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尘埃吸收系数Qv的不同模型(由实验和观测建立的模型)求解了不同性质的尘埃的辐射平衡方程.得到了性质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日心距不同的尘埃的温度.如果我们把邻近两个波长的观测到的强度比值所确定的色温度当作尘埃的真实温度,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近红外的地面观测来研究尘埃的性质(而不要远红外的空间观测).   相似文献   

2.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0,(6):54-55
<正>在距离我们20万光年的卫星星系——小麦哲伦星系之外围,有一个年龄只有500万年的年轻星团NGC602。在这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精彩照片中,NGC602仍然包覆在孕育它们的气体和尘埃里。如梦似幻的脊状尘埃和云气说明了在NGC602里面,大质量年轻恒星所发出的高能量辐射和激波,已经侵蚀了附近的尘埃,并触发从星云中心渐次往外传播的恒星形成活动。  相似文献   

3.
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什么?当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时,也许就有了答案.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让我们坐在明亮的面朝阳光的窗前.当灿烂的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屋内,那一大束光芒就会与房间内的阴影产生强烈的反差.我们再缩小瞳孔,仔细看那束阳光照亮的空间,就会发现:空气是看不见的,但被阳光照亮的柱状空间里,有无数飘浮着的微小尘埃在舞动.它们飘来飘去,忽上忽下,舞动不定.这是肉眼细察可以看到的,还有一些更小的尘埃我们根本就看不到.  相似文献   

4.
众眼看宇宙     
正IC 410的蝌蚪这幅望远镜特写影像为我们呈现了极为暗淡的发射星云IC 410,它位于布满星云的御夫座,跨幅约为一万光年,受到前景尘埃部分遮掩的IC 410,本身环拱着编号为NGC 1893的年轻的银河星团。在这座宇宙尘埃云气组成的"池塘"里,游弋着两颗由冷而致密的云气和尘埃组成的"巨型蝌蚪","蝌蚪"  相似文献   

5.
邵福元 《飞碟探索》2013,(11):26-27
在2003年8月2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转眼间10年已过,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斯皮策空间望远这10年的收获 1.大麦哲伦星云的红外特写字宙中的尘埃云在这张红外特写中泛起涟漪,它是我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事实上,这张炫酷的图像展现出在邻近我们的矮星系中充满了大量的尘埃星云,就如同沿着银河系盘面分布的密集尘埃一样。图像中,斯皮策数据以蓝色表示,代表着被年轻恒星所加热的尘埃;赫歇尔空间天文台提供的数据以红色和绿色表示,代表着来自恒星形成刚刚开始或已经结束的中低温区域的尘埃。由于被产生的尘埃所主导,大麦哲伦星云在红外波段下的外观与其光学图像显著不同。但是这个星系中著名的蜘蛛星云依然清晰可见,在图上对应的是中心偏左最明亮的那块区域。大麦哲伦星云宽约30000光年,距离我们仅有160000光年远。  相似文献   

6.
星际怪兽     
贡海星 《飞碟探索》2008,(6):F0003-F0003
象鼻星云是由气体与尘埃云所组成的恒星形成区,看起来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在这团星云中,有一处像人形的部分。然而,这里唯一真正的“怪兽”,只是一颗因为距离地球太远而不致伤害我们的年轻亮星。从这颗恒星发出的高能量光线正逐渐侵蚀图片上方黑暗的彗星状云球的尘埃部分,同时,  相似文献   

7.
天空画廊     
《飞碟探索》2013,(11):56-58
金星、黄道光和银河中心 在这幅2013年9月22日摄于南非的明亮星空影像里,我们银河的膨胀核心像是悬在一团光晕之上。在影像顶端,长河状的尘埃,看似从银河中心往天蝎座泛黄的最亮星心宿二倾泻。不过,星野中最明亮的天体并非恒星.而是行星金星,它现在仍是西方天空日落后最亮的天体。此外,由地平面往上伸展的光柱称为黄道光,是分布在黄道面的尘埃反射阳光所产生的晕光。在南半球春季时,它在暮光消失后的夜空中格外明显。  相似文献   

8.
火星尘埃与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星表面尘埃与太阳辐射、热辐射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火星大气的结构、热平衡和动力学过程,并会产生改变火星表面反照率和火星地貌的长期效应.火星尘埃环境还对登陆于火星表面的着陆器能源系统和光学载荷等系统构成影响.为此需开展火星大气尘埃的直接就位探测.在介绍了火星的尘埃特性与主要探测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微质量计技术开展火星表面尘埃就位探测的综合探测器方案.探测器包含3种传感器.尘埃累积传感器通过设置其敏感晶体表面朝上,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尘埃的沉积质量与速率;荷电尘埃传感器通过加置不同极性的偏置电压,可以探测荷正电尘埃和荷负电尘埃的累积特性;磁尘传感器通过在敏感晶体后加设小型永久磁铁,可以探测磁性尘埃的累积特性.传感器感测质量范围为10-11~10-4g.火星尘埃综合探测器可应用于未来的火星着陆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自洽的三流体方程组, 考虑了尘埃的充电过程, 得到均匀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垂直于磁场传播的尘埃磁声波的色散关系, 结合空间环境讨论了尘埃电荷的相关涨落对尘埃磁声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庚晋 《飞碟探索》2003,(3):25-25
从现存的记录片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其实,在登月舱登陆时为减速而喷出的气体早就把厚厚的月球尘埃吹干净了。为了安全,宇航员是在登月舱着陆一两个小时才走出舱门的,那时被吹起的尘埃已经落下。2002年9月7日,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官员宣布,该馆收藏的四粒月球尘埃在展览中被盗。这些半径只有0.1厘米的尘埃被放在一个硬币状的透明胶囊里,外面还有不锈钢圆柱保护,圆柱顶部开有玻璃窗,供参观者欣赏。案发当天,博物馆职员发现有人砸碎了圆柱顶部的玻璃,偷走了放在其中的月球尘埃。这些月球尘埃是1969年“阿波罗11…  相似文献   

