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动态高码率解扩接收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频技术首次应用于空间遥测系统,其地面接收站的关键设备──解扩接收机完成扩频遥测信号的数据解调.本文简要介绍一种新型数字化高动态高码率解扩接收机,该接收机应用ASIC电路并按PC模块化设计,采用串并组合的伪码快捕方式、自适应捕获门限测量、逐次逼近的载波多卜勒扫描以及自适应伪码销定判决和重捕技术等,这些技术通过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算法灵活地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未来遥测系统高码速率且可靠传输的要求,将空时编码与SOQPSK-TG技术联合调制,通过使用正余弦波形查表法及基于预编码特性的累积相位映射简化来设计结构,设计一种ALAMOUTI空时码与SOQPSK-TG编码调制的FPGA实现方案。在FPGA硬件平台测试结果验证SOQPSK-TG体制相比传统遥测调制体制具有更高的频带利用率,并且基于空间分集技术的空时编码并不会对SOQPSK-TG信号频谱产生影响,具有抗信道衰落能力的空时编码在未来遥测系统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扩频伪码捕获时间长、占用资源大的缺点,提出基于复合扩频序列的声光快捕方法。该方法利用复合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及声光技术处理具有高增益的特点,实现在射频上直接对低信噪比信号进行检测,实现简单并可节约大量资源。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采用声光技术的扩频系统能实现对低信噪比伪码的快速捕获。  相似文献   

4.
弹载遥测传输设备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三个阶段对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弹箭遥测传输设备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阐述了遥测传输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总结现阶段遥测传输设备的技术状况,并提出未来几年弹载遥测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星间链路的高动态给星间扩频信号带来高达几百kHz的多普勒频偏,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卫星历书进行多普勒预估计与码域并行捕获相结合实现星间扩频信号捕获的算法.同时,常规的高斯白噪声下捕获概率分析对空间电磁脉冲不具有针对性,本文利用Possion分布对空间电磁脉冲干扰进行建模,对该并行捕获的捕获概率、捕获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该算法在信干比为-7.4dB时,捕获概率仍在90%以上,适于星间扩频信号的捕获.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多体制的卫星测控模拟器的设计,兼容统一载波测控体制和扩频测控体制,也兼容脉冲编码遥测格式和高级在轨系统遥测格式。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在相同的硬件平台下,用不同的基带软件实现不同的测控体制,通过与不同的上下变频器相连,实现不同的测控点频。文章详细阐述了一种多体制卫星测控模拟器的系统组成、重要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编码扩频的DS/FH(直序/跳频)混合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及数据解调技术,它有效地解决了动态环境的下数据解调问题。提出采用导频信道传输同步伪码、用混合并行技术实现伪码的快速同步的方法。实验证明方案切实可行,达到了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潜地导弹试验中速变参数遥测的重要性、技术途径及全容量记忆重发糸统在水下适变参数测量中的技术特点。由于采用 PCM 传输体制和自适应编码技术来测量速变参数,能较好地解决速变参数传输系统的测量精度问题。本文重点对飞行试验所测适变参数结果作了可靠性分析,进行了 PAM 系统与 PCM 系统测量误差的比较。最后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口径卫星天线收发信噪比低和使用受限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扩频编码调制(ASCM)技术的卫星通信实现方法,阐述了所设计方法的卫星通信系统架构、ASCM传输帧格式及ASCM参数调整算法。经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实现在较低信噪比下的卫星通信信息传输,并可以灵活地根据链路情况自适应调整ASCM参数,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参数切换时间短和无损业务传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扩频测控信号捕获算法的设计方案,在详细分析适合扩频测控信号快速捕获算法的基础上,设计程序实现总体框图,并对程序中存在的同步问题给出实际解决方法。通过FPGA程序调试,成功实现对扩频测控信号的实际捕获。结果证明,在45dB-Hz左右低载噪比条件下仍可在0.122 s内实现对测控信号的快速捕获。  相似文献   

11.
