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提出了根据导弹外测系统中雷达电波射线经过的区域进行大气结构探测的新方法,并分析了下垫面复杂地区高精度连续波干涉仪外测系统中大气水平不均匀性对电波折射误差修正精度的影响,这对提高外测系统测量精度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鉴定和校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弹武器系统和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需要经过靶场飞行试验的全面鉴定。弹道式导弹(运载火箭)制导系统的鉴定,航天器的指挥控制,都需要靶场测量设备和跟踪网站提供精确的位置和速度数据。可以说,导弹武器系统和航天器的实际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靶场外测数据的质量。而高精度的外测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外测系统本身的鉴定和校准工作。因为,确保规定的测量精度,是对外测系统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而对一切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地卫星鉴定航天测控设备外测精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了和种外测系统精度鉴定技术途径的主要特点之后,重点阐述了卫星校准法的两种基本处理方法(直接比较法和自校准法),并简要分析了卫星校准法对近地卫星的轨道特性要求和国内在轨实用近地卫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浦控总体远站跟踪转换方程的推导速度状态参数的最优观测几何试验靶场的GPS转发信号跟踪系统方案利用转发的GPS信号测定弹道 无线电外测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校准无线电外测系统的方法—卫星校准法用跟踪卫星的方法对陆上脉冲雷达进行自校准阿里安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用的C波段雷达的卫星校准用GEOS一3卫星校准C波段雷达的研究C波段雷达校准及其在GEOS一I计划中的应用无线电外弹道测量系统校准卫星文献目录双向相干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误差美国陆军白沙导弹靶场动目标分辨技术的开发模糊距离研究报告用距离游标法提高外测能力白沙导弹靶场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提出了根据导弹外测系统中雷达电波射线经过的区域进行大气结构探测的新方法,并分析了下垫面复杂地区高精度是续波干涉仪外测系统中大气水平不均匀性对电波折射误差修正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轨道约束“EMBET”技术的自鉴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为试验场外测系统开展经常性的精度鉴定工作提出了一种较为适宜和有效的技术途径。推导了利用轨道约束“EMBET”自校准技术的自鉴定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利用星船轨道测量鉴定外测系统或设备在动态时真实的测量精度,而且还可以提高轨道确定和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改进全弹道测量数据处理与提高应用效益”系列研究的第二部分——改进主动段测量事后数据处理(第一部分见[1])。针对现行“误差模型的弹道最佳估计(EMBET)方法”存在的问题(例如,系统性测量误差模型不确定、不完善以及误差系数较多时计算困难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EMBET方法。主要改进是将一切系统性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用一条时变的非参数未知曲线完备表出,再根据系统性误差的短期缓变属性,在每一测量点附近用不同的二次曲线去逼近,以使非参数曲线参数化,最后用本文构造的数据滑动EMBET方法,把各外测通道的系统性测量总误差及弹道参数一起逐点解算出来。本文的数学模型准确合理,计算简便。结果公式与计算程序能退化成用一次或零次曲线逼近非参数曲线情况,也能退化成通常最简模型的EMBET,故适应性与实用性强。实测飞行试验数据试算表明:估出的外测系统性测量总误差同设计指标接近,而弹道分速度精度可高达0.015米/秒。此外,σ_y精度还能改善到σ_x的水平。本文对改进外测系统的设计、应用、精度鉴定、数据质量评估、火箭与卫星(入轨及运行段)数据处理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能更高的现代武器系统的飞行试验,要求靶场提供更加精确而一致的测量数据。外测系统测量导弹的位置和速度,是一种独立的外部数据源,用以鉴定武器系统符合设计指标的程度。虽然新的测量系统(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弹道数据的作用在日益增加,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跟踪雷达和光测系统仍将是主要的数据源。按目前西部导弹卫星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西试验中心)所用的方法,测定雷达系统的误差并予以修正,是可以改善雷达的数据的。