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转速控制系统是检前磁记录器主轮伺服系统。该系统与我所以往研制的磁记录器主轮伺服系统有三点主要区别。①采用了低惯直流印刷电机。②采用光栅测速盘。③使用4π型数字式鉴频一鉴相器。本文结合锁相环路伺服系统工作原理,从三面三个特点出发,着重介绍了电机和光栅测速盘的选译,以及4π型数字式鉴频一鉴相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磁带机张力伺服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重点叙述了四种张力伺服方式:张力臂方式的伺服系统;真空缓冲器方式张力伺服系统;以半径为函数的张力伺服系统;恒功率张力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3.
该文叙连一种结构新颖的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及其线性度测试方法。并较详细地对所得结果作了分析,传感器的精度可达0.1%,实测线性度(包括测试线路)为0.9%左右,传感器的活动部分惯性小,具有易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等优点。不仅适用于快速伺服系统中作位量反馈元件,而且能用于遥测系统中作高精度角位移测量元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基于FPGA的任意小数分频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双模前置小数分频器的分频原理和电路实现.结合脉冲删除技术,提出了一种适于硬件电路实现的任意小数分频的设计方案,用 Verilog HDL 语言编程,在 Quartus II下对此方案进行了仿真,并用 Cyclone 系列的EPlCl2Q240C8 芯片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运载火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推力矢量伺服系统提出了面对复杂非线性负载的自适应力位综合控制,智能故障诊断管理等新要求。结合近年来智能控制理论的进展,分析了几种可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的新型控制方法。在伺服系统中应用一些先进的智能控制理论,有望在负载辨识和模拟、自适应主动柔顺控制、故障诊断及余度管理等方面取得比传统控制方法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导弹的发展,弹上伺服系统发展迅速。六十年代日趋成熟,并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领域。伺服系统针对不同使用对象,在不同技术领域内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综述导弹和运载火箭上的伺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概况。一、导弹和运载火箭伺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导弹伺服系统在下述几个方面迅速发展。1.伺服阀伺服阀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相似文献   

7.
将一种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工业测控领域。介绍了测控系统的特点、技术指标。工作原理以及为解决工业测控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所采取的一些软、硬件措施。对实时操作系统的原理,构成、应用方法以及软件程序模块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用于三轴仿真转台的液压驱动马达为对象,对带有速度和压差内反馈的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低速运动解析式的推导和相应的分析,并作了一定的仿真和试验,得出了有关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低速特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嵌入式计算机在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数字伺服系统对控制计算机的要求,分析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PC/104的特点和基本应用方法,提出了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PC/104为核心数字控制部件的精密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硬件设计要点,专用控制软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仿真和飞行试验表明,该精密跟踪雷达数控伺服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导弹飞行姿态仿真器-液压转台数系统的原理方案,结构框图,控制规律的设计及其测试结果。该系统的特点是:采用美国TI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80年代后期才推出的TMS320C25高速芯片构成的TDP-C25并行/开发处理系统;运用接口控制信号的上,下位机主从处理方式;以及在原有转台伺服系统基础上再加入前馈校正的复合控制,全补偿控制规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航天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奋为 《上海航天》2003,20(3):52-56
分析了用于可快速可靠测试小型化、高密度、高可靠和高精度航天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多功能检测仪的特点,并介绍了导通检测、耐压检测、绝缘检测和瞬断检测等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国外一些检测仪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充分发挥多功能检测仪的效能,对检测仪选择、工装配备、使用环境、周期校验和安全操作等使用要点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p+A-Type ILC位置环重复学习控制器,并成功应用于某一需求高速高精度实时控制的机电伺服系统中,伺服控制技术采用经典的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速度环控制器和电流环控制器采用经典的PI控制器,位置环采用p+A-Type ILC控制器,其中p控制器用于随机干扰的抑制,AType ILC用于伺服作动器重复往返运动以及固有的偏心质量等时变非线性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有规律干扰的补偿,并进行了与经典P位置控制器的对比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项目的控制器使得位置超调比采用P控制系统降低了50%,实现了高速高精度的实时控制,满足了伺服系统时变非线性负载下的不同工况需求,系统鲁棒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扰动力矩分析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灵慧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07,28(2):287-291
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控制的设计方法。该控制器采用将被控对象动态控制和对象扰动控制分离处理的方法研究了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摩擦干扰力矩、陀螺房内部高速磁悬浮转子系统因框架变速转动对框架伺服系统产生的耦合力矩以及航天器姿态改变导致框架伺服系统本身的参数大范围变化等问题。设计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大大改善了框架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系统的速率输出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扰动力矩抑制方法是可行的,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宽广,观测时次较密,探测信息丰富的特点,可用于对大范围洪涝灾害的监测。本文介绍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洪涝的一般原理,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及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去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监测的个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洪涝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诚 《中国航天》1999,(1):11-13
气象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宽广,观测时次较密,探测信息丰富的特点,可用于对大范围洪涝灾害的监测。本文介绍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洪涝的一般原理,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及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去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监测的个例。一、气象卫星监测洪涝原理诺阿极轨气象卫星AVHRR...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锁相环式频率合成器,该频率合成器应用锁相环原理实现了以f_v为中心频率,向上按10%偏差逐次递增四档,向下按10%偏差逐次递减四档而形成1.4f_v、1.3f_v、1.2f_v、1.1f_v、f_v、0.9f_v、0.8f_v、0.7f_v、0.6f_v的分频方式,且输出频率的稳定度和精确度均等同于晶体。文章结合波形图详细阐述了频率合成器中由译码器和四一二进制计数器所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分频器原理,并根据此原理和波形图可重新设计具有以任何一个频率为基准的,且与它成有理关系的等频率间隔的一系列离散频率输出。文章还分析计算了锁相环的动态特性、指标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微光视觉CCD在卫星云图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气象云图观测对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量子效率、器件规模、像素尺寸和动态范围等提出的更高要求,可选用超低噪声和高量子效率的微光视觉电荷耦合器件(L3VisionCCD)。分析了该种器件的电子倍增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给出CCD97器件的部分参数。讨论了L3VisionCCD器件用于云图观测时的增益选择与控制、动态范围控制,以及器件规模与实现等关键技术。分析表明,L3VisionCCD器件尤其适用于可见光云图观测,可进一步增大云图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丁一个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微机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重点叙述了硬、软件的组成、系统功能模块的原理与指标、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系统精度、可靠性、实时入机方式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交叉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液体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概念。分析了贮箱间和管路间两种交叉输送系统的原理和工作特点,以及国外如美国第二代航天飞机、三级并联火箭飞行器、宇宙神运载火箭,以及欧空局阿里安4LP运载火箭采用的交叉输送技术。阐明了交叉输送连接器和交叉增压等关键技术。对所研制的蝶型活门进行的气动螺栓分离和气动分离,以及以水为介质的交叉输送系统小比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分离方案均能实现可靠分离,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可用于改善捆绑式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布局和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测试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导引头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导引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讨论了人工智能(AI)技术与自动测试设备(ATE)结合用于故障诊断的原理,介绍了此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