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四号卫星遨游太空成果斐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制的实践四号空间探测卫星自今年2月8日按预定程序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顺利飞行到9月上旬,卫星已绕地球飞行近500圈,接收的空间探测和工程试验信息约1000兆比特(1000...  相似文献   

2.
第十二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4日至 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委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四研究所主办。出席年会代表81人 ,来自航空航天系统各科研院所、总装备部、卫星发射基地、各大学、中国科学院专业研究所、生产厂家等 34个单位。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韦其宁研究员主持。本次年会收到论文 6 7篇 ,收入论文集在年会交流的论文有 6 0篇。论文涉及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总体、遥测系统、遥控系统、跟踪系统、GPS定位导…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3月6日消息,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现已完成了初样电性星的研制,通过了卫星总体初样设计评审,初样鉴定星研制于近期全面启动。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三轴稳定对地遥感卫星,是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践四号卫星运行半年的结果,概要地评述总体电路方案设计的经验,并从提高总体电路设计水平的角度出发,提出改进设计的几点想法,以期为今后提高卫星总体电路的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就实践四号卫星的结构构型,模态分析以及总装实施等项工作作了简单的介绍。由于实践四号卫星采取了有别于其它型号研制队伍的建制,实行了总体构型、总装、结构设计、总装实施、大型实验、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一体化工作建制,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本文谈到的某些经验和教训,希冀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1994年2月8日下午4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随同我国最新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CZ-3A发射成功,把我国又一颗新型卫星——实践四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使我国卫星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星上所有系统工作正常,通过遥测系统,大量数据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地面发送。实践四号卫星是国防科工委根据我国新型运载火箭CZ-3A首次飞行试验的需要与可能于1991年年底将研制任务下达给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具体研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卫星的有效载荷分系统(6台空间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与研究中心研制,供配电系统中的一次能源及其控制器部份由电子部天津18所研制,其余系统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抓总和研制。从整星总体方案设计到总装、电测、大型地面试验、靶场测试、卫星在轨管理等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完成。实践四号卫星是一颗空间环境探测及效应研究和新技术试验型卫星,也是我国进行此类  相似文献   

7.
会讯     
中国空间学会空间深测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全国18个单位的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中,交流了高空气球、卫星、火箭等飞行器空间探测方面的有关论文共36篇。探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希季同志就新技术革命和空间站计划所做的题为“空间探测面临的机会与挑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卫星研制初期的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历经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在充分利用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的基础上,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  相似文献   

9.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于九月二十至二十五日在九江召开。其主题是“迎接21世纪空间技术的挑战”,并按专业主题就航天器总体设计、动力学与控制、电总体、结构与机构、热控制、地面大型试验与测试等六项技术内容进行了大会交流与小会分组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召开了2002年学术交流会。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空间中心、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参测绘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总体设计部、五院总体专业技术部等单位,共16个单位的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还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11月3日至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1997学术交流年会。这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五院五○一设计部和上海航天局五○九所共同主办,共有13个单位的94位专家和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确定的交流主题有四个方面:1.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2.航天器动力学;3.飞行器结构和机构设计;4.飞行器热控制设计。由于主办单位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紧密围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践四号卫星研制实践,简述了总体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任务目标和约束条件的分析;关键参数的确定和基本方案选择;系统要求的确定和论证。着重对系统要求方面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指出了实践四号卫星总体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加强总体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葛榜军 《卫星应用》2004,12(4):64-64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专业信息网和北京宇航学会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4年卫星应用研讨会于9月3日~8日在辽宁丹东市召开。  相似文献   

14.
项目进展     
<正>高分四号卫星多项试验完成宿东李响近日,高分四号卫星正样整星力学试验及星箭对接分离试验圆满完成,为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也是新研制的高轨遥感卫星平台的首发星。此次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高分四号卫星距离卫星顺利出厂、成功发射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高分八号卫星发射成功陈立2015年6月26日14点22分,高分八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11月11日4点33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尼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实现的我国整星首次出口。尼星一号于2007年5月14日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2-122
2011年12月16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工作会在三亚召开。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部长、专委会主任委员林益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技术委员会主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含林,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所长、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孟新,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以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中国人民解放军63620部队、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等成员单位的专委员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学会动态     
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在大连召开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8月17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力学环境条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3个单位的53名代表,交流技术报告19篇。会议是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竞荣同志的主持下进行的。 同行相聚一起,共同总结了我国运载、卫星的力学环境工程方面的经验,分析了现状,找出了目前影响环境工程发展的若干问题,如:1、对振源认识不统一,数据处理和分析方  相似文献   

18.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住实践五号卫星研制的机会,开展小公用平台技术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2,21(1):121-122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七八月召开第12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航天器总体设计的实践经验,广泛研讨该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促进学科的自主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增强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实践五号卫星的总体电路分系统采用了分舱集中供配电方案,用星箭分离开关控制火工品点火电路和全星模板式电缆网设计,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分系统的可靠性。经过实践五号卫星地面大型试验和在轨飞行验证,总体电路分系统所有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文章最后就分离开关的可检测性和提高可靠性设计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