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前在汉普顿和米德尔塞克斯的英国SAFT有限公司已能大批生产标准的弹上热电池.去年该公司宣布他们已能生产出英国第一代的一次使用的热电池,现在该公司又宣布他们已具有批生产能力.工作时内部温度大约为500℃的热电池,在使用前处于不活泼状态,而使用时能在几分钟内迅速地激化,并提供所需要的高功率.对其一个要求就是贮藏寿命长.电池组内装有信号板和保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业内前景看好的车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并结合开路电压法和安时积分法的复合算法对电池SOC进行估算;基于等效电路的Thevenin模型,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复合算法仿真验证表明,SOC的估算精度和实时性有显著的提高。设计了电池组SOC监测系统以完成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的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及保护等功能,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的实时在线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组的均衡管理要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的主动均衡拓扑电路,采用固定占空比控制,通过多绕组变压器将串联蓄电池组中电压较高单体的能量传输到电池组中,从而实现单体之间的电压均衡。采用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多绕组变压器均衡电路电池组可以实现大电流快速均衡。该方法可为卫星上大容量电池均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流延法制备增强型NaIion/PTFE复合膜,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膜,测试了膜的溶胀率、机械强度及质子传导率测试和单体电池性能,并与市售Nafion0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流延法制备的Nafion/PTFE复合膜致密性好,(23±2)℃和(i00±2)℃恒温水浴条件下,Nafion/PTFE复合膜体积溶胀率分别仅为Nafion0212膜的30%,70%,Nafion/PTFE复合膜的最大拉伸强度较Nation212膜高52%,H2渗透率较Nafion0212膜高14%~25%;Nafion/PTFE复合膜的放电电压高于Nation0211膜,当电流密度为1000mA/cm。时,Nafion/F’T—FE复合膜单池放电电压为0.714V,较Nafion0212膜高8%,能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中论述了卫星用50安时大容量氢镍电池,在改进极组设计和单体结构设计基础上,又按空间应用要求进行了电池组设计。其中克服了电池组结构设计,热设计和电设计等技术难关,完成了8只单体的电池组研制。该电池组比能量达38wh/kg,并初步通过力学环境试验和充放电循环寿命试验,为氢镍电池组在空间应用奠定了基础。50安时大容量氢镍电池组的预研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6.
美国洛克希德佐治亚公司采用高压水喷流切割非金属材料,如石棉,橡胶,塑料和复合材料。高压水喷流直径为0.03048毫米,水压为3889公斤/厘米~2。该公司介绍说,这种切割方法的好处是水可以将粉尘颗粒吸收掉。该系统最高切割速度可达1.524米/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于通讯卫星的 Ni-H_2电池的工作过程、结构特征以及对单电极电池、多电极电池的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前言 焊缝滚压(也称辗压)新工艺,国外已经广泛地采用,国内也在大力推广,它具有许多优点,人们通过对焊缝滚压手段,达到对焊缝提出的不同要求。因为滚压焊缝可以消除焊接时焊缝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焊后变形,可以对产品零件校形,提高焊缝强度。  相似文献   

