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了美国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发展历史及现状,通过美国发射的典型技术试验卫星和空间监视装备总结出抵近详查卫星、广域监视卫星、子母卫星3个天基空间监视系统发展的方向。详细介绍了典型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SBSS)、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空间增强型同步轨道实验平台卫星(EAGLE)、快速在轨空间技术和评估环(ROOSTER)。阐述了4种先进空间监视系统的基本信息、任务需求及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技术特点及发展方向,结合国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航天电子对抗》2020,36(2):13-13
据美国军事与航空电子网站2020年3月27日报道,美太空军第1太空作战中队已经完成“地球同步轨道太空态势感知计划(GSSAP)”地面系统的大规模升级。第1太空作战中队于2017年开始对GSSAP地面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的系统于2019年12月完成试验,2020年2月12日通过作战验收。这是该系统自2015年服役以来经历的最重要升级之一,能够有效支撑2020年下半年美国太空军增扩GSSAP星座的计划。GSSAP卫星可采集轨道上其他人造物体的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美国太空监视网,以提高美军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还能执行交会和抵近操作,加强美军抵近侦察能力。该星座的前2颗卫星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又补充2颗卫星,美国太空军计划2020年秋季发射第三批2颗GSSAP卫星。  相似文献   

3.
苏联发射了到目前为止在其空间工程中最大的一颗军用卫星。美国分析人员称,这是一颗新型收集电子情报的卫星,部署在频繁飞越英国国土的轨道上,以便截获无线电通信及数据资料。美国也确定,在今年一月份代号为51-C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发射一颗大型的电子侦察卫星。该卫星将从苏联领土以南4800公里的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监听苏联的无线电通信。美国分析人员认为,苏联的新型电子侦察卫星可能比美国发射的这颗无线电侦察卫星更大。  相似文献   

4.
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M+(4,2)型运载火箭7月28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空军“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1和2空间监视卫星,并搭载发射了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局部空间自动导航与制导实验” (ANGELS)微型技术试验卫星.此次发射原定7月23日进行,但当天的发射尝试因地面保障设备环境控制系统问题而在起飞前不到两小时被迫取消.7月24~26日连续3天的发射又都因天气原因被取消.此次发射的这两个不同项目合称“空军航天司令部” (AFSPC)4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第2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2)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IGSO-2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第21颗"北斗"三号卫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第46颗卫星。截至目前,在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MEO)、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GEO)、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据悉,卫星设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6.
美国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A)自进入大椭圆轨道后,经过39次姿控推力器点火,终于在6月29日置入预定的同步轨道. TDRS-A是美国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列(TDRSS)四颗卫星中的第一颗,于今年4月5日从航天飞机“挑战号”上发射到低地球轨道.负责将TDRS-A送入同步轨道的惯性  相似文献   

