各种有害漂洗水,采取经济有效的综合措施进行处理,使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是舱外航天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员的舱外活动提供支持。通过简要分析航天员出舱通信的需求及信道环境,提出一种采用ZCZ序列的新型CDMA技术通信方案,较传统CDMA系统实现更为简单,多用户和多媒体业务可扩展性强。仿真结果表明,新型CDMA技术可用于误码率要求较高的图像/高清视频等高速数据的传输,能满足未来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站阶段航天员搜救问题,对航天员搜救特点和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天基信息系统的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和建立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信息系统;以天基信息系统为主要基础设施,基于航天员搜救"拉"和"推"两种服务模式,将搜救需求分析、搜救服务决策、信息获取和信息传输有机结合起来,对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系统应用方案。系统可为航天员搜救提供可定制的按需服务,促进航天员搜救一体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铍青铜中的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利用铬天青S与铍在pH9.7的酸度条件下所形成的二元络合物来测定铍青铜中铍的方法。确定了方法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λmax为490nm,铍含量在0μg/mL~1.0μg/mL范围内,络合物吸光度严格呈二次曲线,铍含量0.5μg/mL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3.8×10^4L·mol^-1·cm^-1,回收率为98.4%~100.9%。  相似文献   

11.
研究空间站在轨泄漏监测技术是载人航天器在轨检测和安全防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差压传感器为核心,建立舱体内置式非对称基准物的原理样机,经过压力变化检漏及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和模拟泄漏检测实验得出该方法的检漏灵敏度及其泄漏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差压式空间站在轨泄漏监测技术精度高,其4 h检漏灵敏度约为2.5×10~(-3)Pa·m~3/s,可检约10~(-2)Pa·m~3/s以上的泄漏,方法可行,检测有效,可为后续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器的的高可靠、低成本、可拓展任务等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群化多功能载人月面着陆/上升器方案,采用集群模块化设计,将原本单一的登月舱进行解构,划分为指令舱、服务舱、运载航天员的登月舱以及功能模块,其中功能模块包括探测舱、仪器实验舱、通讯舱、能源舱以及包含燃料、食物和水等的后勤舱。对飞行器总体模块划分、着陆/上升飞行程序、补给方案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各个模块最优着陆方案,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同时达到解决控制难度和燃料消耗的问题;与此同时,功能模块的相互独立,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的执行效率,提高整体可靠性。该方案可为实现更多的月面任务提供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铁碳微电解联用Fenton氧化法分别处理模拟煤化工废水和实际废水。处理模拟废水,铁碳微电解法COD去除率达到52%,Fenton氧化法的COD的去除率为62%。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实际煤化工废水,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值等于3,反应时间为3小时,铁碳质量比为1∶2,铁粉投加量为50g/L,出水COD去除率为25%。出水进行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增加到30%。铁碳微电解联用Fenton氧化法对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比这两种方法单独处理的效果好,并且在铁碳微电解方法之后,Fenton氧化法的处理效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宇航材料工艺》2003,33(3):52-52
本成果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电镀生产漂水无排放理论和技术 ,使被镀件从镀槽中带出的镀液基本上全部循环回用到镀槽中 ,大量节约电镀生产用水 ,只有自然挥发的消耗 ,不需电镀废水处理设备 ,解决了如下关键技术 :(1 )通用而精确的镀件各种水洗方法的镀液含量的计算式 ;(2 )一套电镀无废水排放理论 ,即各种镀件水洗方法的规律 ;(3)一套电镀漂洗水无排放的设计方法 ;(4 )一套电镀漂洗水无排放操作规程。本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专利 ,并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属国际先进水平 ,并已成功地用于电镀生产线的改造和建设。本成果最适用于那些镀液污染大、…  相似文献   

15.
用水作为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PT)的推进剂是改进其性能的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比冲、防止滞后烧蚀以及降低污染。但微量推进剂供给系统是实现液体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LP-PPT)的前提条件,也是LP-PPT的难点。为此,先介绍了现有的LP-PPT供给方式,并分析各种供给方式的优缺点;以有机材料软木为渗透介质,研制了多段渗透式水推进剂供给系统;在理论分析供给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套供给量测量方案,并开展了相应的测量实验;将供给系统安装于PPT样机本体,开展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三段结构供给系统供给量为21.76μg/s,满足LP-PPT样机的供给量需求。最终获得LP-PPT实验样机元冲量82.998μN·s,比冲194.6s,效率2.47%。  相似文献   

16.
运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变形高温合金中的钛含量。考察了钛的最佳测定条件以及线性浓度范围。在样品测定中对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干扰小、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优点;测定样品钛含量在10-60 mg/L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n=10);标准加入回收率均为97.2%-98.3%(n=6);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变形高温合金中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分析某型号机电系统(水/废水子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研究了机电子系统与机电综合控制管理系统的交互关系,利用Visual C++与Matlab混合编程、多线程等技术完成机电子系统仿真环境软件的研制。仿真环境软件可以模拟真实水/废水系统功能,实现与机电综合控制管理系统交互指令和数据信息传输,试验和验证机电综合控制管理系统中的水/废水软件功能块。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航天器照明系统主要以满足工作照明需求为目的,并未充分考虑航天员长期在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空间站舱内LED情景照明系统方案。从总体方案、场景模式、光源和控制、通信及软件框架进行了方案设计及阐述,并对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初步结果表明,该情景照明系统更加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有望提高航天员在轨舒适度,提高空间站任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氰化镀镉废水的治理方法甚多,如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等。本法选用一种腐植酸含量较高的风化煤,经粘结加工成型制成粒状阳离子交换剂,用于净化氰化镀镉漂洗水中的镉离子,除镉后的含氰废水经表面曝气、碱液吸收以去除氰离子。用本法处理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天员出舱作业(EVA)时的人机交互需求,结合着舱外服手套后手部动作的工效学分析,提出了一种结合眼动仪和手势识别技术的航天员目标选取方案,使航天员真正达到"解放双手"的目的。该方案采用眼动仪获取航天员"感兴趣目标区域"的位置信息,利用摄像头捕获航天员手势动作,并基于稀疏滤波的特征提取方法和神经网络分类器对手势进行识别,根据预定义的目标选取指令实现交互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手势识别算法的识别率可达到95%以上,为后期将该交互系统集成到航天服中提供了原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