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神舟"号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载人航天的特点和飞船电源系统的任务,研制了"神舟"号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并介绍了该分系统及其技术的特点,以及采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措施。数次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源分系统性完全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11所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中承担了能源管理功能的抓总研制工作。作为飞船五大功能之一,能源管理功能在继承"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高可靠的设计,针对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的特殊性,也实现了多个突破,完成了能源管理系统从"神舟"飞船到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7月19日在国际空间站研发大会上表示,该公司已不打算让"龙"飞船的下个型号采用有动力着陆方式。此举将影响到该公司的远期火星任务规划。近来有传言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为NASA商业载人运输项目研制的载人型"龙"飞船将不具备利用主要用于发射中止的"超级天龙座"推力器在陆地上实施着陆的能力。马斯克证实了这种传言。他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空天瞭望     
正载人型"龙"飞船试飞再推根据NASA 1月11日公布的一份新进度安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型"龙"飞船的两次试飞将再推迟4个月。这让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或波音还能否按原计划在今年底之前实现为国际空间站送人成为疑问。按新进度,载人型"龙"飞船将在8月份  相似文献   

5.
载人飞船的开伞控制方案是回收着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飞船回收着陆系统工作的成败。文章根据载人飞船特点的分析,制订了飞船开伞控制方案,即采用静压高度控制法来控制开伞,然后根据静压高度控制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开伞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仿真试验和飞行试验结果表明:"神舟号"载人飞船开伞控制方案的设计是合理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正>几十年来,世界载人航天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目前新一代载人飞船正在蓬勃发展,它们将开辟载人航天的新局面。一、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概况1.美国"猎户座"(Orion)飞船美国十分注重飞船的先进性,载人飞船至今已经发展了3代,其中登月式飞船达到了很高的先进水平。第一代"水星"飞船是世界上惟一使用过的单舱式载人飞船;第二代"双子座"飞船形状与"水星"飞船相似,但其各系统按舱室形式安装,增加了交会雷达,大大提高了对接性  相似文献   

7.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在2019年4月20日的中止发动机静态点火试车中出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该公司打算2019年晚些时候进行的载人试飞。SpaceX公司称这是一起"异常"。公司发言人证实,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1号着陆区进行的试验中发生某种问题,但未提供太多细节。1号着陆区通常用于该公司的助推器着陆回收工作。发言人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公司在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1号着陆区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空间站任务载人飞船高安全性指标要求、实时性和长期性任务特点,文章提出了载人飞船系统级安全性保证方法,通过识别出影响航天员安全的所有危险源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尽量消除影响航天员安全的系统级单点故障模式,降低危险风险至可接受水平,达到提高载人飞船全任务阶段安全性水平的目的。该方法经过了神舟飞船系统级安全性分析、安全性设计,以及地面和飞行任务验证,可对后续载人航天器系统级安全性保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无疑是全球商业航天的引领者。作为私人经营和崛起的一条"大鲶鱼",其每一步行动都备受关注。2019年初,SpaceX公司又开始了创记录式的发展,"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和"星船"项目都正在经历里程碑式节点。"载人龙"飞船装载了携带传感器的假人,并进入轨道与空间站对接,宇航员还进入飞船短暂停  相似文献   

10.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重型运载火箭2014年12月5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首艘"猎户座"载人飞船,以开展一次短暂却很关键的不载人试验飞行任务。这次试飞任务称为"探测飞行试验"(EFT)1,旨在考核飞船一些关键系统,包括巨型防热罩、宇航电子设备、飞行软件和降落伞等,看是否适于未来的载人深空探测任务。按现行计划,该飞船接下来将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由在研的"航天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发射,开展两次飞往月球空间的任务,但要到2021年的那次  相似文献   

11.
正在第12届中国航展上了解到,我国已启动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功。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王小军说,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在近期可以用于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环月、绕月等演示验证  相似文献   

