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越野车上所采用的差速器种繁多,但是还没有哪一种差速器可满足所有路况下的性能要求,也没有哪一种差速器可同时用于转向轮在转向轮。本论文分析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采用单片机进行自动控制的带摩擦片式锥齿轮差速器,通过引引入单片机的智能控制,它将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和高摩擦片式差速器的优点集于一身,同时摈弃它们各自的缺点,采用该型差速器的驱动桥,可同时用于转向轮在转向轮,替代现在所有型式的差速器、有效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并能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引起频谱不对称的两种原因,通过数学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一现象。还进一步分析了频谱不对称给无线电引信距离特性带来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到系统对频谱不对称的容忍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无碳小车总体设计方案及其行走轨迹设计原理,并对主要零部件差速器、塔轮间歇结构、不完全齿轮机构、转动前轮的设计与制造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车速度控制方案,保证了小车平稳行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宽带被动测向系统由于两路不对称造成的测角特性曲线偏差,提出了一种单片机实时补偿方法,并给出了补偿系统框图,实验证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种不对称的双模4阶类随圆函数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两腔相对偏转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双模4阶不对称类椭圆函数特性的滤波器,该滤波器用于转发器地检设备中,其电性能与理论预期值较为一致。由于它用较小的谐振腔,获得单边较陡的衰减特性,因此广泛地应用在有关的微波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一种不对称的双模4阶类椭圆函数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两腔相对偏转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双模4阶不对称类椭圆函数特性的滤波器,该滤波器用于转发器地检设备中,其电性能与理论预期值较为一致。由于它用较小的谐振腔,获得单边较陡的衰减特性,因此广泛地应用在有关的微波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再入弹头滚转共振概率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滚转共振之机理和影响滚转共振之因素,收集了国外资料有关小不对称量的数据,确定了各参数的概率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直观的再入弹头滚转共振概率估算方法,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设计出适合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在三体模型下研究了地月空间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方法及其轨道特性。首先,在圆型限制性三体模型建立自由返回轨道地心旋转系下二维极坐标动力学模型。其次,根据自由返回轨道对称特性建立求解模型,选择近月点y轴速度为控制变量,并基于月球逃逸速度给出控制变量初值估计方法,提出了不同地心和月心运行方向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搜索策略。最后,分析了4种类型对称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差异,并分析了不同近地点高度和近月点高度下自由返回轨道的轨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搜索出指定类型的对称自由返回轨道,同时其轨道特性分析结论可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和地月空间人员运输任务的自由返回轨道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微波双通带滤波器多项式综合技术,这种方法将频率转换与优化方法结合,与频率转换方法相比较,文章中提出的新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综合出具有等波纹响应特性的对称双通带滤波器的s参数多项式,而且对于两个不对称度很高的双通带也同样有效。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对所有双通带多项式综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不对称再入体的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行  李高风 《航天控制》2011,29(6):44-48,53
研究一种不对称再入体的再入机动控制方法.不对称再入体气动外形简单,它的升力大小一般不可控,但可通过滚动控制调整升力的方向实现机动飞行.为实现不对称再入体的精确制导,本文研究了一种滚速可调的“滚转制导律”,通过调整制导系数,可以兼顾再入体滚动角速度和落点精度的要求;设计了不对称再人体滚动通道的喷流控制方案,给出了滚动姿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微波类椭圆函数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有效的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GA)已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微波类椭圆函数波滤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根据可实现的拓扑结构,优化得到对称和不对称两种特性的微波类椭圆函数滤波器的耦合矩阵,为解决微波电路的离散数值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采用微带传输线,根据优化的耦合矩阵设计了一个类椭圆函数波,实验测试结果与设计性能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圆极化双层微带天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经验公式和软件仿真结合的方法分别设计 S波段、C波段的圆极化双层微带天线 ,在驻波比 VSWR小于 2的情况下 ,天线的阻抗带宽达到 1 8.2 %。对双层微带天线工作在不同频段时的圆极化特性进行研究 ,并对 C波段出现的轴比变差、方向图不对称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由于弹头的小型化,使设计和制造公差造成的弹头在质量和外形上的不对称性愈益明显。另外,飞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烧蚀不对称、边界层的不对称转捩等)也加剧质量和外形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对俯仰力矩的影响很大,而俯仰力矩的变化会导致  相似文献   

14.
