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研制运载火箭型号的特点,改进传统弹性模态数据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改进后的弹性模态数据使用方法建立火箭动力学运动方程,设计控制系统参数后进行姿控系统仿真,分析火箭采用摆助推控制方案后姿控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数学模型与相应的模态数据使用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火箭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2.
3.
用试验模态分析法研究结构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近几年该领域的发展成果,讨论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进行动力学研究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应用,供导弹及地面车辆总体设计人员参考,以便优化总体参数,更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轴对称刚-弹系统在重力场中的定点运动。首先利用模态分析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然后引进小参数将藕合的长周期运动和短周期运动分离。得到了这个非线性刚弹藉合系统的一次近似解,并利用它研究了刚-弹系统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本文分析了在大型工程结构的实际应用中采用动态剩余模态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减小各种误差因素的相应理论研究。它包括子结构主模态归一化过程中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的正交性质量矩阵修正以及对试验实测的动态剩余模态的非线性修正。通过对运载火箭结构的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所提出理论方法及手段是正确和有效的。它对于将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成熟地应用于大型复杂结构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全结构动力学试验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逐年增加的太空碎片以及失效卫星对空间轨道资源的可使用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极大威胁。空间绳网捕获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太空碎片清除方式,其核心部件——绳网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在轨捕获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本文重点关注空间绳网系统与目标物的碰撞过程,基于有限元法和赫兹理论建立空间绳网系统动力学和绳网-目标碰撞动力学模型,利用Abaqus对空间绳网不同构型及参数的捕获碰撞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借助Design-Expert在网目形状确定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的响应曲面实验,经过多组实验数据的交互响应分析与优化,得到了最优的绳网构型以及参数。经过仿真验证,该绳网系统的最大接触法向力为83.9 N,最大滑移量为14.379 mm,最大弹性应变能为836.4 J,与优化目标量之间的差值均在7%以内。该优化策略减小了绳网捕获碰撞过程的接触法向力与滑移量,能够降低捕获过程中绳网缠绕、撕裂等意外发生的概率,同时保障了足够的弹性应变能以满足能量缓冲的要求,对空间绳网构型及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空间在轨捕获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弹性附件伸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塔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小。弹性板等速伸展的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模态综合法中由于高阶截断模态带来的计算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该方法将传统方法中截断舍弃掉的高阶模态部分展开成级数的形式,并保留级数的前r项参与计算,然后将子结构界面协调条件推广至高阶,剔除了这些级数保留项之间可能出现的线性相关问题,并将保留的前r项级数改写为广义坐标的形式,作为传统模态综合法中约束模态和低阶模态的修正项以提高计算精度。与其它改进方法相比,该方法既保留了高阶截断模态的影响,又不会出现非线性特征值迭代求解问题或Ritz基线性相关的问题。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参与综合的模态阶次不变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也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三维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性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材料承载时变形协调的前提下,采用CAD软件绘制三维织物单元体几何模型,然后导入结构分析有限元软件包,对工程中常用的带衬经三维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分析,并将0°和90°方向弹性性能预测值及实验值与取向平均法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的有限元方法所得预测值及实验值与取向平均法预测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以提高圆形太阳电池阵的展开过程稳定性和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以UltraFlex太阳电池阵为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SAMCEF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以承重梁材料、斜梁开口高度、斜梁位置、梁截面高度及厚度5种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进行了多种工况的展开动力学仿真和模态计算。经分析发现,结构展开后期太阳毯与支撑梁拉扯会导致支撑梁剪切应力激增;梁材料、斜梁位置与支撑梁截面高度对太阳电池阵的展开过程稳定性影响较大;当梁材料为碳纤维,斜梁位置为1100 mm,梁截面高度为20 mm时,展开过程稳定性最好;斜梁位置和承重梁截面厚度对结构固有频率影响较大;当斜梁位置为900 mm或1100 mm、承重梁截面厚度从3 mm增至3.5 mm时,系统固有频率涨幅最大,由此带来的质量增加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