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太空返回地球,我确实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常会被问及,在太空中是否会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个人的感受。在太空行走时。我能够从太空看到地球,但当太阳出现时就看不到了。你不能直视太阳,因为在太空中太阳太耀眼了,就是非常明亮的白光,但你能够看星星,有时或许还能够看到月亮。  相似文献   

2.
日本航天员野口宗千将在搭乘重返太空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飞往太空,并进行三次重要的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3日上午8时57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秋林从空间站上成功地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高尔夫表演吸引了世界众多航天迷和高尔夫球迷的目光。本次太空行走是2006年9月第14宇航组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的首次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秋林及其搭档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来说,这分别是他们的第4和第6次太空“漫步”。太空挥杆23日这天上午,秋林及其同伴美国航天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身着130千克的俄制“海鹰”航天服从空间站“走”了出来,在失重状态下,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空间站外部的摄像机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4.
太空行走的训练方法 58.航天员太空行走如何训练? 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运动,当然也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加紧空间站硬件制造的同时,俄罗斯正在“以人为本”,研制宇航员太空行走安全装置。这种微型的独立机动装置名叫USK,与美国航天飞机上出舱行走用的安全装置很类似。在宇航员进行出舱工作时,一旦系绳断裂,或宇航员搁浅、漂移时USK将会派上用场,因此有人也把这种装置称为“太空救生艇” USK由俄罗斯能源科学联合体属下的星辰宇航服制造厂研制,重40千克,使用时扣在“奥兰”宇航服的外面。它采用2组共8个加压充气小火箭来控制,每个小火箭可产生500克的推力,一台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6.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的喜悦犹存脑际,我国航天员又将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这再次将我的心灵带进广阔无垠的宇宙,奔腾激荡…… 我是学航空的,服务于航天事业.工作的需要,学了点天体物理和宇宙物理;作为中国人.读了点中国历史和唯物辩证论的书籍;但对于我国古代<五经>之首的<易经>,慑于其深奥而没有涉足.  相似文献   

7.
27年过去了,还没有人再次光临月球,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仍然难以把“月球上最后一人”的桂冠转让。他的精力都投入了航天事业,曾3次飞入太空,历经太空行走、月球侦察并最终登陆。 孩提时的塞尔南就迷恋上飞行,而父亲却希望他学工程,于是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大学毕业后他成为拥有工程学位的海军舰载机飞  相似文献   

8.
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上) 62.航天员太空行走有哪些训练设备? 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1-g模拟设备、失重飞机、水下训练设备和专用训练设备,在这四大类设备中,最常用的是失重飞机和水下训练设备.水下训练设备主要是中性浮力水池,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必备设备,是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专用训练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技术、遥控机械臂训练模拟器、载人机动装置太空操作模拟器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  相似文献   

9.
漫步太空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飞了十多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1983年4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期间,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自在地飘行了5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不系绳索自由地在太空行走。宇航员为何能在太空行走呢?原来,宇航员从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外,还要背上机动飞行器。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自由“行走”。机动飞行器…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X奖?     
为了推动私人投资航天事业,提升太空旅游的产业,美国有关人士创办了一个名为“X奖”的基金会,用1000万美元奖励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私人投资建造的太空飞行器。目前有7个国家27个团队正在研制自己的飞行器,争取获得奖赏。其中既有美国公民,也有俄罗斯等航天大国的人士。该奖项规定  相似文献   

11.
空间扫描     
第11期长期考察组4月15日上天他们于4月17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其中克里卡廖夫曾在太空累积飞行624天,完成这次任务后将使他在太空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800天,成为在太空累积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们将为航天飞机复飞后与空间站对接做准备。俄罗斯仍是世界航天大国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4月9日说,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俄航天科技仍属世界一流水平。2004年俄共发射了23个航天器,发射数量居世界第1位;目前全世界在轨运行的航天器有770个,俄拥有其中98个,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他指出,资金短缺仍是俄罗斯航天事业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栾海 《国际太空》2001,(7):21-22
自 196 1年 4月 12日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 ,苏联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事业已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但与此同时 ,俄航天专家现也清醒地认识到 ,载人航天不应成为俄全部的航天事业。面向未来 ,从实际出发 ,俄罗斯拟调整航天发展方向俄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认为 ,在过去和现在 ,俄罗斯对载人航天事业投入过高。目前 ,俄对载人航天的投入已超过其整个航天预算的 5 0 % ,而美国和欧洲航天机构在上述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分别约为30 %和 2 0 %。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俄航天经费锐减 ,但即便是这样 ,俄仍通过与美国共同开发和平号空间站筹措…  相似文献   

13.
双语世界     
陕西读者秦双兵问看航天员太空行走时在天上飘来飘去的,特别潇洒,身上绑的绳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他们能这样在太空呆多长时间呢?  相似文献   

14.
回眸起跑线     
《太空探索》2012,(9):20
今年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20周年纪念日。20年间,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本刊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这一代号为"921"工程的由来、壮丽航程和收获,祝福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6,(8):60-64,F0003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50华诞之年,特撰写人类太空探索进程和成果10大观感12篇,以志庆贺。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航天对人民大众是很保密、很神秘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社会公众渐渐地对航天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我认为,我们在科普工作、航天科普工作方面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力度。要使我们的人民大众、各级干部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事业,发展航天事业到底对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过去我们做了  相似文献   

17.
1965年6月3日,美国双子星座飞船第2次载人发射,爱德华·怀特手持机动装置步入太空,实现了美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 虽然,在此前2个月,苏联人已抢先实现了太空行走,但对美国人来说,太空行走仍足不可预知的险途。  相似文献   

18.
读者心语     
从我接触你们刊物的第一天起,我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以后我每期必买,每期必看。 我从小向往太空,对航天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向往着有一天中国人也能飞出地球,在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建立我们的航天基地,为和平利用宇宙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个人也很想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太空行走风险(上) 80.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 (1)太空环境因素方面的风险: ①宇宙辐射 在近地空间的宇宙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主要有三个来源:地球辐射带、银河宇宙线和太阳粒子事件.  相似文献   

20.
天宇 《国际太空》2015,(3):60-67
<正>今年3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此后,太空行走成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太空行走已成为载人航天常态,比如,2015年2月21日、2月25日和3月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美国航天员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在舱外架设了一条超过200m长的电缆,为今年晚些时候送到空间站两个"国际对接适配器"做准备,最终用于在2017年"接待"美国商业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