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MBI作为多路传输总线接口模块,能够实现MIL-STD-1553B协议,完成航空电子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完成航空电子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本文将详细介绍为机载设备DTS的MBI接口模块配置的通信软件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新民  张旭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2):120-122,129
为满足MBI模块小型化、轻型化、低功耗、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设计一块采用TI公司小型DSP处理器SM320F2812作为处理器、DDC公司小型化BU61865芯片作为协议芯片,采用FP—GA实现主要逻辑的双路、双余度、双通道MBI。该MBI能极大地减小总线负载,提高总线传输效率.Mini—ACE使得MBI具有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控器、组合远程终端和选择消息监控等功能。通过在系统单位的综合与联试,该MBI模块能够满足系统的快速、灵活等要求.  相似文献   

3.
多路传输总线通信接口(MBI)是航空电子系统的通信基石,航空电子系统的任一分系统都要通过MBI才能进入1553B通信系统中.在MBI中最关键的器件是1553B协议芯片.本文详述了采用BU-61586芯片设计的与型号任务使用的UT-MBI兼容的新MBI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电子侦察一体化的需要,对无线信息共享系统传输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无线信息共享系统结构。网络节点硬件主体由嵌入式111央控制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组成,并在巾央控制模块巾集成了多种接口用来外接信息采集模块。应用了IEEES02.11g协议和Ad—hoc网络路由方式,在WindowsCE平台上实现了网络节点间的数据文件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对舰用燃气轮机组的多微机实时控制系统提出了多微机实时控制通讯协议。该协议为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能实现全双工通讯。通讯全部采用中断方式,为保证各通信互不干扰可靠畅通进行,该协议对通信管理设计为四大模块:通信数据组织模块、通信启动发送模块、通信中断模块和通信Watchdog模块。以监测机为例,根据监测机在通信中的地位,将通讯分为监测机主动发送方式、主动接收方式、被动发送方式和被动接收方式,并对各种方式下的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甚高频数据链模式二协议栈的软件框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协议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参考HDLC协议软件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甚高频数据链模式二(VDL M2)协议的软件模型和设计思想。首先,介绍了VDL M2协议栈的层次架构,并简要阐述了各层的功能。然后,介绍了协议栈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法,在不改变Linux内核现有地址族的前提下,创建基于本协议的新套接字地址族AF_VDLM2的操作。依据功能操作,软件结构确立为模块化结构布局;着重分析了协议栈数据收发模块的软件设计流程及缓冲区的结构设计。最后,介绍了协议层之间的通信方式——共享内存区的数据结构及创建和操作。用该方法设计的协议栈可方便地加载到机载通信单元,大大节省了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IPV4下Windows 2000系统不支持指定源组播模型的问题,通过对3个版本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的分析研究,采用原始套接字截获IGMP V3查询包,模拟生成组成员关系上报电文的方法,达到了欺骗交换机/路由器、维持其组成员关系的目的,解决了Windows 2000终端设备无法实现指定源组播通信的难题。仿真测试以及实际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不支持IGMP V3协议的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为适应空间网络环境对TCP协议机制进行的一些改进,通过模拟实验,对协议改进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协议改进后能够减小时延,避免不必要的重传,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一个面向现代航空电子应用的通信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总线拓扑结构、通信控制规程及MUX-BUS通信模块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航空电子系统中,多路传输数据总线(MIL-STD-1553B)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描述了这种通信系统的软件结构,特别侧重于驱动软件和传输软件的描述,并给出了这种设计所带来的系统特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机机电综合管理系统的通信需求和控制策略,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和总线冗余的控制器局域网(CAN)的通信方法,以CAN2.0B协议为基础,制定CAN应用层通信协议。该协议完成报文结构设计,对每个功能段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详细说明;系统各节点采用双滤波器模式,实现点对点和广播通信功能。基于本协议成功搭建面向机电管理系统的CAN总线通信仿真验证环境,实际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冗余CAN总线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应用层协议具有总线负载抖动较小、通讯实时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飞机将要求航空电子设备能以更小的体积提供更为优越的系统性能。