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建立的垂直平面内交战三方导弹突防模型,应用微分对策理论得到导弹的最优突防策略,并将突防导弹采用微分对策导引律与比例导引律在几种交战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突防导弹采用微分对策导引律能够较好的完成规避敌方导弹拦截和追击目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导弹平滑导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导弹采用变结构导引律攻击机动目标时,容易引起视线角速率的抖动现象,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设计简单、具有较好鲁棒性及准确性的平滑导引律。该导引律设计主要通过引入双曲正切函数,消除了攻击导弹的视线倾角增量变化律的抖动现象。通过仿真结果说明:在相同的攻击时间内,对比于比例导引律、变结构导引律,该导引律明显地减小攻击导弹的脱靶量,验证了该导引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带攻击时间约束的导引律是实现对敌饱和攻击的关键技术之一。按照导引方式的不同,将带攻击时间约束的导引律分为基于独立导引的攻击时间控制导引律和基于协同导引的攻击时间协同导引律2大类。分别综述了2大类导引律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带攻击时间约束的导引律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飞机消极、被动式防御手段的缺点,引入主动防御概念,建立了主动防御目标机-攻击导弹-防御导弹的几何模型,提出了三视线重合的主动防御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比例-微分主动防御导引律。首先,分别以几何模型中的内角T,M和外角σ作为被控对象,分析其对导引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以外角σ作为被控对象的比例-微分主动防御导引律;然后,分析了防御导弹指令加速度在初始时刻振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主动防御导引律进行了修正。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主动防御导引律能够有效用于对来袭导弹的拦截。  相似文献   

5.
以质点飞行器的空间运动方程和运筹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反导防空导弹的拦截问题.通过运用线化理论和微分对策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拦截导弹和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可以实现的最优制导律.通过数学仿真分析,取得了优于比例导引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三维空间导引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目标静止,而导弹本身以恒速运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三维导弹导引律。根据实际的攻击角与设定的攻击角误差,分析和设计了期望的视线角运动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带有攻击角度控制的三维导弹导引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自主攻击型无人机的导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人机执行攻击任务前的攻击导引问题,从导引信息的获取、导引控制策略和导引控制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光电平台为侦察设备,并具体分析在此侦察设备下导引信息的获取途径。在无人机控制过程中分析比较了两种导引控制策略,指出适合自主控制的导引控制策略并加以改进。在导引控制律方面,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比例导引律进行研究,且根据导引律的指令需求在无人机模型上实现了过载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现代海上超视距空对舰作战条件对载机导引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超视距空对舰攻击导引律--针对低速目标的虚拟点攻击导引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律能满足载机超视距空对舰作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比例导引法攻击机动目标的不足,建立了三维空间中反舰导弹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在研究反舰导弹攻击非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基础上,利用俯仰和偏航两个平面相叠加的方法,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工程上易于实现的三维模型下的反舰导弹最优滑模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导引律在攻击机动目标时制导精度高、脱靶量小,导引控制过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比例导引律。  相似文献   

