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58-5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在2012年火星探测任务中,尝试用一种全新的令人惊异的技术使最大的漫游车降落在火星表面,科学家们希望借此了解火星能否支持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2.
正NASA官员称,定于2020年发射的该局下一辆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总共配备23台相机,届时将成为登陆火星的最"眼尖"的探测器。这一数量比2012年8月开始对火星盖尔陨石坑进行探测的好奇号漫游车多6台,比2004年1月先后降落在火星不同区域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孪生漫游车多了13  相似文献   

3.
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将采用全新着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5):7-7
据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在2012年火星探测任务中,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技术使最大的漫游车降落在火星表面,目前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和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宇宙神-5(Atlas V)火箭向火星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做最后阶段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棚梓 《航天》2014,(10):20-21
美国航宇局(NASA)研制的三辆火星漫游车已经在火星上各自跑了不少路,于2012年登陆火星的“好奇”号至今仍在运行。虽然载人登火星依然遥遥无期,但NASA决心不断发射探测器到火星上,以延续技术发展,为载人登火星积累经验和知识。根据计划,NASA的下一代火星漫游车将在2020年发射,称为“火星2020”,它将携带“一组精心选择的设备”前往火星。  相似文献   

5.
目前NASA正在筹备的大规模火星探测计划将成为复苏美国航天计划的关键项目,这项工作能促进技术发展,能为航天站的建立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将会重新确立美国在21世纪的空间领导地位。 NASA已经着手对一种不载人的火星漫游车并把火星土壤样品送回地球的任务进行技术设计。这种漫游车可在1998年发射,并在2001年把样品送到美国/国际空间站。这项任务的开发工作将包括约翰逊航天中心的载人飞行鉴定和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行星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1,(6):47-47
NASA5月24日宣布,在次日再发射一次信号后,它将不再尝试同勇气号火星漫游车恢复联络。勇气号最后一次同地面联络是在2010年3月22日。过去10个月里,NASA开展了广泛的联络尝试,寄希望于勇气号能在火星严冬过后因太阳能变得充足起来而重新醒来。  相似文献   

7.
NASA定于2020年发射的下一辆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识别、采集并储存火星岩石样品,以备未来由机器人或宇航员取回地球,并将继续寻找火星以往曾存在生命的迹象.它还很可能将采用重新设计的车轮,以避免眼下正在困扰好奇号漫游车的车轮加速磨损问题.NASA官员7月31日宣布为这辆新漫游车选定了7台科学仪器.该漫游车将以2012年8月6日登陆火星表面的好奇号漫游车为基础,包括采用好奇号着陆时所用的进入、下降与着陆系统以及与好奇号相同的车辆底盘.但NASA官员称,工程技术人员将对漫游车设计进行某些调整,以解决部件过时问题,提高着陆精度,并很可能会改变车轮所用材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2,(6):53-54
NASA6月11日宣布调整好奇号火星漫游车着陆区的大小和位置。新设定的椭圆形落区大小从原先的20公里×25公里压缩到7公里×20公里,中心点距盖尔坑中央夏普山比原先近了约6.5公里。好奇号探测任务又称“火星科学实验室”(MSL),耗资25亿美元。探测器于2011年11月发射,将在8月6日降落到火星上的盖尔陨石坑内,而坑内5公里高的夏普山将成为其探测目标。漫游车将利用先进的成套工具来搜集火星上可能一度存在微生物生命的迹象,任务时间2年(1个火星年)。  相似文献   

9.
正NASA官员7月1 5日宣布,旨在搜寻火星生命的"火星"2020漫游车已通过称为"关键决策点"(KDP)C的全面评审,从而可转入最终设计与建造阶段。若一切顺利,这辆六轮机器人漫游车将在2020年8月发射,2021年2月在火星上着陆,然后将对火星表面进行至少两年的探测。具体着陆地点尚未确定。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的"火星"2020项目科学家法利称,这项任务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寻找生命迹象。现在的火星表面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2月13日宣布,停止同"机遇"火星车联络的尝试,从而为这辆已超过8个月杳无音讯的漫游车任务正式划上了句号。NASA主管科学任务署的副局长泽布琛于当天在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举行的一场活动上宣布,"机遇"任务连同整项"火星探测漫游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