金属膜片是推进剂贮箱的重要组成部件。为研究椭球形金属膜片式贮箱的膜片翻转特性,通过MSC.marc软件,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对不同厚度膜片的翻转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膜片采取适当的渐变厚度设计可修复翻转过程中的不对称变形,厚度梯度变化会影响膜片翻转压差与膜片型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焦健  张钦宇  李安国 《宇航学报》2010,31(4):1156-1161
喷泉码是一种基于删除信道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具有不需反馈的特性。针对深空通信环境长时延、高误码率和丢包率大、上下行链路带宽不对称和链路易中断等特点,提出一种级联LDPC码的喷泉编码方案,并给出一种利用接收数据包的冗余信息的改进BP解码算法。与已有的深空通信信道编码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显示了该级联喷泉码具有良好的纠错性能和较低的编解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折叠方式对折叠翼的气动特性及展开特性有重要影响。对对称折叠、顺向折叠方式下折叠翼的气动特性及展开运动过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和动力学仿真,比较了折叠方式对折叠翼气动特性、展开运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状态下,与对称折叠时相比,顺向折叠时,下折叠翼所受气动力减小,上折叠翼略有增大,导致负攻角情况下顺向折叠时,下折叠翼展开时间增加,展开同步性增强;正攻角情况下下折叠翼展开时间减小,展开同步性减弱。侧滑状态下,两种折叠方式下折叠翼展开时间基本相当,由于背风侧下折叠翼展开时间减小,导致顺向折叠时折叠翼展开的同步性有所减弱。同时,在小展开角度下,顺向折叠时全弹纵向静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应用m序列的伪随机特性模拟二进制对称信道(BSC)差错源的方法。分析BSC的差错特性,给出模拟BSC差错源的电路框图,并用计算机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BSC的理论差错特性十分接近。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改性双基推进剂在不同载荷条件下表现出不同力学响应的现象,对其进行了恒应变率拉伸和压缩试验及蠕变拉伸和压缩试验,获得了4组应变率下拉压应力-应变曲线和3组温度下拉压蠕变-时间曲线,使用应力和应变拉压不对称因子反映了拉伸和压缩曲线的不对称程度。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具有明显的拉压不对称力学性能,且该性能受到应变率和温度的影响。分析了改性双基推进剂具有拉压不对称性的内在成因,认为材料初始缺陷的扩展、材料分子链移动空间的变化、基体材料与填充颗粒材料力学性能的不同是导致改性双基推进剂具有拉压不对称力学性能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移动质心飞行器的参数辨识和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质量块大小和位移的限制,移动质心不能像空气舵那样产生很大的力矩.因此飞行器的再入攻角对静稳定度很敏感,尤其在小静稳定度下,静稳定度稍有改变,配平攻角将发生很大变化.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的烧蚀、侵蚀以及边界层转捩所造成的小不对称量所产生的不对称力矩与质心移动后产生的控制力矩相比,不是小量.以所建立的移动质心控制飞行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辨识飞行器静稳定度和小不对称量,对小不对称量造成的气动力矩用前馈一反馈复合控制加以补偿.仿真分析表明,移动质心控制对高速再入的飞行器具有良好的末修能力,能有效提高再入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0.
BTT导弹的变结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童春霞  王正杰  张天桥 《宇航学报》2006,27(1):27-30,80
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导弹由于气动外形不对称,以及存在较大的滚动速率,其各个通道之间存在强烈的耦合。本文在变结构控制理论对外界扰动的不变性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BTT导弹的输出解耦控制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变结构解耦控制器对于导弹这类参数快速时变,通道间耦合严重,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能够实现解耦控制,并具有动态响应快,超调小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