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围绕如何利用FPGA 技术实现平台地面电路系统功能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程序实现、程序仿真及结果分析。首先,依据平台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FPGA的平台地面电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之后,按照接口电路的工作流程要求和状态控制要求,进行功能化模块设计和程序仿真。重点是按照地面控制回路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电路的连续系统设计、仿真、离散系统设计、仿真、分析、程序仿真及结果分析。最终,完成了FPGA的平台地面电路系统的设计。仿真的分析结果表明本设计控制流程正确,控制系统稳定可行,回路各项参数满足平台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我所PDM系统实施过程中,利用PDM中面向产品对象的企业流程模型思想,提出产品数据管理平台上的设计、工艺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集成模型。PDM系统作为CAD/CAM/CAPP系统的集成框架,能够弥补传统型系统的不足,有利于CAD/CAM/CAPP系统在整个CIMS环境下向集成化、工具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品     
厂商:安世亚太代表产品:PERA.Simulation精益研发之协同仿真子平台PERA.S从业界需求出发,尤其重视我国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军工发展的需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核心,集成并综合了世界上在流程管理、仿真数据管理、多学科集成与优化、CAX数据接口等方面的优秀技术,形成企业协同仿真统一平台,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沈阳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实施新一代波音 737尾段单一产品数据源管理的应用情况 ,包含数据管理功能模块、数据管理流程、数据传递流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大修需求,完善大修线信息化建设构架,提升大修线工艺管理水平及技术手段,需要建立满足大修线要求的工艺管理平台。本文介绍了PDM系统在航空发动机大修工艺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Archive产品数据与文档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素,设计特点,分析了系统针对国内中小企业带来的效益、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设计文件管理平台——图档管理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阐述了图档管理系统对文件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说明基于产品结构对设计文件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涡轮叶片精铸模CAD/CAM原型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并行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以IMAN 作为信息集成平台,开发出的CAD/CAM 原型系统真正实现了精铸模设计与制造的无纸化,使涡轮叶片精铸模具的设计周期缩短了60 % ,数控编程周期缩短了50 % 。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的数字化协同产品开发平台架构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构建基于Web的数字化协同产品开发平台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台的体系结构。研究并实现了平台的三项关键技术:协同产品数据管理(CPDM)、细粒度的设计过程集成和协同设计工具。介绍了平台原型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基于SLM基础平台开发的增升装置动力学分析子平台的仿真分析流程及数据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增升装置动力学分析子平台的飞机增升装置多体动力学分析流程。最后以飞机后缘襟翼为例,对建立的飞机增升装置多体动力学分析流程进行了验证并将仿真结果和试验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分析流程能够有效地实现飞机增升装置的多体动力学分析及过程与结果数据的管理,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面向问题的稀疏分布式记忆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灿  杨国庆  吕军 《航空学报》1992,13(12):665-669
在Kanerva所提出的稀疏分布式记忆(SDM)或存贮模型的基础上,为实现对特定类问题的大维数输入空间的模式识别,如汉字识别,脸谱辩认等,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诸如汉字的频率分布等,提出了一个面向问题的稀疏分布式记忆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应用,其中的学习规则采用了指数型记忆规则,使模型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存贮容量亦大大提高。计算机模拟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叙述了直升机型号研制中对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然后介绍技术状态管理定义、组成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论述了技术状态管理技术与PDM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直升机型号研制的特点,参照国军标及直升机行业和企业技术状态管理标准,在通用PDM软件上实现直升机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
面向航天器在轨装配的数字孪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航天器在轨维修维护能力是确保空间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而对于空间环境中的在轨装配过程的模拟、监控、诊断和预测,目前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缺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采用构建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方式,来抽象表达航天器完成在轨装配的过程、状态和行为。首先分析了在轨装配航天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需求,然后系统阐述了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数据组成、实现方式和作用,最后给出了航天器数字孪生体在设计、制造和在轨服务阶段的实施途径,并对航天器数字孪生体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绳系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的SDM动导数试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详细给出了在低速风洞中,采用绳系并联机器人(WDPR)支撑模型,用强迫振荡法进行标准动态模型(SDM)动导数试验可行性的研究。试验中将杆式六分量应变天平内置入模型中以测量模型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建立了适用于绳系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的模型运动控制子系统和数据采集子系统。采用绳拉力作为参考信号,对气动力矩信号与位姿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处理,解决了绳系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应用于动导数试验时所测力矩信号与位姿信号之间的相位差确定问题,给出了WDPR支撑下模型动导数的计算方法。整个试验样机置于某开口式低速直流风洞中进行了俯仰、带偏航角的俯仰以及升沉的动导数试验,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各动导数。试验结果与参考文献相比较具有合理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绳系并联机器人支撑模型进行动导数试验是可行的,至少对于SDM是这样的结果;使用一套绳系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可以完成多套硬式支撑系统才能完成的动导数试验,从而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多领域工具集成是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仿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个面向服务集成、具有良好开放性、基于标准的、即插即用的机械可靠性设计分析多领域工具集成平台,以及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的机械可靠性设计分析虚拟样机体系结构.讨论了如何面向模型数据管理实现设计和协同分析过程中CAD/CAE工具与PDM的综合集成.最后,以某空间结构锁系可靠性设计分析为例,简要介绍了基于CAD/CAE工具的机械可靠性一体化设计、分析方案,以及如何采用应用封装技术实现基于PDM的机械产品可靠性协同建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飞机构型管理、重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及实施过程,分析了构型管理与重量控制的相互关系,结合具体工作,对构型与重量的管理与控制综合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型复杂航空产品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日益激烈的条件下,质量是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针对大型复杂航空产品,综合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了航空产品质量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大型复杂航空产品的质量评估模型。研究指出:制造过程质量和试实验过程质量对最终交付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其中制造过程质量受工程设计更改、代料状况、生产保留状况和故障状况的影响。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RT—LAB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实物仿真是导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仿真实验可以最小的成本检验导弹各个部件的性能及工作的协调性。本文基于某型红外导引头半实物仿真系统,详细介绍了QNX下自制板卡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编程要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R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仿真模型的搭建方法。研究表明,RT—LAB可以方便快捷地将Simulink模型应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使用QNX系统作为目标节点,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某型红外导引头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PDM,重点论述了PDM对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以及产品结构管理的特殊功能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空中交通流量仿真过程中灵活性和智能性的不足,将分布式人工智能Multi—Agent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领域中,提出了基于Muhi-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仿真方法。介绍了空中流量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流量管理的具体措施,详细设计了与流量仿真相关的重要Agent,包括航班Agent、航路Agent、机场终端区Agent和区域流量管理Agent等,探讨了各Agent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在流量管理中的职能,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仿真子系统的整体框架.为实际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