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死亡的河谷     
在很久以前地球上就流传着朦朦胧胧的然而又始终费解的传说。有人认为,在地球永冻带有星球大战中遭难的“飞碟”残骸。又有人更进一步说,那里有古代超级文明的地下城雅库梯亚。俄罗斯米尔内市的考察队员尤·米哈依洛夫斯基和阿·古杰涅夫,曾试图破解这个谜。他们和当地...  相似文献   

2.
浮出水面的基地   日本超级能力研究专家、飞碟学者中岗俊哉在《飞碟与宇宙人》一书中指出:来自太空 的外星人已经在南极的未知部分和北极的冰山中,建立了飞碟基地。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两 极基地说”。   这一结论,似乎有其科学依据。   南极洲无疑是地球上飞碟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世界各国设置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均有 多项飞碟目击报告记录在案。   西班牙 UFO研究专家 A.里维拉的《十二个神秘的死亡三角地区》一书中记载: 1965 年 7月 3日,“幽灵”在夜幕之下、闪着月亮光的情况下出现了。它“进行‘ Z’形飞行, 然后在…  相似文献   

3.
研究UFO之谜,当然不能离开时空。因为有一种观点就是,飞碟来自过去或者未来的地球,而飞碟的评价之所以可以“姿意妄为”,是因为它们拥有或者借助了“时间机器”。  相似文献   

4.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所记载的和在当初被目击者视为“不明飞行物”———飞碟,经调查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人的心理现象。例如幻视、臆想……等等。另一种,是把其他的东西误认为飞碟了。人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或人类文明现象。如流星、陨石、球型闪电、悬浮电荷球、极光及昆虫的集群飞行,或是飞机、气象探测器以及卫星残骸……等等。再一种,就是尚无法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碟。对此,有人猜想认为是外星文明生物的宇航器。那些尚未被确认为人类已知事物的“不明飞行物”———飞…  相似文献   

6.
飞碟研究冷热析孙凤武飞碟问题在中国公开引发,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18年,其间冷冷热热、热热冷冷。什么是飞碟研究的“冷热”?就是社会公众对飞碟现象的关注程度、飞碟研究的兴旺程度、新闻媒介报道飞碟的频数等等的综合情况。目前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飞碟“冷”的时...  相似文献   

7.
《飞碟探索》2005,(5):40
《飞碟探索》飞机场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要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材料记录,1947年7月的一个清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坠落了一艘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从表面上看,它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事件,似乎与各种飞碟研究刊物上的报道和用各种文字写成的上千种飞碟目击事件相似。但事实上却不尽然,这一事件本身极为生动,影响十分广泛,涉及到政府、科学界和法律界,事态至今还在发展。  美国不明现象爱好者和“反对飞碟保密公民组织”采取了广泛的行动,通过他们的律师援引“情报自由法”的条款状告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公布有关坠毁飞碟的情报。另外,“反对飞碟保密公民组织”还接过了民间组织“飞碟地…  相似文献   

9.
NO.1阿诺德事件 “这类飞行物这些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见。有人说我是第一个发现飞碟的人,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只不过是把我所看到的真实情况说了出来……我们的人已经登上了月球,如果外星有生命存在的话,它们是会到我们这里来的。发现这些飞碟说明我们不是孤单的,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肯尼思·阿诺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11.
许多不明飞行物研究者和组织认为美国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组织,但美国人还在竭力保守这一秘密。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守秘密,而且这种“保守”已远远超出了“保守”所应有的界限。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人“公布这些秘密将导致人类的恐慌”,这已间接地说明飞碟不只是“大气物理现象”,还是一种能导致人类恐慌的可怕东西。   有证据表明早在 20世纪 40年代初期甚至更早,美国人就与飞碟“乘员”有了接触,至少美国人已经掌握了飞碟存在的证据。   举证一: 198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费尼克斯召开不明飞行物研究会。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早的UFO照片众所周知,UFO早在百年前就有人目击过,但是UFO之谜真正引人注目却是在1947年冠以“飞碟”之名以后。1947年6月24日美国一个名叫阿诺德的商人驾驶着私人飞机在空中飞行,忽然看到在离他40千米的地方,有9个闪闪发光的圆形物体...  相似文献   

13.
张生 《飞碟探索》2012,(6):19-21
一般来说,飞碟报告的历史总是“鱼龙混杂”。很多时候,研究人员过于渴望有一个重要发现,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一个“重大”案件中,但是他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细节而且证据也缺乏可信度。这里最好的例子便是弗兰克·斯库利飞碟案(上文《阿兹台克UFO事件》)。受一些飞碟坠毁事件启发,斯库利没有仔细检查信息来源,这一错误使得他最后饱受困扰。而《旧金山纪事报》的卡恩也没有对斯库利的信息来源仔细核对,于是他们两个人后来都被认为是骗子。实际上,斯库利是骗局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中《UFO信箱》栏目,常常刊登一些读者对期刊中文章的异议。这是好事,正所谓“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见读者都是在认真地看文章,甚至认真地研究过。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可以提醒原文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或者主张进行反思,再次探讨,对其他读者也有开拓思路、进行启发的作用。既然有人提出异议,我想不少读者也许会拿出原文与异议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阅读、比较甚至研究。这些对科学事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09,(12):27-27
张展赫:2009年10月《飞碟探索》杂志中,一个关于飞碟调查的有些问题的调查结果的百分数的和为什么不是100%?顺便问一下,贵刊的“星空顶报”栏目使用的软件是什么啊?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08,(4):F0002-F0002
磨山事件引起了东湖管委会何连远部长的注意。他忽然想起,20世纪70年代曾有人在磨山上空看到三个飞碟。如果是飞碟,那么这一事件就可以解释了。 这让我们联想起被列为“中国UFO三大悬案”的空中怪车事件。当时在贵阳北郊的一个林场,近180公顷马尾松一夜之间被毁。遭到毁坏的松林与此次磨山事件在某些细节上十分相似:发生地点都在密林之中,很多树木都是等高位置折断,折断的大树都是整齐的切口。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不明飞行物(UFO)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疑问和探求。有关UFO的故事充斥在报纸杂志以及小说影视里。UFO到底是什么?是天外来客,还是神秘的地球现象?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的一篇报告揭示,美国空军曾如何醉心复制有关纳粹飞碟的各种技术并导致美国两项“飞碟”工程上马。近期的解密文件,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第三项秘密工程,即研制的“飞碟”可以在500千米的高空对地球上某一区域实施核打击。飞碟是太空武器发射台?根据美国《大众机械师》发表的这份报告,该“飞碟”在500千米的高空轨道上执行一次任务的周期为6个星期,…  相似文献   

18.
《飞碟探索》杂志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入会办法:缴纳会费15元或一次性邮购飞碟探索丛书4册者即可成为会员。会员将获得由飞碟探索编辑部印发的会员卡。会员卡的发放在“读书会”收到入会者汇款后1个月内完成,有效期为1年。会员每年邮购飞碟探索丛书累计5册以上者会员资格将自动延长。如果您想加入读书会,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加入飞碟读书会…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20.
在2000年之后的美国,有不少电视台专门播放美国记者拍摄的严肃的专题纪录片,一般很长。其中有一部纪录片是讲美国军方长期研制飞碟,据说从坠毁或迫降的外星飞碟的装置上得到启发后,终获成功。里面的证人大多是有名有姓的美国老人,都是有美国政府或军队背景的。在纪录片中,证人说“那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飞行器,可以慢速或急速飞行,可以悬停,但会忽然消失,也可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