王永庆  王鹏  陈岩  任鹏 《宇航学报》2013,34(5):693-698
为适应对星载扩频应答机和测控地面站零值稳定性指标的评测需求,对扩频测控模拟器的零值稳定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在扩频测控模拟器中通过宽带自闭环校准通道进行零值实时校正的方法。发射通道信号输出功率可数控调节,接收通道通过数字AGC适应接收功率的变化范围,满足不同输出功率下的零值校正。发射功率调节模块和校准通道的零值延时事先标定存储,并通过恒温确保事先标定零值的稳定性。实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小于0.1m的零值稳定性,已成功应用于某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2.
扩频测控系统干扰容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频测控系统以其诸多优点正成为卫星测控的主流体制,经典分析给出扩频系统的干扰容限只是一个宽泛的界。在同时考虑输入信号强度、多址干扰等因素的情况下,对扩频测控系统的干扰容限上界进行分析推导,得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干扰容限上界的闭式表达,通过计算给出干扰容限与多址干扰、干扰容限与输入信噪比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卫星通信系统测试扩频信号源需具备自检功能。文章利用MATLAB的可视化工具箱Simulink建立了直扩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为扩频信号源自检程序设计提供参考。采用滑动相关捕获算法、单△值非相干延迟锁定伪码跟踪环,实现了伪码同步。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无误码地恢复发端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卫星扩频应答机抗单粒子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了采用反熔断丝工艺的FPGA (A54SX32),通过回读比对功能对FPGA 进行监控和处理。此方法大大降低了单粒子效应造成卫星扩频应答机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可能性,并在系统中通过内部高可靠单机对易发生单粒子效应的扩频应答机进行监控,诊断出故障后进行修复,同时设计定时复位对应答机进行复位、开机操作,确保卫星在轨扩频应答机的正常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多载波跳频系统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灵  冯程  胡修林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2):40-41,44
多载波跳频(MC-FH)技术结合了OFDM和跳频扩频技术的优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部分频带干扰是一种常见的干扰类型。在介绍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载波跳频系统的抗部分频带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扩频技术的隐蔽通信波形设计,采用大信号掩盖技术和跳码扩频技术,其中大信号和隐蔽信号分别以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和随机跳码扩频方式产生。对DSSS信号和随机跳码扩频信号的二阶循环平稳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循环平稳特性可用于隐蔽通信波形循环谱分析。首先,理论分析揭示DSSS信号的循环谱在与数据符号速率和码片速率相关的循环频率上,具有由信号的循环平稳性所产生的一系列特征峰值;然而,在随机跳码直扩信号中,扩频码带来的循环平稳性被破坏,导致其循环谱仅在与码片速率相关的循环频率上存在特征峰值;最后,利用循环平稳特性,结合判决门限进行隐蔽信号检测的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双通道单脉冲体制测控雷达跟踪原理,针对扩频测控体制,提出利用扩频多目标跟踪信号模拟器构造扩频多目标跟踪训练系统的设计思想。采用基于通用计算机的高速信号回放技术实现多目标扩频信号的灵活仿真,采用对高精度数控衰减器的实时前馈控制实现高精度的动态角度模拟性能。该训练系统将有效满足航天测控领域扩频多目标跟踪训练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相干BPSK调制方式的混合DS-SFH系统误码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跳频 (FH)方式威胁最大的干扰为部分频带噪声干扰 ,而兼具直扩和跳频两种扩频方式优势的混合 DS- SFH(DS- Slow FH:直扩 -慢跳频 )扩频方式体制则可以有效地减少部分频带干扰对跳频系统链路性能的影响。文中分析了相干 BPSK调制方式下混合 DS- SFH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航天测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扩频体制,但随着多通道扩频技术和多站测距系统的发展,测控系统面临的测量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伪距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多站测距系统中存在的强信号干扰和多址干扰,会导致测距精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干扰对消的高精度星地测距技术,通过信号处理重构和对消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得到纯净的期望信号,从而抑制码分多址带来的测量误差,以提升测量精度,并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Sueh iro提出的一种多相正交序列构造方法,分析此多相正交序列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提出一种可转换为用于实际系统的多相扩频信号。理论证明该多相扩频信号具有优于原序列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并给出基于此信号的MC DSSS扩频通信系统模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多相正交序列比采用WALSH码序列误码率性能略优。为多相正交序列在实际系统的应用拓展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