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弹目标全频段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标的低频、谐振、高频散射区域及散射特点 ,给出了用于低频散射理论建模的矩量法 (MoM)、高频物理光学法 (PO)和物理绕射理论 (PTD) ,最后以图示的形式给出了某导弹的低频散射与高频散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综合干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现代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单一的干扰方式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简述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工作过程 ,结合对其特点和弱点的分析 ,提出了从整体上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进行综合干扰的观点。通过各种干扰手段的综合运用 ,对导弹实施全程干扰 ,以此提高干扰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讨论了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的技术途径,介绍了隐身技术在飞机、导弹和舰艇上的应用现状,然后讨论了雷达反隐身和红外反隐身的技术途径,概述了反隐身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飞航导弹光电对抗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航导弹作为一种精密制导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战场上飞航导弹的威胁,世界各国相继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的对抗技术。而飞航导弹为了保证其作战效能,也发展了一系列的突防技术。主要论述了飞航导弹光电对抗技术的现状,并对光电对抗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斌  张翔  周建江  廖文和 《宇航学报》2011,32(12):2628-2634
实现对雷达的隐身是卫星隐身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效的隐身外形对卫星雷达隐身性能的贡献可达70%,是实现卫星雷达隐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可实现雷达隐身的微小卫星外形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在假定的卫星外形设计约束条件下,提出一种隐身结构外形设计。然后根据电磁场散射理论,以高频散射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具有该外形的卫星RCS进行理论预估。进一步制作全金属外形、全尺寸卫星模型,在微波暗室利用频域测量方法,对理论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说明了该卫星隐身外形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弹道导弹的防热结构、隐身结构的特点,根据结构的防热机理和电磁波在结构中的传输特性,对导弹防热、隐身一体化结构的防热性能、隐身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一个典型的结构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简要概述了弹道导弹防热、隐身一体化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红外旋转弹制导时间短、精度要求高和高频正弦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体制旋转导弹的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给出了变结构制导律,并加入变结构项以保证系统对干扰的鲁棒性。为保证制导精度,采用幂次趋近律,通过设置合理的趋近参数保证视线角速度在弹目遭遇前的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为减小变结构控制产生的高频抖振,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增益变结构制导律,根据视线角速度信息对变结构项的增益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有效削弱变结构控制中的抖振。基于红外旋转导弹的目标信息获取能力,对变结构制导律的工程实现进行了讨论。以某红外旋转导弹为背景,仿真比较了比例导引律与变结构导引律,结果发现:变结构制导律的所需平均过载、弹道平滑程度、视线角速度和命中精度等明显优于传统比例导引律;对机动和非机动目标,设计的增益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均既能保证制导精度,又可避免变结构项引起的抖振。  相似文献   

8.
根据弹道导弹飞行的弹道、末段搜索雷达的布置位置以及导弹再入飞行时相对雷达方向的RCS值以及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等情况,对弹道导弹飞行时相对搜索雷达的隐身空域、时域等进行了分析、计算。提出了分析、计算的方法,并对假设的样例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简要概述了拓宽导弹隐身空域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自荣 《上海航天》2001,18(4):34-37
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激光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 ,对激光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激光隐身涂料对雷达波的透明性 ,将其涂覆于具有雷达隐身的目标上 ,可以实现激光与雷达的复合隐身 ,并对激光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涂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海湾战争之后美军将新装备一种隐身战术导弹。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军已研制成一种三军通用防区外发射的攻击导弹(TSSAM)。这种新式隐身战术导弹于1986年开始研制,1987年投入研制试生产,目前有80%的飞行项目、试验内容已完成,进入完善配套、全面发展阶段,预计1995年左右装备部队。2000年前美陆、海、空三军全部装备这种导弹。 这种隐身导弹设计时是针对原苏联和华约各国的,原方案只有AGM-137一种型号,主要安装核弹头,用于破坏原苏联的机动导弹发射架,重点破坏核武器库、核电站和航天发射场。现在苏联已解体,针对伊拉克和中东局势,美有关机构重新调整了研制计划,在AGM-137的基础上又扩展了MGM-137型。MGM-137安装常规弹头,空军、海军的B52、F16、A6、F/A18等飞机可载带发射,陆军用M207自行火炮或多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光学法(PO),等效电磁流法(MEC)和几何光学法(GO)等,并考虑目标各部分散射场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分析了椭球体和橄榄体两种不同形状弹头导弹的电磁特性,计算出了它们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结论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更正确有效的,能满足工程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导弹飞行过程中存在扰动因素影响时两级轴线出现偏差的情况,建立了无滚转导弹的偏差分离模型。基于此模型,对常风、发动机推力偏差、连接误差等3种扰动下的导弹级间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仅存在垂直风影响时,导弹俯仰角增大较多,分离过程时间减少,发动机推力正偏差和横移加快弹体分离,发射时助推级俯仰角不变,不同主级连接误差对分离过程时间影响微弱。