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用于翼型过失速动态特性研究的实验装置和测控系统的设计、系统性能和结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也对动态实验中测量、控制与精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种靶机红外目标模拟装置的研究,介绍了这种装置的设计特点、参数选择和试验结果。该装置以固体燃料作为燃烧剂,其红外辐射强度主要决定于燃料的组分、工作温度、辐射体的材料以及辐射体的面积,而工作温度的选取是设计的关键。文中提出一种实用而简便的综合分析方法,根据装置所需要的红外辐射强度来预计其工作温度与结构尺寸,据此设计的装置实物经红外辐射特性测定后证明能满足预定指标要求。本文陈述的这种方法已被用于某靶机红外目标模拟装置的设计,并取得实际应用成果,对同类装置的设计和研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种适用于具有大展弦比机翼和船尾形机身的飞机模型的腹部支撑方式、腹支装置的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腹支撑干扰的机理在此作了介绍,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和对实验数据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介绍的控制仪是实现对风洞应变天平自补偿静校设备进行自动加载和自动位置补偿的装置。文中扼要地介绍了设计思想、技术指标及其主要组成部件和电路原理图,还总结了控制仪在调试过程中排除电路干扰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肥皂膜水洞实验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实验装置——肥皂膜水洞,该装置为研究二维流体力学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干涉法可用来对流场进行流动显示实验。笔者运用这套系统对双圆柱绕流和栅格湍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全机半模型铰链力矩天平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七台铰链力矩天平和四套专用校正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天平的静校及其在 FD-09低速风洞进行的波音707模型的铰链力矩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在一个模型上同时应用多台铰链力矩天平进行风洞实验的技术,有效地节省了试验时间和经费,提高了风洞实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铰链力矩天平组的设计符合风洞实验的要求,静校精度较高,动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脉冲型高超声速风洞中的无挠性结构,并带有惯性补偿的铰链力矩三分量压电天平。在科学院力学所 JF-4B 炮风洞中进行了实验,文中给出其天平静校精度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天平的机械结构,灵敏度和补偿系统均满足设计要求,能成功地用于机动弹头控制翼气动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气体分子低温光谱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超声速膨胀流动(低温)条件,本文阐述了有关的二维超声速喷管装置的流动分析和设计思想。综合分析实验对本装置的要求,选择了三种喷管设计情况:其喉道高度分别为0.5毫米、0.05毫米和0.2毫米;实验区内的气流温度为70K、15K 和70K;压力2266Pa、2133Pa 和2493Pa;质量流量达到38克/秒、37.6克/秒和29.9克/秒.  相似文献   

9.
某支线客机总体方案中增升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支线客机,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完成了该客机增升装置的气动优化设计。首先根据飞机的相关参数确定增升装置所要达到的气动目标,设计增升装置在机翼的展向和弦向的类型和布置方式,从而确定增升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在二维增升装置设计中,使用NURBS曲线参数化拟合多段翼型缝道部分的外形,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算法对三段翼型的缝道外形和缝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三段翼型起飞、着陆构型,提出一种二维三段翼型(前缘缝翼、主翼、后缘襟翼)的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在三维增升装置设计中,根据增升装置在机翼展向和弦向的布置方式,取若干关键截面,按照三段翼型的优化结果生成三维增升装置。对三维增升起飞构型和着陆构型的气动特性分析评估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增升装置满足设定的气动目标。  相似文献   