12.
发射消息     
正俄罗斯"联盟" 2-1a型火箭2020年4月9日在拜科努尔发射了"联盟" MS 16载人飞船。船上乘有一名美国航天员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飞船拟采用快速对接模式,于起飞后6h10min同"国际空间站"对接。此次发射是"联盟" 2-1a型火箭首次执行载人发射任务。俄载人发射此前所用的"联盟" FG型火箭在2019年发射了"联盟" MS15飞船后宣告退役。同"联盟" FG不同,"联盟" 2-1a不再需要采用由乌克兰提供的飞行控制部件。作为载人发射的试验飞行,该型火箭曾在2019年8月发射了一艘不载人的"联盟"飞船。  相似文献   

1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90-90
2008年7月2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与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签署一项建造“太空游”载人飞船的协议,旨在为更多人提供遨游太空的机会。首艘“太空游”载人飞船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发射。“太空游”载人飞船以俄“联盟”载人飞船为蓝本,由一名专业宇航员驾驶,每次可同时将2名游客送入太空。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宣布,通过召募会员,筹钱造载人飞船,会员有优先参加旅游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9,(8):44-44
阿斯特里姆德国公司和欧空局7月7日签订了价值2100万欧元的合同。根据这份为期18个月的合同.该公司将开始设计用于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输货物的一种不载人飞船。它将论证如何对欧空局现有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1,20(4):85-85
NASA在2011年5月24日宣布,国会要求其建造的“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载人深空探测飞船,将以“猎户座”(Orion)载人飞船设计为基础研制。这项决定意味着自2006年以来一直作为Orion飞船主承包商的洛马公司,将成为MPCV飞船的主承包商。  相似文献   

16.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2020年1月19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了其载人试飞前的最后一项全船重大测试,以证明飞船确能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带航天员安全逃离。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10时30分(北  相似文献   

17.
发射消息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载人用的"载人龙"飞船2019年3月2日由"猎鹰"9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首次不载人验证飞行任务,任务代号"验证"1。船上装有204kg补给物资和设备。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猎鹰"9火箭为一枚新造的5型箭。与以往发射"龙"货运飞船时在陆上回收不同,第一级随后在海上着陆平台上进行了着陆回收。"载人龙"又称"龙"2,  相似文献   

18.
王小一 《航天员》2014,(6):58-59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于5月29日公布了他的最新创造——“龙V2”飞船。对于航天员来说,这艘新一代“龙”飞船类似于21世纪的“太空巴士”。据悉,SpaceX公司将对飞船的地面系统和任务进行关键设计评审,并进行乘组操作计划,除此之外,该公司也在不断提升“龙V2”飞船主结构,新一代龙飞船将有望成为来往于国际空间站更高版本的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19.
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的成功飞行试验验证,载人飞船产品的设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任务需求已经转变为天地往返的应用性飞行。在神舟十一号单机研制过程中,重点关注外协产品的"产品制造工艺成熟程度"和"产品过程控制成熟程度",加强精细化管控措施的落实,不断提炼提高神舟系列飞船产品成熟度的经验,以适应后续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船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7,(4):116-121
载人飞船测试模式复杂、参数多,自动化测试一直难以全面应用。文章提出的自动化过程控制与分析平台,以全周期测试过程为对象进行设计,采用子项目设计的方法将复杂的项目层层分解并进行组合复用,以解决载人飞船难以应用自动化测试的难题。自动化测试平台具有指令自动发送过程控制、参数自动分析判读、过程数据与管理信息自动收集等功能,是一个自顶而下的全周期测试平台,可将测试工作前移,在分系统联试阶段即开始程序设计、判据设计与验证工作,将人的经验固化,实现由主观经验到客观知识的转变。该平台在神舟11号载人飞船综合测试任务中首次进行应用,覆盖了任务期间地面测试阶段的全部测试项目,测试效率综合提升约30%。该平台积累的知识库和管理经验可直接应用于后续载人飞船,并可应用于空间站等其他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