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7,(1):20-27
遥感卫星辐射定标是提高遥感数据辐射质量、监测遥感卫星性能变化的重要途径。首先简要介绍了遥感卫星绝对辐射定标原理,讨论了现行遥感卫星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定标基准星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并对太阳定标基准星的轨道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针对高分二号(GF-2)卫星的轨道特点设计了满足其遥感相机定标要求的太阳定标基准星轨道模型,据此分析GF-2卫星和太阳定标基准星的轨道关系,得到遥感相机对太阳定标基准星的可见时长,验证了此辐射定标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其计算和分析结果对提高今后我国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精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在轨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在轨特性主要受太阳入射角、地日距离因子、温度、星体遮挡、地球反照和衰减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数据,分析得出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得出地球反照、星体遮挡、衰减因素对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文章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其他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为后续同类太阳电池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FY-1C)星轨道实际观测值,分析了太阳_同步轨道卫星轨道漂移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卫星交点地方时漂移估算方法,并用FY-1C星实际的交点地方时漂移量,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洁  汤国建 《上海航天》2004,21(3):34-38
在轨道六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时降(升)交点地方时、升交点赤经,以及冻结轨道参数等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在轨道交点周期、回归圈数、回归周期、重复周期和其他因素等约束条件下的轨道设计要点。最后给出了一个轨道高度750~800km,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冻结轨道和回归轨道的算例。  相似文献   

5.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长期演变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地轨道的遥感卫星绝大部分都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这类轨道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半长轴将不断地衰变并导致地面轨迹的东漂,为保持回归特性需周期性地对半长轴进行调整。另一类长期变化是太阳引力引起的倾角变化,这是太阳同步轨道特有的。倾角长期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回归轨道的标称半长轴和降交点地方时的相应变化。文章给出了这些变化的解析模型以及轨道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空间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小型卫星大多运行于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外热流的计算对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圆形太阳同步近地轨道受太阳照射的特性,建立了运行于圆形太阳同步轨道的三轴稳定的长方体卫星的外热流模型,归纳了太阳辐射热流、地球反照热流和地球辐射热流的瞬时和周期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外热流的变化规律。分析指出太阳同步轨道的受晒特性主要由轨道的降交点地方时决定,外热流中太阳辐射最强,地球反照最弱。通过计算卫星各表面的外热流特性,可选择合适的散热面及太阳能电池安装面。  相似文献   