这一要求导致在各级电子包装上产生高的功率密度。由于没有新的热管理方法,元件结温将显著升高,从而导致可靠性的严重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元件功能的失效。为满足改进热管理的要求,已开发出一种液冷方法来代替高功率场合的常规空气冷却法。已经研制出液冷机架和液流通过模块,使结温限制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液冷也延长了冷却液损失后应急工作的时间,这对飞行关键设备而言是需要的。目前的活动着重子开发液冷机架和模块,这对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联合工作组(JIAWG)管理的国防部(DOD)两级维护的创立是个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分离模块航天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模块航天器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介绍了包括F6系统、天基群组系统、SkyLAN(空间局域网)等在内的几种主要分离模块航天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分离模块航天器在同轨多模块系统设计、功能系统设计、信息交互技术、队形保持重组及功能适变技术、无线信息传输技术、分布式天线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及难点,最后讨论了分离模块航天器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网采用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导致的协议无法自主可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以及网络资源难以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分析了国际上通信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介绍PTDN(Packet Telecommunication Data Network,分组通信数据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PTDN技术在航天测控通信网中的适用性分析,给出了协议应用带来的效果改善以及存在的不足。随后,结合PTDN技术的未来发展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在航天测控通信网中的应用部署策略。最后,搭建实验环境对航天测控通信网采用PTDN技术的效果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PTDN技术可有效支持除组播传输以外的其他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对高速数据总线研究中遇到的两种版本的协议,分别作了定性和定量的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从比较中得出了采用SAEAS4074的优越性,也就是美空军最终选用4074的原因,并得出4074是航电系统高速总线标准合理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显示处理机与多功能显示器接口模块之间通信采用HDLC传输协议,此时综合显示处理机与多功能显示器字符板模块之间通信采用DF指令格式.但是当画面显示数据的DF指令长度超过HDLC协议设置的带宽或设定的缓存区大小时,综合显示控制系统将无法实现信息显示.为此本文提出了主动量化拆包的解决方法,可支持大数据量显示的综合显示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组播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对接收到数据包中相关PDXP(包数据交换协议)字段的实时解析和挖掘分析,采用BackgroundWorker(后台工作者线程)模型简化多线程交互方式,以分级缓存为基础优化数据存储结构,通过直接调用GDI(图形设备接口)+绘图接口设计开发高效的UI(用户接口)显示控件,并且利用Linq(语言级集成查询)数据访问技术,以可视化的形式对PDXP数据包的丢包和乱序等问题进行实时判读和基于源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对中心之间交互的数据进行实时连续性监视分析的简捷、直观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设计开发了MSVAS(建模与仿真VV&A(校核、验证和确认)辅助软件),提高导弹动力学仿真系统VV&A自动化程度。过程管理模块通过工程配置文件设计,提供VV&A流程的图形化设计与管理、任务安排等功能,指导VV&A工作顺利进行;评估分析模块提供方法库,为各类具体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模型测试模块提供各种试验设计方法,目的是为充分测试评估模型的可信性设计各类测试实例;资源管理模块对导弹动力学系统VV&A所涉及到的数据、模型和文档等资源进行了合理、有效的管理。MSVAS能为导弹动力学仿真系统VV&A提供过程管理、技术等支持,提高了VV&A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作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多总线Ⅱ的通信板多总线Ⅱ信板的HC486/LXX系列使用4个8AB82525装置来提供8个通道,每个通道有全双工的DMA。使用HDLC协议,SAB82525装置执行高这串行通信键。板的线驱动器/接收益定位在拆装的接口模块,该模块由PI连接器给8个边运...  相似文献   

20.
一种多串口和以太网转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系统中普遍应用RS232串口进行调试通信,但RS232串口在复杂的综合化航电处理平台中的应用却有诸多不便,而通过以太网却无相关问题。鉴于当前大多数成熟应用都需要通过RS232进行通信,设计了一种新型接口模块,实现了将多个RS232串口协议数据转换为以太网协议数据的方法。实践表明,方法能很好地应用在复杂的综合化航电处理环境中,简单方便,不影响用户调试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