在测定雷达系统的误差和监视C波段雷达总性能方面,GEOS-3和安排在1984年发射的GEOSAT这类卫星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GEOS卫星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果不予解决,将会大大降低保障导弹和飞机试验用的雷达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CE-2小行星探测试验轨道快速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二号"实施小行星探测试验,与小行星交会时卫星距离地球约700万km,此飞行阶段卫星定轨计算精度非常依赖于测轨数据的弧长。卫星最后两次轨道修正只有13天时间,而实现小行星拍照试验指标要求轨道精度优于15km。如何利用有限的测轨数据实现高精度定轨是小行星探测试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控后跟踪弧段有限的特点,以10月9日控后飞行阶段为分析对象,设计了不同的定轨策略,并比较定轨计算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融合轨控前后的测轨数据开展定轨计算,可以有效提升定轨计算精度。利用控前1个月和控后10天的测轨数据进行定轨计算与控后6周数据定轨计算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首个大气密度探测纳卫星高精度测轨应用需求,设计了重量约112g、有效反射面积大于1cm2、外形尺寸为Φ96mm×20mm的轻型八棱台结构被动型激光反射器,作为无功耗载荷应用于纳卫星激光精密测轨,解决了纳卫星高精度独立测轨和外部轨道精确标定问题。利用地面激光测距台站开展卫星跟踪和精密测量,提供亚厘米级精度的激光测量数据。根据激光雷达测距方程及地面测距系统参数,分析了纳卫星激光回波信号强度,以及激光观测数据精度。测量结果表明,纳卫星激光反射器设计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测距数据精度达8~9mm,可以满足纳卫星高精度激光测距要求,并支持卫星精密定轨及大气密度探测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精度对地观测卫星HY-2A卫星搭载有SLR、DORIS等高精度测轨仪器,其径向定轨精度能达到10cm以内.针对载人航天任务要求,利用HY-2A卫星的精密星历进行USB设备测距误差标定与修正,为航天任务进行数据储备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2.
宋士安  冯北前 《飞行试验》1997,13(4):17-21,,45,
本文阐述了空-舰导弹火控系统“精度指标”考核的重要性,并对“高精度指标”试飞鉴定的几种方案作了详细比较,对内,外测同步测量的时统也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文章最后以成功的试飞结果说明在目标上加装GPS,内,外测相配合,鉴定空-舰导弹火控系统动态精度的试飞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57年,东靶场首先提出了用近地卫星来校准导弹无线电外测系统的设想。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来自下述两个方面:①合作卫星处于自由下落状态,因此具有“平滑”的可预测的轨道;②卫星处于足够的高度,可由许多站进行重迭跟踪。1964年中期,这一计划终于作为一项专款项目来实施。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必须详细研究一下东靶场准备用于C波段和连续波雷达的飞行试验事后分析和处理的方法。第一步工作是作出完整的系统模型并尽量找出重要的误差源。找出了11种可能的误差源。对每一误差源开展了具体研究。有些作了深入的研究,有些仅仅浏览了有关文献,选择了校准工作所用的最理想的模型或方法。东靶场主要在下列几方面作了工作:①外测设备测量值及其误差的特性鉴定;②数据压缩和选择;③计算机程序鉴定;④卫星数据最佳区间的选择;⑤站址大地测量。最后将各项研究汇总起来形成初步处理校准卫星数据指导思想的雏型。本文扼要介绍这些研究结果以及初步处理校准卫星数据所得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实时外测数据是实施安全控制和数字引导的重要信息源,而布站几何对外测系统的精度有重要影响。为提高光电经纬仪的实时弹道解算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测量方案的布站优化模型。通过直接建立实时测量方案和布站模型之间的关系,提高实时测量精度和减小方案间的精度差异。采用高效的多目标寻优算法获得了最佳布站方案。常规布站优化模型结果比较,该优化模型的实用性强,能够显著提高实时弹道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高精度需求出发,分析整个流程中的综合观测几何,联合InSAR对地观测参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对编队卫星观测参数和坐标系转换参数,建立了导航卫星的优选准则,理论推导了InSAR高程的误差传播系数。该准则直接针对InSAR高程精度进行优化选星,表征了综合几何关系下基线各分量对测高误差的贡献。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相吻合,并给出了不同卫星导航系统、不同选星个数以及不同InSAR参数配置等多种场景下的结果比对。