10.
舵面跨声速气动弹性特性实验装置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现有跨声速风洞实验条件,采用仿真设计和传统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可以进行舵面跨声速气动弹性特性研究的舵面模型两自由度柔性支撑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主要由弹性元件、配重和舵面部分组成.调节弹性元件圆轴的直径和长度可以改变支撑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在配重盘上增减配重可以改变系统的质量特性.通过对实验装置的结构动力建模,对不同配重状态下的装置进行了模态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实验装置的前两阶模态分别为舵面沉浮模态和舵面扭转模态,结果表明实验装置的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满足舵面相对刚性的假设,可以用于研究舵面弯扭耦合颤振问题.同时用PK(Panovsky-Kielb)法对舵面的风洞实验设计参考点的颤振临界速度进行了估算,计算的颤振结果满足现有风洞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微型飞行器测量天平设计与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梁式、四梁式结构分别设计了用于测量微型飞行器气动性能的单分量、二分量和三分量应变天平4台.通过天平的地面静态校准给出了每台天平的使用公式,在专门设计建造的微型飞行器实验装置中,用软模型、硬模型、翼型进行了模型静态气动性能试验,用微型扑翼飞行器进行了单分量和二分量天平动态吹风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平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灵敏度,试验曲线光滑连续,实验数据可靠,为微型飞行器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12.
低温运行是提高风洞实验雷诺数的有效途径。采用喷洒液氮的方式,NF-6风洞建成了国内第一套适用于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降温系统。介绍了NF-6风洞降温系统的总体方案和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其液氮存储装置的结构和技术原理,给出了静态和通气运行调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液氮需求量计算方法正确,为储罐容积估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液氮存储装置设计合理,液氮加注通畅平稳,自增压系统工作正常,绝热性满足低温液氮存储要求;储罐的液氮日蒸发率为0.044%,远低于设计指标;液氮存储装置与降温系统整体匹配良好、工作稳定,总温、总压、马赫数以及运行时间等关键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大型飞机和高速飞机的起降过程中增升装置空气动力性能的好坏对飞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飞机增升装置通常采用多段翼型形式.在飞机设计阶段,一般是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对多段翼型的气动性能进行评估.由于风洞的尺寸和动力所限,实验的模型和实验雷诺数都小于实际飞行情况.在数据的使用时,一般认为实验数据进行雷诺数修正即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即使雷诺数相同,几何尺度对两段翼型升力特性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建议在风洞实验中重视几何尺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和研究思路可供增升装置的设计和实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带放大系统、与 SJZ-15型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相结合、调试放高大两倍的高速扫描阴影系统。照明采用氩气弹爆炸光源,实验装置置于系统的平行光路中。该系统适合大药量小尺寸爆轰实验,实验证明,带放大系统的高速扫描阴影系统,比不带放大系统的高速扫描阴影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灵敏度,它能显示后者所显示不清的图象轨迹。  相似文献   

15.
对于榴弹风能引信电机输出特性的研究,过去都是在闭口式风洞中进行实验,但经大量实验证明,闭口式风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研究榴弹风能引信电机输出性能及抗高转速的问题。笔者应用气体动力学和实验空气动力学理论,设计一种适合榴弹风能引信电机超声速射流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现有各种型号风能引信电机的超声速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把超声速风能引信电机进气通道改为拉瓦尔喷管形式。采用实验方法选择出最佳喉道面积。最后,通过实弹打靶得到了验证,同时对风能电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了风洞试验和打靶遥测数据比较,两者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拉瓦尔喷管形式的引信电机应用速度范围宽,并便于控制电机的转速。该研究解决了多年来引信电机抗高转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离心风机蜗壳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风机的效率。本文介绍了用烟线法显示离心风机蜗壳内部流场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结果,并提供了两组实验照片。一组是在风机进口条件相同转速不同时拍摄的。另一组是在风机转速相同流量不同时拍摄的。对照片显示的蜗壳流场进行了分析。本文还介绍了基于变分原理的数值计算。根据泛函的极值必要条件,对离心风机蜗壳流道中的流场求解,并以变域变分的方法求解叶轮与蜗壳之间的分流流线的位置。最后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相符。本文提供的方法可对蜗壳设计的优劣作出判断,并可对蜗壳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数控磁悬浮轴承的总体结构、模数(A/D)转换电路、数模(D/A)转换电路及等待电路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上述三种电路的原理图,并且介绍了A/D和D/A连调的方法,给出了调试A/D和D/A的有关程序,实验证明;所设计的基于DSP的硬件和系统,满足了磁悬浮轴承控制性能的要求,如果改变控制对象,仅需发迹PID控制算法中有关参数,即可适应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铣削工艺中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设计以及有关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光电检测技术和微电脑技术设计而成的转轮凹版彩色印刷自动套色装置,文中对套色误差的检测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给出了系统的组成及相应的测量线路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介绍了南航2m直径旋翼模型试验装置测量系统的5个测量分系统,及其设备配置、使用功能和测量精度。该装置的两个关键测量分系统是天平测量系统及旋翼桨叶应变测量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为提高这两个分系统的测量精度及减小测量误差,在天平设计、桨叶应变片粘贴、集流环性能、信号传输等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