7.
立方星是近年来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太阳同步轨道(SSO)立方星任务为例,研究地球非球形引力项J2和大气阻力对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分别研究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大气模型对SSO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大气阻力摄动对SSO立方星轨道寿命影响很大,影响结果与轨道高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太阳活动高、低年时的轨道演化差异明显,且演化量随F10.7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不同大气模型下的轨道演化情况存在差异,大多数模型所对应的轨道演化量的量级基本一致。上述影响分析对SSO立方星任务轨道的选定及轨道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衰减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卫星太阳电池阵衰减因子主要由粒子辐照、紫外辐照、微流星体碰撞和冷热交变等衰减因子组成;由于空间环境极其复杂,仅用上述几种因子来描述太阳电池衰减规律并不全面。文章利用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6年的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数据,通过对在轨卫星太阳入射角、日地距离因子、太阳电池阵温度进行归一化计算,最终计算出太阳电池阵在卫星寿命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太阳同步轨道对地三轴稳定的卫星为对象,研究它的固定展开式太阳电池阵法线的最佳方向,使得太阳电池阵在一个轨道周期内接收到的总的太阳入射能量最高。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时太阳、地球、卫星三者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以太阳电池阵所接收的太阳入射能量力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约束条件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卫星必须处于日照区,另一个是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太阳入射角必须为锐角。并以轨道高度为782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为例,用搜索该优化模型可行解域的方法,求出轨道面太阳入射角不同大小时,卫星的固定展开式太阳电池阵法线的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阳帆板驱动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斜飞斜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帆板驱动律.通过坐标系变换,根据确定的太阳帆板开始驱动时刻及地球阴影区,基于MATLAB\Simulink\RTW软件的仿真数值设计法,设计了某斜飞斜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阳帆板驱动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卫太阳帆板驱动律可满足工程需要.该法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热分析微机系统STASFY1的功能、结构、理论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中继测控天线覆盖特性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初步建成,大大提高了低轨用户卫星的测控效率,但用户卫星中继测控天线有限的波束角影响了其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覆盖率。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垂直于卫星轨道面方向的准半球状增益中继测控天线布局方式,适用于整星尺寸较大或使用晨昏轨道的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该方向对中继卫星的长时间可视弧段,能有效提高中继测控的覆盖率,对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覆盖率在95%以上。同时,单个中继测控弧段的平均时长约为60min,弧段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20min。其覆盖特性的各项指标相比于常规的对天面中继测控天线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显著提高中继测控任务的实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太阳同步兼回归轨道的一种控制方法,并提出用偏置半长轴补偿倾角误差引起的地面轨迹漂移。在轨道保持中采用了超调模式。 该方法适用于地球观测卫星的普遍情况,并可用于这类卫星的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6,(12):45-45
日本M-5固体火箭9月23日在内之浦航天中心发射了“太阳”B(又称“日出”)卫星以及“北海道工业大学星”(HITSAT)1和“太阳帆子有效载荷卫星”(SSSat)2两颗微小卫星。“太阳”B重870公斤,由三菱电气公司制造,将用于测量太阳磁场,以更好地认识影响地球的剧烈的太阳活动。星上载有与美、英联合研制的光学、红外和紫外望远镜各一台,能对太阳磁场进行迄今最近距离的观测。它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3年,其中3/4的时间处于阳光直接照射之下。  相似文献   

15.
对地观测卫星太阳同步轨道的快速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地观测卫星轨道具有全球目标覆盖和太阳同步两种特性,通过设计轨道周期和轨道倾角可以获得这些特性,为此,给出了一种能十分简便,快速地完成轨道初步设计的方法,为轨道精密复算和开展卫星姿态控制等分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揭示了星载探测仪器在地面上产生的扫描带的分布排列规律,分析了轨道衰减和复升问题,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6.
相对轨道自主确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雪丹  曹喜滨 《航天控制》2005,23(6):41-44
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完全自主的定轨方案,在利用星间测量信息实现编队飞行卫星自主定轨的基础上,引入太阳敏感器测量信息,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环绕星相对轨道确定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导航方案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热控分系统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义地心日照轨道坐标系,并在此坐标系下简化卫星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复杂计算,以及卫星轨道外热流分析过程中相关角度的计算,使轨道外热流的分析仿真更加快速、简洁。以正六棱柱形卫星为例,建立热网络模型,对其表面在一圈轨道内所受的轨道外热流进行仿真,并结合仿真结果计算进出地影区时卫星内部的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热控分系统多层隔热材料质量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问题;在满足高低温工况卫星内部温度在-10~+35℃范围内的约束下,对多层隔热材料厚度和散热窗大小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航天器轨道设计中涉及太阳照射条件的若干问题。探讨了有关保障轨道平面太阳高度角与选择发射时刻的关系。对于太阳同步卫星,得到了在任意日期通过任意纬度的当地时间的一般公式,并且将它分解为独立的三部分,十分方便于设计和分析。此外还得到了任意两个日期和任意两个纬度的当地时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微小卫星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破卫星轨道和姿态参数分别确定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以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为测量元件的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算法.由于地磁场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而三轴磁强计指向又与卫星姿态相关,所以三轴磁强计的测量值既与轨道有关,又与姿态有关.充分利用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的测量值中包含的轨道和姿态信息,推导出卫星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太阳不可见区域,由于太阳敏感器没有输出信息,只采用磁强计为测量敏感器,按传统模式对卫星轨道和姿态分别确定.最后对2种模式下的滤波算法进行数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以某近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分析了倾角偏差引起的降交点地方时的漂移规律及影响。为将降交点地方时漂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出了轨道倾角调整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