10.
带有攻击角度和攻击时间控制的三维制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张友安  马培蓓 《航空学报》2008,29(4):1020-1026
 在三维空间导引动力学与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假设目标静止,而导弹本身以恒速运动,根据实际的攻击角度与设定的攻击角度误差,分析和设计了期望的视线(LOS)角运动学,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带有攻击角度控制的三维导弹导引律。为了对攻击时间进行预测与控制,假设导弹本身以恒速或者匀加/减速运动,先将导弹导引到预定的攻击角度上,根据待飞直线距离对待飞时间进行估算,再根据预测时间误差,确定导弹按照特定的圆弧轨迹机动飞行的指令和机动飞行的时间,通过机动飞行来对时间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再利用所设计的导引律攻击目标。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鲁棒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锐  张鹏 《航空学报》2002,23(3):262-264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对寻的导弹鲁棒制导律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制导系统非线性运动学方程和鲁棒性能函数,并将鲁棒性能函数转化成了微分对策的极小极大化问题。采用伴随 BP技术,将微分对策的两点边值求解问题转化为 2个神经网络的学习问题,训练后的 2个神经网络分别作为对策双方的最优控制器在线使用,避免了直接求解复杂的鲁棒制导律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共面变速拦截对策的一个统一的近似反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有  张嗣瀛 《航空学报》1989,10(9):427-433
 本文运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战术导弹与目标飞机之间的共面变速拦截问题,采用强迫奇异摄动方法求得了统一的近似反馈制导控制规律。选用实际空气动力数据的算例表明这个次最优制导控制规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后射导弹对空战对策及航空技术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二车对策”为数学模型,采用从定性微分对策理论发展来的“GR区”法,研究了装备有前向发射和后向发射两种空空导弹的战斗机与只装备了前向空空导弹的战斗机之间的一对一空战,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明显占有优势,最后,分析了后射空空导弹对航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An Adaptive Weighted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Law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or intercepting modern high maneuverable targets, a novel adaptive weighted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law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of mixed strategy is proposed, combining two guidance law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perfect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pattern, respectively. The weights vary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error of the target’s acceleration, the guidance law is generated by directly using the estimation of target’s acceleration when the estimated error is small, and a differential game guidance law with adaptive penalty coefficient is implemented when the estimated error is large. The adaptive penalty coefficients are not constants and they can be adjusted with current target maneuverability. The superior hom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guidance law is verif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guidance law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a missile having forward and aft control systems is presented. For the derivation a linear quadratic differential games formulation of the end-game interception scenario is used.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perfect intercept are given and new game spaces are presented. It is also shown that increasing the direct lift associated with the canard control allows intercepting targets with higher maneuvering capability, while for the tail control the effect is opposite.  相似文献   

16.
张宽桥  杨锁昌  李宝晨  刘畅 《航空学报》2019,40(11):323227-323227
针对打击机动目标的制导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时考虑攻击角度约束、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和固定时间收敛的新型制导律。首先,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和固定时间稳定性理论,采用反步递推方法设计制导律。在制导律设计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固定时间收敛的非奇异终端滑模面,基于固定时间控制和滑模控制,设计虚拟控制律,构造一种非线性一阶滤波器解决传统反步设计中的"微分膨胀"问题。基于超螺旋算法和固定时间稳定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固定时间收敛的滑模干扰观测器,用于估计目标机动等干扰。然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制导律的固定时间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并给出了收敛时间的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制导律的有效性,和现有制导律相比,所提制导律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角度约束精度、较快的系统收敛速度以及较少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理论的微分对策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诚  沈如松 《飞行力学》1997,15(1):86-90
在现代战场环境下,导弹制导所需信息经常受到各种干扰,有时甚至是不确定的。而基于精确模型的微分对策制导律的实时实现面临着许多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尝试将模糊理论与微分策制导律相结合,采用多级模糊控制规则,以导弹怀收音机格半为例,给出了模型的建立方法,并探讨了这种模糊微分对策制导律实现的可行性和优点,为将来发展基于微分对策理论的智能制导律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9):282-292
A guidance law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Gated Recurrent Unit (GRU) neural network is established. The scenario of the model is that an incoming missile (called missile) attacks a target aircraft (called aircraft) using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PN) guidance law.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viewed as a regression problem in this paper rather than a classification problem, which mean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arameter is in a finite set of possible results is discarded. To increase the training speed of the neural network and obtain the nonlinear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ematic information and the guidance law parameter of the incoming missile, an output processing method called Multiple-Model Mechanism (MMM) is proposed. Compared with a conventional GRU neural network, the model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can deal with data of any length through an encoding layer in front of the input lay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ultiple-Model Mechanism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uidance law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are demonstrat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三维制导律设计的非线性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彭双春  潘亮  韩大鹏  孙未蒙  沈林成 《航空学报》2010,31(10):2018-2025
 结合微分几何和李群方法的优点,设计了一种非解耦的新型三维(3D)制导律。首先,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得到了导弹运动的微分几何描述方程,无需估计剩余飞行时间。然后,通过李群旋量描述,建立了视线方位角与视线角速率之间的联系。最后,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针对导弹制导的无终端约束和有终端约束情况分别进行了相应制导律设计。该制导律不需要估算剩余飞行时间,并且能够满足终端角度约束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制导律能够适应于高速、大机动倾斜转弯(BTT)导弹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