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奔月之路     
要使绕月探测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其速度应该达到多少呢?有人可能认为应达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实际上只要使初始速度大于10.6千米/秒(近地点600千米),绕月探测卫星就可飞向月球。这是由于月球本身处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当绕月探测卫星的飞行轨道在离月球6.6万千米之外时,主要受地球引力作用,是相对地球的椭圆轨道;在离月球6.6万千米之内以后,主要受月球引力作用,是相对于月球的双曲线轨道。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冻结轨道问题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且已有相应的卫星在轨运行。在考虑该冻结轨道形成时,主要依据地球扁率J3项与J2项的相对关系,这是由地球非球形引力场的特征所决定的,原理十分清楚,但其原理和结论不能随意地用于其他大行星(或月球)的轨道器。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低轨卫星形成冻结轨道的条件,非球形引力位中的奇次带谐项(J21 1,l≥1)将起重要作用。不仅仅是一个J3项,例如月球轨道器,J3,J5,J7和J9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与轨道倾角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本文根据轨道理论对冻结轨道的存在性及其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给将来的深空探测提供轨道设计的有关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增大,深空探测已成为现实,而月球显然是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发射月球探测器通常分3个阶段,其运动状态分别对应3种不同类型的轨道:近地停泊轨道、地月转移轨道和绕月轨道。月球是1个慢自转天体且无大气,就轨道解而言这些因素导致环月卫星的运动与地球卫星有所差别。本文针对月球探测任务的特点,从月球与地球的差别入手,在仔细分析月球卫星的受力状况前提下,着重阐述月球探测器在环月段精密定轨的方法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对月球探测器的测控通信,通信距离遥远,信号空间损耗大,地面站接收机灵敏度高,因此更易受到外来信号干扰的影响。本文根据卫星网络间同频干扰计算方法,分析月球探测器测控通信下行链路受地球轨道卫星发射信号的干扰问题,主要包括月球探测器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和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NGSO)的干扰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仿真,计算其受干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最优轨道机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概念和轨道机动过程,给出了伴随卫星的轨道构型;建立了伴随轨道的最优机动模型,并对脉冲轨道机动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伴随轨道最优机动轨迹、方位角和释放时间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伴随卫星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低地轨道小卫星星座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地轨道小卫星星座为研究对象,着重从星座覆盖性能考虑出发,详细阐述了局部覆盖小卫星星座优化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思路。针对某一类型任务对两轨道面和三轨道面星座进行了优化设计,阐述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星座优化设计的关键因素以及不同轨道面数目下星座优化的特点,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供的优化模型对小卫星星座设计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登月轨道穿越了两个引力作用范围(地球和月球),把登月轨道近似看作两个受摄二体问题轨道的拼接,考虑到登月轨道的具体特点后,选择了满足精度要求的数值积分工具和摄动模型并将其简化。  相似文献   

8.
由于月球自转的缓慢及其引力位的特点,导致月球卫星与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变化有所不同。本文全面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对月球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摄动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在一定精度要求前提下,采用拟平均根数法,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解。为月球卫星轨道分析和轨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在相应精度前提下,为月球卫星精密定轨提供了简便的有摄星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高轨卫星的轨道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月球和各大行星的卫星(自然卫星或人造航天器)运动,基本上可处理成考虑主星扁率的限制性三体问题,对于绕主星m1(作为中心天体)运动的高轨卫星,摄动源即主星m1的扁率(非球形引力修正项J2)和另一主星m2的引力(亦称第三体引力摄动)。这类卫星的轨道寿命主要取决于主星m1扁率的大小,卫星的高度和相对主星m1赤道面的轨道倾角,对于高轨卫星,当倾角较大时,轨道寿命将不会很长,由于第三体的引力摄动,轨道偏心率有变幅较大的长周期变化,在运动过程中,其值将会大到使得轨道的近星距rp=a(1-e)≤a,卫星落到主星m1,这里a是主星m1的赤道半径 。  相似文献   

10.
三点光测确定人卫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点光学测量数据确定人卫轨道的计算方案。首先使用三点测量数据计算两个三角形面积比值系数C1和C3,然后通过求解一个含有C1和C3的方程组得出对应三个观测时刻的卫星斜距与地心向径,即可算出卫星轨道根数;再用所得轨道对系数C1和C3进行牛顿-拉夫森控代修正,从而给出较为精确的轨道根数。  相似文献   

11.
只有单站测速数据的情况下,传统的定轨方法难以实现初轨确定.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定轨实践,实现了无初值条件下单站测速数据初始轨道确定,并能满足收敛要求,为缓解测控资源紧张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的长期测控任务中应用,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USB与VLBI联合确定“探测一号”卫星轨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将以统一S波段(USB)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仪(VLB I)测轨分系统来完成测控任务。由于“探测一号”卫星轨道与“嫦娥一号”调相轨道段相似,有关单位于2005年3月17日—20日进行了USB和VLB I联合跟踪“探测一号”试验。通过对联合测轨数据的处理,研究了USB—VLB I联合定轨方法,分析了联合定轨和预报精度,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影响环月飞行器定轨精度的误差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正在实施的探月计划“嫦娥1号”工程为背案,在现有测控网分布、观测弧段以及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的误差源等前提下,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对影响环月飞行器定轨精度的误差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重点考察了月球重力场误差、观测量精度、初始时刻的先验轨道误差以及观测资料类型等对环月飞行器定轨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存在“条块分割、设备分散”等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解决设想,其目的是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航天测控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测控资源和空间资源充分共享及综合利用。首先对我国地球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的航天测控资源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不同卫星的测控特点,提出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并对其利弊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结合我国航天测控资源实际情况,指出了实现航天测控资源综合利用需要重点解决测控覆盖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天基测控模式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必然趋势.天基测控模式与地基测控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实现天基测控是我国航天领域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天基测控技术和我国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航天器天基测控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航天器天基测控中心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星定位系统的两个测距信息外加星敏感器的测角信息,基于信息融合和信息守恒理论,采用联合推广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低轨卫星进行自主定轨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定轨精度,达到低轨卫星自主定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轨道)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衰减问题,在分析卫星轨道半长轴、太阳入射角、日地距离等参数变化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按照轨道衰减快慢来区分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进而通过区分高年与低年,再根据不同季节分别进行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衰减估计,而无须做功率归一化。同时,重点关注了夏至前后的最低输出功率的衰减情况,以此作为在轨卫星长期管理中的能源参考,建立平均电流和功率衰减因子估计模型,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进行了衰减估计。结果表明,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年衰减因子约为-0.012,年衰减率约为1.2%。该结果可应用于在轨卫星长期管理的遥测诊断辅助。  相似文献   

18.
对于航天工程而言,无论是航天器的发射,卫星轨道设计,地面测控系统的跟踪、定轨和预报.还是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等,均需了解卫星轨道变化的规律。为此,本文对人造卫星(包括中心天体为快自转天体和慢自转天体两种引力源的绕飞轨道器)的轨道变化特征以及轨道寿命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为各种应用提供简明信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初轨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初轨计算通常是指在二体问题意义下的短弧定轨,为了适应测量精度的提高和深空探测(包括月球探测)轨道器所涉及力学模型的需要,给出一种在测角资料背景下,同时适用于无摄和受摄运动的初轨计算方法。而且,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椭圆轨道,亦适用于双曲线轨道,拓宽初轨计算的传统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