新准则相比以往基于最小相对精度衰减因子的选星准则,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几何关系,从而在相同观测条件下通过卫星优选得到更高的测高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在高精度弹道测量事后数据处理中,常采用“EMBET”方法来自校准外测系统的系统性误差。但如何引入合理的外测系统误差模型,是关系到自校准效果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线性模型假设检验方法,井用以对外测系统误差模型进行辨识。经仿真计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标校卫星的用途及所需提供的高精度比较标准等技术要求,针对星载比较标准及靶场数据处理状况,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测控系统精度鉴定的技术途径.探讨和提出了4种类型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简述了它们的思路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应用条件和特点.其中.第1种方法是目前使用的经典鉴定方法;后3种方法(自鉴定方法、精确标准鉴定方法和融合处理鉴定方法)都充分利用了星上测量资源、卫星轨道运动特性以及优良的差分、自校准等融合处理技术,它们都明显优于经典鉴定方法.可以使标校卫星提供更精确的比较标准,扩大其目前的功能和用途.特别是融合处理鉴定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评定定位系统测量精度,而且可以为测速系统精度评定提供一种良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事后分析可以提高GPS的外测精度。为了试验和鉴定目的,欲测量被试验体的时间空间位置信息(TSPI),现在已有不少方法。如果使用GPS,可考虑两种方案。一是在被试验体上装载GPS接收机,在运功体上测定TSPI,再通过遥测将数据送到地面。二是在运动体上装载一个GPS变频转发器,传送宽带GPS信息到地面。在地面站完成TSPI测量。本文指出,与装载接收机相比,装载GPS转发器的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精度的提高来自两点:装载GPS接收机时仅处理来自4颗卫星的距离,得到运动体的位置。在某一位置上,所选用的4颗GPS卫星的GDOP值,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最佳。在转发方案中,运动体视场内所有信息都转送到地面进行处理。来自所有卫星的宽带数据都加以记录,以便作事后处理。作节后分析时,可按最佳GDOP选择最有利的卫星,或处理视场内所有卫星的数据,得到最高精度。记录宽带数据的能力还带来另外一些重要的事后处理好处。在飞行试验之前,只能估计试验体的飞行动态。飞行体上接收机跟踪滤波器参数依此作调整。如果飞行体运动异常(试验飞行中完全有可能这样),接收机就有可能对卫星失锁,所有的TSPI数据都会丢失。如果用GPS转发器,在地面站记录所有卫星的数据,在事后分析中重放该数据,可根据实际飞行动态,将滤波器最佳化,不会丢失TSPJ数据。此外,还可由数据处理来填补丢失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机电产品生产、科研及设备维修等领域中,动平衡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技术。高精度的动平衡装备,是机电设备中旋转零部件正常运转的可靠保证。我国的动平衡装置的电测系统,很多是采用光点瓦特计式结构的,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测量准确直观,整机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为保证测量精度,在装配调试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对其电测部份进行校准。实际工作中,通常是采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准信号和移相信号进  相似文献   

20.
外测系统共同校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在外测数据的处理中,常涉及到两类误差,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对于随机误差,通常采用数据平滑的方法减弱其影响;而对系统误差,有时不作修正,仅估计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当然,系统误差较小或测量精度要求较低时,是可以这样做的。但当要求提高精度时,这样处理就有问题了。而且仅靠提高硬设备的精度或靠增加设备数量来提高外测精度往往会有困难,也是不经济的。这就促使我们采用“软设备”去解决系统误差问题,即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综合利用现有设备(如二种以上的设备),合理应用统计数学方法,尽可能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分离系统误差,并予以修正,以提高外测系统的精度,获得高精度的弹道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