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法国于1963年5月开始研制固体潜地导弹,先后制成功M1、M2、M20和M4四种型号。 M4导弹从1975年开始研制,1980年11月18日在朗德试验中心进行首次陆上发射飞行试验,1982年3月10日在“电鳗”号弹道导弹试验艇上进行首次水下发射飞行试验,从1980年11月开始至1984年2月结束共进行14次飞行试验,其中13次均获得成功。1985年4月开始装备。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平卫士“式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太空探索》1994,(6):14-16
“和平卫士”式导弹是美国空军的大型多弹头固体洲际弹道导弹,代号为MGM—118A,原名先进洲际弹道导弹,即MX导弹。1971年初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研制,1973年底开始进行为期4年的技术预研,1979年6月由卡特总统批准开始工程研制,1983年6月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86年底开始装备,现共装备50枚,部署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的原“民兵Ⅲ”导弹发射井里,是美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攻击前苏联SS—18导弹发射井等加固目标。  相似文献   

3.
发展简况 “民兵”系列导弹是美国陆基战略导弹的主力,从50年代末开始研制以来,先后研制成4种型号,即“民兵ⅠA”、“民兵ⅠB”、“民兵Ⅱ”和“民兵Ⅲ”。“民兵ⅠA”和“民兵ⅠB”已分别于1968年和1974年9月退役,“民兵Ⅱ”也于1991年10月开始撤除,“民兵Ⅲ”是美国现役的主要陆基战略弹道导弹,目前仍装备500枚,共带有核弹头1500个。 “民兵Ⅲ”是美国第一种带分导式多弹头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60  相似文献   

4.
最新消息     
NASA计划在2011年向火星发射3个航天器在这3个航天器中,2个是“侦察员”级飞行任务航天器,另外1个是新的“火星技术试验床飞行任务”系列的第1个航天器。在2011年之后,NASA计划每2年进行1次“火星技术试验床飞行任务”的发射,开始为机器人以及最终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打基础。这  相似文献   

5.
西德 MBB 和 ERNO 公司1978年5月开始研制的“航天飞机支架卫星”(Spas),即“自主飞行平台(卫星)”,耗资3200万马克,另外花2500万马克制造支架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支架卫星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一次在1983年6月,另一次在1984年2月,均由航天飞机发射和回收,进行了空间实验,并带有一架标准组件光电多光谱扫描器(MOMS),拍摄了大量地球照片。  相似文献   

6.
天友 《太空探索》1995,(4):13-13
今年3月18日,随着H_2火箭的第3次成功发射,日本潜心研究多年的“空间飞行平台”(SFU)开始遨游太空。 该飞行平台是日本第一个小型多用途空间平台,由日本太空开发总署,国际贸易工业部和宇宙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研制工作从1987  相似文献   

7.
近来苏联开始了小型载人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该小型航天飞机是为达到保卫未来建设的空间站、监视卫星间的攻击、侦察及在轨道上修理卫星这些目标而研制的“航天战斗机”。四分之一尺寸的航天飞机模型已实施了四次再入试验。运载它的“SL-16”火箭已  相似文献   

8.
“阵风”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为法国空海军研制的下一代战斗机。1983年该公司宣布研制先进实验战斗机(ACX).取名“阵风”A。实验型“阵风”A于1984年3月开始设计.先采用两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的F404型涡扇发动机作为过渡动力装置.之后再换装当时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在研的推比10级的M88型涡扇发动机。“阵风”A于1985年12月出厂,1986年7月首次试飞,之后按计划完成440次363小时的各种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9.
美麦道公司空间系统部门于1993年4月开始进行可进入近地轨道的单级式轨道器CSSTO“三角飞剪型,(DC)”1/3模型发射试验。DC是该公司与美星球大战计划(SDI)局签约研制的载人航天器。预定1996年夏天进行与实物阿等大小的模型飞行实验。麦道公司于1991年8月和SDI局签订DC的“B阶段”合同。合同费为5890万美元。麦道公司试制的总长11.7米,本体重量7.2吨,发射时重量为16.3吨的“DC-X”不载人轨道器,将在大气层内进行飞行试验,进而还要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简谱     
苏联航天员。1946年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1970年于莫斯科包曼高等技术学院毕业后,到设计局参加新型航天装备的研制工作。1978年加入航天员队伍,在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修完“联盟T”型飞船和“礼炮”号轨道站飞行的全部课程。  相似文献   

