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0年6月25日的消息称,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实验——火星-500自正式启动以来,已进行了3个星期,6名志愿者逐渐适应了舱内生活,其中的中国志愿者王跃状态良好。火星-500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将在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IBMP)的火星飞船模拟实验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见不到阳光,没有新鲜空气,也不能与外界直接联系。这项任务将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6名志愿者是否能在心理和生理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在一个受限的空间里生活足够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飞行试验的.“火星500”计划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航天基地正式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将在密封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见不到阳光,没有新鲜空气,也不能与外界直接联系。这项任务将探索长期太空飞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6名志愿者是否能在心理和生理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正>6月3日,来自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的6名志愿者进入莫斯科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一座隔离设施,开始进行"火星"500项目下520天的载人火星飞行全程模拟。隔离设施有550立方米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庞征 《国际太空》2011,(12):1-7
在经历了520天的“密闭飞行”后,2011年11月4日,6名志愿者终于完成了“火星-500”(MARS500)实验,走出莫斯科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院(RIBP)的模拟火星飞船实验舱,这是迄今为止进行过的时间最长的隔离实验。这项耗资1500万美元的项目由欧洲航天局(E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KA)共同资助,于2010年6月3日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法国的6名志愿者在模拟火星飞船实验舱里生活520天,体验“火星之旅”所受的心理影响。志愿者队伍由法国工程师罗曼·查尔斯、意大利工程师迭戈·乌尔比纳、俄罗斯生理学家亚历山大·斯莫林斯基、俄罗斯外科医生苏克罗伯·卡莫洛夫、俄罗斯工程师阿列克谢·希特维和中国航天员教练王跃组成。完成任务后,他们每人获得300万卢布(约合10万美元)奖励。王跃看上去依然神采奕奕。从他时而眨动的眼睛中不难看出这位“80后”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极其优异的生理、心理素质。“时隔520天后,我们终于回来了,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王跃在用中文和英文发表简短致辞后和其他志愿者一同离开了活动现场,开始接受医学检查。接下来,他们还接受了为期3天的全面体检和一个月的舱外实验.包括分析几名志愿者的尿液和唾液样本,研究精神压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王跃已于2011年12月6日回到北京。科学家将用1年左右的时间分析实验结果,从而确定人们征服火星的下一步计划。  相似文献   

5.
宗合 《太空探索》2012,(1):20-25
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至此,王跃和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同伴结束了520天与世隔绝的模拟"火星之旅","踏上地球"。520天的旅程,6名志愿者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对密闭  相似文献   

6.
耳东 《太空探索》2011,(2):36-37
截止到2011年1月5日,"火星500"模拟试验已进行了216天,本刊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以电子邮件形式采访了这6名志愿者,下面是他们的精彩回信。1."火星500"共有多少项试验?中国参加了哪一些?▲"火星500"实验项目数量有100项以上,其中包括生理学考察,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考察,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生物学考察,微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学考察,技术操作实验等。中国的王跃参加了所有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文青 《国际太空》2005,(4):19-19
为确保这项名为“500天”的试验顺利进行,科学家将在地面建造一艘拥有卧室、厨房和实验室的宇宙飞船。从2006年起,6名35-55岁的男性志愿者将模拟火星飞行,在宇宙飞船内生活500个昼夜。科学家希望通过这种试验了解未来火星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心理状况、肌肉萎缩程度和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以及失重对他们骨骼的影响。在试验期间,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宇局计划明年在夏威夷进行为期4个月的火星生活模拟实验,现在正在招募6名21岁至65岁的志愿者试吃太空菜。这些志愿者不仅要身体键康、不吸烟,还要具备生物学等学科的学历。实验期间志愿者们要在近似于火星的环境下生活,同外界只能保持有限的联系,绝对不能吃到实验范围外的食物。  相似文献   

9.
<正>"火星一号(Mars One)"是由荷兰人巴斯·朗斯多普(Bas Lansdorp)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提出的计划。他们曾宣布将在2022年将首批4名志愿者发射升空,并于2023年登陆火星,此后每两年都将输送4名志愿者到火星。目前"火星一号"计划的目标已后延两年,2024年发射载人火星飞船,2025年到达火星。在载人单程赴火星之前,还要发射两颗火星通信卫星、火星漫游车和运货飞船。从2013年4月开始,这个计划开始在全球招募志愿者;今年2月13日,公布了100人的大名单,中国内地有两人入围,他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说,“火星”500在研究人员心理方面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俄航天局正在认真考虑能否在天上再做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并在同NASA和欧空局磋商此事。在莫斯科进行的“火星”500模拟项目把6名志愿者封闭在一座模拟设施内,旨在模拟载人火星飞行的至少部分条件,持续520天,2011年11月4日结束。  相似文献   

11.
《飞碟探索》2008,(8):F0003-F0003
本期我们开始一个新的栏目:天象奇观。本栏目旨在将一些易与不明飞行物混淆的天文现象、大气现象的图片——呈现给大家,可作为大家日后分析不明案例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听”流星     
楚明 《飞碟探索》2006,(10):17-18
自从二战时发现流星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便有人通过无线电来监听流星活动。这当中大致有两种监听方法,一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的雷达观测——主动式,另一种是简单易行、通过反射来监听的——被动式。  相似文献   

13.
"太空"奇石     
  相似文献   

14.
天际"播客"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努力寻求答案的问题,但总结各个关于生命起源的推论,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是生命源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在地球成形之后,化学作用创造出生命来;第二是生命源于宇宙其他地方,经由一些天体传播到地球,再在地球上繁衍.两种见解各自有其拥护者.趋向接受第一类推论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地产生出来的,如美国的尤里和米勒.他们曾多番尝试,在实验室内重演远古的地球生命诞生历程.尤里和米勒都发现实验结果中有氨基酸的成分,而氨基酸正是地球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蛋白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建立了测量和评定工件直线度、平面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借助行星的引力,探测器可以在不使用燃料的情况下游历于太阳系。在过去的十年中,意在改进航天器轨道的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种"底层"的结构。但它并不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所描述的行星和卫星精确地绕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