9.
刘向  郭振波  张伟  王东  钱斌 《上海航天》2007,24(2):61-64
对由亲水电极与Nafion 112质子交换膜制备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组件(MEA),测试了工作温度、气体压力、气体相对湿度和气体流量等对MEA性能的影响。试验和分析显示MEA的适宜工作条件为:温度70℃、压力0.2~0.3 MPa、H2/O2或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60%、H2/O2或空气流量计量比分别为1.1~1.2/1.2~1.5或2.0~2.5。在此条件下对MEA进行了1000 h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MEA的结构和性能稳定,能满足燃料电池长寿命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CCHP)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件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驱制冷装置、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和辐射器等.在冷热电一体化系统的冷电匹配方法上提出了“以电定冷”方案,按照该方案计算了一组典型工况下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密度和工作压力对系统质量和消耗性工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在质量大小方面可以接受,在消耗性工质损失方面比水升华器冷源/蓄电池电源方案小得多;且降低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增大燃料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均能够减小系统质量、降低系统消耗性工质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制的锌银电池,先后为多个运载火箭型号配套箭上电池组,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多数产品已达到成熟度5级。结合研究所开展的成熟度提升和定型工作实践,分别从产品工程工作策划、产品成熟度提升和定型3个方面介绍运载火箭电池产品化工作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环路热管在低温真空环境下的控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航天遥感器CCD器件在轨全寿命周期±2℃的控温要求,文章设计了一种采用陶瓷毛细芯的控温型环路热管。相比常用的金属毛细芯,陶瓷毛细芯具有更广的工质/壳体相容性、更高的开孔孔隙率、更低的导热系数和更小的孔径。上述优点使陶瓷毛细芯环路热管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文章通过低温真空试验验证了这种环路热管模拟空间环境下的启动和控温性能。该环路热管在储液器21.4℃、冷凝器–50.7℃的低温大温差条件下成功启动,在恒定驱动功率80W/70W/60W和交变功率30W/60W加载下,蒸发器九个冷板控温精度分别可以达到±0.4℃和±0.5℃。控温型陶瓷毛细芯环路热管可以满足分布式间歇工作多热源系统的精确控温,具有非常广阔的在轨应用前景。文章结论可为控温型环路热管在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CPL技术在FY—1C卫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翔 《上海航天》2001,18(2):44-50
为使FY 1C卫星上的镉镍电池可向空间散热 ,以降低工作温度 ,采用了毛细泵回路 (CPL)技术。介绍CPL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以及在卫星上控制星载设备温度应用的设计技术 ,给出了在地面进行的各项热性能试验情况。卫星在轨运行测试验证表明 ,卫星温度处于最佳状态 ,镉镍电池组的温度控制在 (4~ 9)℃的范围内 ,6台镉镍电池之间温差小于 3℃ ,满足镉镍电池的特殊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丁腈/石棉/SiO2绝热材料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改进其耐低温和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合理选择丁腈橡胶,石棉和白碳黑的品种,可以提高该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合理的炼制工艺,使新绝热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的NBR或酚醛性的NBR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戴贵龙  夏新林  孙创 《宇航学报》2011,32(2):451-456
结合STP (Solar thermal Propulsion)高温吸热芯的技术特点,采用二次分光膜,对STP热辐射光伏发电(TPV)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性能计算。通过优化分析,得到使太阳电池工作温度在额定值附近的氢冷却剂入口参数和通道尺寸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当吸热芯温度为2400K时,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在50~100W之间;通过调节电池组件的串并联电池数量,可以获得期望的输出特性。结论为STP的热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淬火温度允差±5℃,个别合金允差±3℃,当前趋向于用空气循环炉取代硝盐炉。原125kW三区加热井式炉采用热电偶——电子电位差计——交流接触器控温,可靠性差。现应用微机改造。采用改型后的DWK三点微机,EU—2热电偶,VPC转换,实现高精mV~℃转换,使用UPS不间断电源,μ80打印机,以原有温度记录仪和交流接触器作为控温回路,控温精度±2℃/24h,无超调,炉镗有效工作区温度均匀性由±6.5℃提高到±3℃,可靠度由67.07%提高到89.13%。  相似文献   

17.
双组元液体挤压推进系统启动过程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N2O4/UDMH)双组元挤压式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用单元法建立了整个推进系统启动过程动态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仿真了推进系统启动过程,并得到发动机各阀门打开时序变化对系统启动特性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乙烯基二茂铁与丁二烯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当从偶氮—双—(2——甲基——5——羟基——戊腈),偶氮一双——(羟乙基——2——甲基丙酸酯)和偶氮——双——(2——甲基——3——羟基——丙腈)偶氮类引发剂中,选择一种引发剂引发进行聚合时,在有机溶剂中生成共聚物。该共聚物可用作固体推进剂配方的粘合剂,并用来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燃速。  相似文献   

19.
刘通  朱文豪  梅悦旎  陈健  张静  顾洪汇  高蕾 《上海航天》2022,39(3):138-144, 152
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对储能电池系统提出了轻量化、大功率的要求,现有的SAR卫星用电池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开发高能量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采用兼具容量和功率性能的镍钴铝酸锂(LiNixCoyMnzO2, NCA)作为正极活性材料,高容量中间相炭微球(MCMB)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体系的容量和比能量。通过设计极片的活性物质载量和电解液用量,保证了电池功率性能(≥10 C)的发挥;通过加大电极片面积和极柱尺寸,控制了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温升。研制了兼顾高比能和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单体,额定容量20 Ah,1 C放电比能量达到180 Wh.kg-1,且10 C放电容量相较1 C保持率96.24%,15 C下持续放电比功率超过2 000 W.kg-1,可以满足下一代轻小型SAR卫星能源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尺度的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热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电化学与三维热双向耦合模型,获取了电池在绝热环境下不同倍率放电的电压、温度和发热功率变化,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高,分析得到单体电池大倍率放电的本征热安全区间为0~75%放电深度(DOD)。同时,计算发现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放电结束时电池温度最高区域由电芯内部中心位置逐渐变成正极极柱,最大温差逐渐增大,3 C时达到0.82℃。假设增加底面恒温散热,3 C放电结束的最大温差高达11.18℃。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的研发,还适用于电池组的热仿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