11.
天空画廊     
正1IC 4406:形似矩形的星云一颗浑圆的恒星怎么会产生矩形的星云呢?IC 4406可能是个中空的圆柱,从我们所在的角度看到的是这个圆柱的侧面,所以看上去就像个矩形。在这张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组合影像中,热气体自圆柱两端涌出,黝黑尘埃与气体分子交织成的黑色细丝镶嵌在侧壁上。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5,(9):32
不久前,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可视波段上拍摄到了围绕在明亮恒星北落师门(南鱼座α)周围的尘埃带,照片为尘埃带中行星系统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照片左边的部分超出了望远镜的视野,相对于我们视线,尘埃环是倾斜的。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正NGC7129布满尘埃的星系NGC7129位于仙王座内,距离我们约3000光年。NGC7129内镶嵌着许多年轻恒星,这些恒星的年龄仅100万年左右,还处在幼儿阶段,就如同我们的太阳在50亿年前刚刚诞生时候一样。在这张令人震撼的照片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可爱的蓝色尘埃云气折射出来的年轻恒星的光芒。影像中暗红色的月  相似文献   

14.
星系碰撞     
白木 《飞碟探索》2008,(9):48-49
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弹头式太空望远镜已经将它的红外线眼睛对准了一个正在发生碰撞的星系——线状星系。这里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死亡,而是蕴含着许多新生命的诞生。正在互相融合,就像牛奶与水搅拌在一起一样。弹头式望远镜的红外线可以穿透尘埃发现其中隐藏着的新生星体。在最近对线状星系的研究中,弹头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5.
众眼看宇宙     
<正>这对距离我们1700万光年、位于大熊座内的星系对——NGC5216(上)和NGC5218,看起来很像是被一条细线栓在一起。只不过这条由云气、尘埃和恒星所构成的细线(实际上是细长的恒星"潮汐尾"  相似文献   

16.
阿容 《飞碟探索》2003,(3):14-14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从“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传回的资料发现,木星有两个光环。后来,他们又发现了木星的第三个光环。由于这个光环比较透明,被科学家称为薄纱光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根据“伽利略”太空飞船搜集的资料发现,木星的光环,是由于流星撞击木星四个小卫星所产生的尘埃产生的。因为木星的卫星体积不大,没有足够的引力,所以不能阻止流星的尘埃飞离卫星表面。木星的直径约为14.3万千米,而尘埃形成的光环分布在离木星核心9万千米~25万千米的上空。红色的光环约16千米宽,是由流星撞击离木星最近的两个卫星所产生的尘埃…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太阳系可能不是孤独的,两位观察到环绕着几颗年轻恒星的尘埃环的美国天文学家说.这些环有“缝隙”,两位天文学家声称这是沿这些恒星规道运行的类似于木星的行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功率微波照射下,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MSE)会立刻消失,该现象被称为极区中层加热现象.在大功率微波照射极区中层时,电子在微波电场加速下产生的定向运动速度与热运动速度可以比拟,极区中层的尘埃等离子体服从双麦克斯韦分布.基于双麦克斯韦分布下尘埃粒子充电理论给出极区中层尘埃粒子的电荷分布,比较了大功率微波对极区中层加热前和加热时,尘埃粒子电荷以及极区中层电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大功率微波装置加热极区中层会影响电子对尘埃粒子的充电进而导致电子浓度变化,这对解释极区中层加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正>触须星系这个被称为NGC4038群的集团中共有5个星系,正在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被称为触须星系。这幅涵盖了大约五十万光年天区的壮丽影像为我们呈现了新诞生的星团以及被重力潮汐力所抛出的长条状物质。由于星系碰撞而产生的恒星、气体以及尘埃组成的两条长长的尾巴,很像昆虫的触须而被人们戏称为"触须星系"。在这个耗时数十亿年的冗长的事件中,这两个星系(NGC4038和NGC4039)内的恒星却不会发生碰撞,只有它们巨大的分子云气和尘埃云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可视波段上拍摄到了围绕在明亮恒星北落师门(南鱼座α)周围的尘埃带。照片为尘埃带中行星系统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照片左边的部分超出了望远镜的视野,相对于我们视线,尘埃环是倾斜的。环带的中心距离恒星大概15个天文单位,图中距离环带中心不远处的黑点标示出恒星的具体位置。天文学家们相信,正是一颗处于椭圆轨道上的尚未被探测到的行星的存在,导致了尘埃环外观的改变。第二幅图标示出了照片中尘埃环的重要细节,类似于环的内、外边界等等。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上ACS相机(AdvancedCameraforSurveys)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