11.
金兑 《太空探索》2001,(2):18-18
1970年在远程导弹的基础上,在总设计师屠守锷的主持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用于发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 长征二号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箭长3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0吨,总推力280吨,其近地椭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8吨。经过4年的研制,1974年11月5日第一枚长征二号火箭进行发射试验,但由于箭上控制系统一根导线折断,火箭升空后20秒飞行姿态失控。最后火箭自毁爆炸,残骸坠于发射场附近,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参加了多种卫星定点和回收试验,及100多次各种导弹的飞行试验,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尤其是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成功,集中体现了我国固体燃料火箭的水平,当时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接见四院同志时称赞该火箭是“体态天工巧,玲珑一代骄。”  相似文献   

13.
从1967年开始,波兰参加了“国际宇宙”计划的所有试验;宇宙物理学,宇宙气象学,宇宙生物学和医学,宇宙通信等等。1970年11月18日,“垂直线-Ⅰ”号地球物理火箭发射成功。这枚火箭上运载有波兰弗劳兹拉夫大学天文台和波兰科学院太阳地球联系实验室研制的 x 射线太阳值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30日凌晨0时40分,我国第四艘试验飞船“神舟”4号从瑞雪覆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载人飞天前的一次全面演练飞行。 遥看琼楼舞清影,喜迎“神舟”飞玉宇。“神舟”飞船的第四次成功飞行,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京哲 《太空探索》2003,(1):16-17
▲ “东方”号飞船 “东方”号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单人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在载人飞行之前,进行了9次无人飞行试验,试验飞船中多数载有动物或假人,9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有2次发射失败,2次回收失败。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 1月 1 5日零时 0 1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星 2 0号”通信卫星在西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星 2 0号”卫星是实用型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卫星质量为 2 30 0kg ,可以实现不同频段 ,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 ,为用户提供多种通信服务。这颗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所属的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负责经营。此次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火箭自 1 994年首飞成功以来连续第 8次飞行 ,也是中…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10月27日11时17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第二颗“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8次飞行。“中国资源二号”是传输型遥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赵颖 《太空探索》2001,(8):39-39
6月3日美国航宇局(NASA)宣布,X-43A高超音速试验飞机在第一次试验飞行过程中,由于运载火箭(HXLV)突然失控导致试验失败。HXLV是轨道科学公司为X-43A飞行试验特别研制的改进型飞马座运载火箭,他们共计制造了3枚这样的运载火箭。 此次试验是于格林尼治时间6月2日20时左右在美国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一架B-52  相似文献   

19.
1“快速对接”飞行模式简介
  “快速对接”飞行模式指的是飞船在6h内绕地球4圈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而之前飞船在对接前要绕地球飞行34圈,用时近2天时间。2012年8月1日23:35(莫斯科当地时间)俄罗斯进步M-16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发射6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货运飞船首次测试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后又成功进行了2次,3艘“进步”货运飞船“快速对接”飞行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开始试验载人飞船的快速对接。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在联盟 TMA-08飞船发射后还将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一次载人发射,这期间将对乘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是否将这种快速对接模式转为常规飞行模式。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洛波塔今年4月1日称,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后,飞船飞前训练准备没有变化,主要是重点测试舱载计算软件。
  2013年3月28日,俄罗斯联盟TMA-08M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5h44min后,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在航天发展史中,“快速对接”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实现载人“快速对接”在俄罗斯尚属首次,所以这种新的飞行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俄罗斯航天局决定,经过2次测试飞行后“快速对接”模式将成为常态飞行模式。新的飞行模式不但对飞船系统会产生影响,对于航天员更是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最新消息     
中国第 2艘飞船——神舟 - 2成功发射并准确返回  2 0 0 1年 1月 10日凌晨 1时 0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 2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神舟 - 2飞船是我国第 1艘按载人要求全系统配置的正样飞船 ,它虽未载人 ,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1月 16日 19时 2 2分 ,经过近 7天的飞行 ,在绕地球 10 8圈后 ,神舟 - 2飞船顺利地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至此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 2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第 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升空  2 0 0 0年 12月 2 1日 0时 2 0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 2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在西昌卫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