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提出的新概念,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理论”之后,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该文从政治、一半、技术、经济四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球的背景,简单描述了数字地球的目标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化战场”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未来10年我国遥感地学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场地辐射校正、数据预处理与信息提取、产品规范化与信息共享是遥感基础的发展重点;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地学信息提取技术以及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更新资源图件等新技术应用成为应用领域发展重点;“数字地球”将成为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空间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 林业是我国最早应用遥感技术并形成规模的行业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创建了“森林航空测量调查大队”,首次建立了航空调查和地面综合调查相结合的森林调查技术体系;80年代初期成功研制了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发展了图像分类、生物量估测等理论和技术,并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了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区遥感综合调查、森林火灾监测。  相似文献   

4.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文建 《上海航天》2001,18(2):8-14
介绍了我国第一代极地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系列和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FY-2)系列的发展历程、主要性能。FY-1系列包括4颗卫星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介绍了FY-2后续卫星及FY-3的发展计划。最后还介绍了遥感卫星遥感器辐射校正场计划。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由多种遥感卫星组成的,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天地一体化的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空间遥感与应用系统必须形成天地一体化快速精确的信息流以及利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一体化体系的两个新趋势,阐述了重视树立太空意识,对于增强国家安全和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无人值守遥感卫星接收站的特点及任务要求,采用任务流程调度引擎,实现了遥感卫星接收站的自动化运行调度、远程自动测试及标校;采用RMI远程访问技术,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交互、软件远程管理和升级及远程监控管理;对薄弱环节进行冗余设计,以提高可靠性和使用效能。设计的无人值守遥感卫星接收站已用于高分专项北极接收站,该站投入运行后工作稳定,接收成功率达99.91%。  相似文献   

8.
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执中 《上海航天》2001,18(2):1-7,23
在概述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外极轨气象卫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极轨与静止轨道两种气象卫星的业务应用卫星体系,重点介绍了“风云一号”(02星)即FY-1C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所取得的进展。最后简述了新一代有轨气象卫星FY-3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9.
空间遥感智能载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对地遥感观测任务对遥感器高分辨率和灵活性的需求,文章提出并介绍了智能空间光学载荷技术。所研制的新型载荷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微型高精度星敏感器、MEMS陀螺仪、高分辨率光学相机进行一体化设计,全面提高在轨成像时相机姿态实时性测量精度及各组件数据深耦合性。应用实时定姿定位、动态像速匹配及像差追踪校正,图像非盲反卷积等自主研究开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实现遥感器在轨智能化高分辨率成像。根据智能载荷的技术特点开展了相关原理样机标定和测试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分二号”1m/4m光学遥感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首次采用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在体积和质量远小于传统设计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国当前在轨遥感相机的最高分辨率,使得我国民用遥感图像数据进入了亚米级时代。  相似文献   

11.
文恩 《中国航天》1994,(9):15-15
美扩大使用俄遥感卫星图像俄罗斯计划研制一种新型商业遥感卫星以与法国斯波特系统和正在崛起的一些公司的遥感卫星竞争。这种新型民用遥感卫星计划于90年代末发射,其分辨率为5米,比目前俄罗斯的资源-O民用数据传输卫星的高出很多,可与处于概念研究中的斯波特-5...  相似文献   

12.
构筑数字地球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是在‘99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的报告。论述了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中国发展数字地球的战略方针--“需求牵引、统筹规划、阶段发展、择优支持、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3.
随着遥感卫星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精度、高敏捷性、低成本遥感卫星的需求日益强烈。平台与载荷一体化设计是未来高精度、高敏捷性、低成本遥感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设计是平台与载荷一体化遥感卫星的关键。目前已有多颗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的遥感卫星在轨飞行,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分析了平台与载荷一体化设计的遥感卫星构型;从提高图像定位精度、降低卫星质量、降低建造成本等方面,分析了平台与载荷一体化构型的优势;对载荷设计需具有整星级优化理念、载荷需提供多种接口、平台与载荷间具有强耦合关系等一体化构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体化构型的建议,如整星形状设计、主承力结构设计、大型部件布局等。  相似文献   

14.
空间遥感器百叶罩的研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空间遥感器百叶罩的研制技术,基于百叶罩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重点对材料选择、工艺特点与工艺方法、模具设计、振动试验情况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周向抱合式组合模具、一体化成型工艺制造的复合材料百叶罩,阻尼性能优良,质量轻,满足光学遥感器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动态加权算法的多星遥感计划制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逐级限制、动态加权”的优化方法来解决多颗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和地面接收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冲突消解问题,经实践检验证明具有准确性高、计算效率高的特点。并据此开发了实际的应用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桥  郑丙辉 《卫星应用》2006,14(1):35-40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阐述了当前环境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水环境遥感监测、城市环境遥感监测和自然生态遥感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其成果,并分析了环境遥感技术的特点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遥感卫星信息获取能力的快速提升,传统卫星操控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准确、灵活的遥感数据获取和信息产品生产需求,亟需发展智能操控技术来降低卫星操控难度和复杂度,有效提升卫星的应用效能。文章论述了遥感卫星智能操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星地操控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智能卫星+一体化地面系统+智能操控平台"架构的天地一体化智能星地操控模式,从任务指控、任务进程监控、任务结果处理与多维度呈现、在轨维护以及在轨健康监测与处置等5个维度优化星地操控接口和操控流程,改善人机交互效果,可为遥感卫星操控模式设计和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索萱 《航天》2014,(12):30-31
第19届中国遥感大会于9月2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4家企事业单位、54所高校及44所科研院所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工程师出席了本次大会。据本届大会承办机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小勇介绍,他们采用“天地一体化”全新系统设计方法,让我国刚刚发射的高分二号遥感卫星上的遥感相机实现了优于1米的分辨率,将我国民用航天遥感正式推入“亚米级”时代。  相似文献   

19.
蔡登遴 《卫星应用》1999,7(1):32-34,51
介绍了林业系统在过去20多年里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探测和灾情评估,森林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利用资源一号卫星进行全国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灾害监测及损失评估和全国荒漠化监测等7项应用计划;建议建立国家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并对“资源一号”后续卫星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改进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司衡 《卫星应用》1999,7(4):26-29
该文简要介绍了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的”签署的背景下,确定了我国荒漠化监测的范围和监测体系的框架;强调了3S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概述了中国荒漠化监测中心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的实践,并以实例分析了遥感应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