计算结果与飞行力学理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偏差分离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速弹载平台加速度大相参积累效果变差需进行加速度补偿的问题,研究了信号波长和积累时间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推导了利用多普勒谱宽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提出短时间积累使用弹载惯导设备输出加速度值进行补偿、长时间积累使用惯导数据与多普勒谱宽测量加速度相结合的加速度补偿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a re-entry vehicle, the vehicle shape and geometry can be varied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can b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shape optimization of two classes of vehicles has been studied: a capsule and a winged vehicle. Thei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local-inclination methods, automatically selected per vehicle segment. Entry trajectories down to Mach 3 were calculated assuming trimmed conditions. For the winged vehicle, which has both a body flap and elevons, a guidance algorithm to track a reference heat-rate was us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shape using objectives related to mass, volume and range. The optimizations show a large variation in vehicle performance over the explored parameter space. Areas of very strong non-linearity are observed in the direct neighborhood of the two-dimensional Pareto fronts. This indicates the need for robust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shapes on system performance during engineering trade-offs, which are performed during conceptual design. A number of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behavior on the Pareto fronts ar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There is a nearly complete convergence to narrow-wing solutions for the winged vehicle. Also, it is found that imposing pitch-stability for the winged vehicle at all angles of attack results in vehicle shapes which require upward control surface deflections during the majority of the entry.  相似文献   

15.
倾斜转弯飞航导弹的制导与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飞航导弹的侧向机动能力且保证导弹不产生较大的侧滑角 (受导弹所用发动机进气道限制 ) ,本文探讨倾斜转弯 (BTT)控制在飞航导弹控制中的有关理论与应用问题。提出了制导与控制系统控制命令生成方法。以工程应用为背景 ,采用古典控制理论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来设计BTT导弹自动驾驶仪 ,对所提出的制导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学仿真 ,结果表明本文方案正确、有效 ,且简单 ,工程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导弹复合控制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锐  高晓颖 《航天控制》2007,25(2):9-12
建立了具有气动力/直接侧向力混合控制的导弹动力学模型,采用反馈加前馈控制结构,设计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实现了气动力/直接侧向力的解耦控制。建立了导弹复合控制系统性能代价函数,并采用进化策略实现了复合控制系统参数的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进化策略收敛速度快,优化以后的导弹复合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快速大机动跟踪能力,且直接力控制有效补偿了气动面控制效益低下和非最小相位系统造成的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17.
对间断照射码元宽度对导弹截获低速目标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间断照射副载频信号形式和频谱特性,讨论了码元宽度对近载频相位噪声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码元宽度越窄,近载频一、二次交调谐波对导弹截获低速目标的能力影响就越大。设计间断照射制导系统时应充分考虑间断照射码元宽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导弹武器系统中有很多是多次使用的可修复杂系统。对于这种复杂系统,尤其是其寿命周期,预防维修时间及事后维修时间为离散分布时,其最佳预防维修周期难以用一般方法求得。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法建立了系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最佳预防维修周期的数字仿真结果。此结果可为制定导弹武器最佳修复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导弹轨姿控舱体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NASTRAN和PA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承受多种加载方式的导弹轨姿控舱体进行了有无补强措施对比的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轨姿控舱体设计的安全系数高;采取施加压紧盖的补强措施后,可分别使轨姿控舱体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约降低到原值的1/2。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计算分析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减弱导弹电液伺服机构位置跟踪滑模控制(SMC)的抖振,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AFSMC)方法。通过在线调节输入变量论域和规则后件隶属度函数,可在不影响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性的情况下有效削弱滑模切换控制产生的抖振。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提高了电液伺服机构的跟踪控制精度。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