7.
苏联发射首颗试验型地球同步卫星的时间,比美国整整晚10年。截止1982年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26颗实用型地球同步卫星(见表1),部署了3种同步通信卫星系统,逐步满足了它国内、国际通信和电信业务的需要。苏联的大型运载火箭只需6个半小时就可把地球同步卫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送上初始圆形轨道。失效的卫星通常从拥挤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在空间态势感知、空间攻击和空间防御3个领域的空间攻防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天基监视系统(SBSS)、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轨道快车(Orbit Express)、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机器人服务项目(RSGS)等重点装备。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空间攻防体系的发展思路与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空间态势感知是空间攻防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天地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获取全空间高精度实时态势感知信息;在空间攻击方面,采用感知/攻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最佳费效比;在空间防御方面,全面推进可重组模块化及高弹性卫星载荷研制,同时大力发展在轨修复与操作技术,以实现受损卫星快速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5月,美国商业航天运输咨询委员会(COMSTAC)与美国联邦航空局商业航天运输办公室(FAA/AST)联合发布了《2015年商业航天运输预测》报告,对未来3年(2015~2017年)全球地球同步轨道(GSO)和未来10年(2015~2024年)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一、GSO轨道商业卫星及发射需求预测2015~2017年GSO轨道商业卫星年发射数量基本维持在25颗,发射需求在17次左右,呈现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空军正计划研制深空轨道成像仪 ( ODSI) ,这是一种由地球同步轨道组成的星座 ,用于对其他国家在轨运行目标进行监视。ODSI跟踪和监视高轨道目标比工作在低轨道完成同样任务的天基空间侦察系统 ( SBSS)更为合适。SBSS是一个低轨道卫星星座 ,采用光学传感器对空间目标进行跟踪 ,2 0 0 4年 3月底 ,空军与诺斯普·格鲁曼公司签订合同。计划 2 0 0 7年中期发射卫星 ,2 0 1 4年投入使用。美国现有空间监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基雷达系统及 2 0 0 6年即将退役的原用于跟踪导弹的空间中段监视试验卫星( MSX)。 SBSS 2 0 0 7年发射 ,这…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谢尔顿2014年2月21日披露,美军计划2014年底发射3颗地球同步轨道巡视卫星,执行空间态势感知任务,其中包括2颗“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G-SAP)卫星和1颗“局部空间的自主导航与制导试验”(ANGELS)卫星。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09,(6):96-96
2009年10月1日,欧洲阿里安-5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ComSatBw—1和Amazonas-2(N马逊-2),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目标轨道为近地点250km,远地点35786km,轨道倾角3&#176;。发射后,卫星陆续进入转移轨道。最终两颗卫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3.
NASA发射第三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TDRS- J。它将能以比计算机的 5 6 K modem快 5 0 0 0倍的速度从地球轨道航天器下传数据 ,传输近实时的视频或高分辨的数字图像信息。2 0 0 2年 12月 5日 ,美国空军在东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使用宇宙神 2 A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系统卫星 (TDRS- J) ,这是美国空军自从 1983年第一次发射 TDRS卫星以来的第十次发射。两周后 ,TDRS- J卫星将从现在的转移轨道升入大约 35 90 0 km的地球同步轨道。TDRS- J卫星是第二代 TDRS卫星中的第三颗 ,卫星发射重量 3196 kg,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相似文献   

14.
李卿 《中国航天》2008,(6):8-12
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FY-1)于1988年和1990年分别发射了A、B两颗试验卫星.经重大改进后,1999年和2002年分别发射了C、D两颗业务应用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均已超过5年.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也已发射.星上装载8种探测仪器,其探测谱段覆盖了从微波到紫外光.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30日7点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1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工作轨道为地球倾斜同步轨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  相似文献   

16.
许勃 《中国航天》1992,(5):25-28
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6(ETS-6)是一颗两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于1993年夏天由H-2火箭发射。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将在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大型地球同步通信和广播卫星开发卫星星体技术。本文介绍了通过ETS-6卫星的研制取得的、将用于未来通信和广播卫星的主要星体技术,其中对姿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电信卫星系列的第一颗星电信-1A(Telecom-1A)已于1984年8月发射并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第二颗星电信-1B 于1985年5月8日发射,5月27日定点并开通工作。第三颗星电信-1C 预计于1986年7月发射。这三颗星构成法国全国卫星通信网,工作频段分别为6/4千兆胁、7/8千兆赫及14/12千兆赫。电信-1系列卫星系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阿里安运载火箭把卫星射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200/36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上。随后卫星经过一系列轨道和姿态机动,逐步完成定点。控制操作分为两部分,即定点操作和位置与姿态保持。  相似文献   

18.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1):23-25
三、从三代替代火箭到阿里安1火箭 1959年3月,美国航宇局提出愿为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发射用于进行空间研究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英国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羚羊(ARIEL)1卫星1962年4月26日由美国的雷神-德尔它火箭发射,成为美国为其它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1964年12月15日,意大利用侦察兵火箭(SCOUT,全称为固体控制轨道应用试验)发射了第一颗完全由欧洲制造的卫星圣马可(SAN MARCO)1。 辛康系列卫星证明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实用价值。1965年,美国将晨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拥有240条话路,在太平洋上空提供服务。到…  相似文献   

19.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20.
随卫星上部署动态跟踪天线,难以进行卫星姿态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两颗伴随卫星部署非跟踪天线的接收方案,用于接收低轨圆轨道星(LEO)到地球同步静止卫星(GEO)的上行信号。理论分析及STK(SatelliteToolKit)软件仿真结果表明,伴随星姿态只需在惯性空间内稳定,就可实现动态信号接收,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