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1月20日7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六号卫星,并同时搭载发射了"天平"一号A星、B星,"嘉定"一号卫星,"软件定义"卫星共4颗微小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迄今为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发射了101枚"长征"系列火箭,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30日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天绘"二号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征"四号B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一款常温液体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卫星、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此次任务为了适应"一箭双星"的串联布局和卫星包络需求,箭体首次采用了3.35m直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该火箭是我国最早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金牌火箭",此次发射也是2019年该型火箭执行的第一次宇航发射任务。"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4.
<正>"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于1990年2月在"长征"四号A火箭一、二子级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一、二子级直径为3.35m,为常规液体推进剂两级运载火箭。700km高度太阳同步轨道(SSO)典型运载能力为1300kg,为国内单二级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并能与远征系列上面级结合,提供多星异轨组网部署发射,大幅提高1000km轨道高度以上运载能力。1992年8月9日,"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首次飞行即取得成功。截至2018年12月已完成43次发射,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9月25日08时5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D火箭点火发射的"云海"一号02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18日14时30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主要用于电磁环境探测。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14星,其是一颗微纳卫星,装载了数据采集载荷,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可实现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数据采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是一型常规液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75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2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随后,火箭上面级顺利与双星分离,将其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2018年第10次发射,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A系列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月15日10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和3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除了"吉林"一号宽幅01星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次任务上搭载的3颗小卫星,分别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1月29日12时47分,"长征"四号C遥三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2组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轨道高度700km)。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2月24日10时22分,"长征"四号C遥三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三星串联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C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轨道高度700km)。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3月24日1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用于开展相关技术验证。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A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2018年,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至此,中国航天2015年持续高密度航天发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高分四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卫星。"风云"二号H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风云"二号H卫星运行于高度约3600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主要载荷为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可见光、红外和水汽云图,空间天气和卫星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7日12时1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二号D运载火箭成功将"沙特"5A/5B卫星发射升空。2颗"沙特"主星连同搭载发射的10颗国内小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沙特方面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等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5月17日23时48分,"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5颗卫星("北斗"二号GEO-8卫星)。"长征"三号C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第200次发射。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送入太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C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服役时间最长、用途最广、执行任务种类最多,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西昌、酒泉、太原3个发射场执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6月23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值盛夏,夏虫轻鸣。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山谷中火箭拔地而起,直奔寰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部发射任务,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具备向全球开通导航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北斗"三号IGSO-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长征"三号A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长征"三号C三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展而来。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