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前言在雷达管制空域,只要管制员发出“radar contact”或“radaridentified”这样的指令,就担负起了对该航空器的一切动态过程的监控责任。如果对该机的飞行动态监控不到位,造成的一切不安全后果,雷达管制员都将难辞其咎。近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几起不安全事件,多是由于管  相似文献   

2.
雷达是现代军民航主要的空域监视设备,几十年来发展迅猛,技术日臻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飞行器数量猛增,“天高任鸟飞”的时代一去不返,提高空域利用率已迫在眉睫。鉴于单个雷达作用距离有限,组建雷达监控网,实现航路及国土覆盖,是目前解决上述难题的主流技术。我国在成功实现京广、京沪两条航路的雷达覆盖后,计划在未来几年逐步实现哈尔滨——呼和浩特——西安——成都——昆明以东地区的雷达覆盖。因此,重视和加强雷达组网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总局空管局批复,昆明地区(进近、区域)雷达、甚高频有效覆盖范围内已于2005年10月27日零时(北京时)顺利完成了由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的平稳过渡。笔者作为参与准备、实施全过程的一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呈现出来以供学习探讨。雷达管制是对我们沿  相似文献   

4.
自8月4日零时起。南昌管制区开始全面实施雷达管制.结束了沿用15年的“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指挥模式。至8月29日,已有共计1.3万架次班机安全通过该空域。  相似文献   

5.
王雨 《空中交通管理》2010,(6):14-15,53
<正>雷达管制是对我们延用了多年的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方式的质的变革和飞跃。管制人员通过缩小管制间隔,达到改善飞行安全性、提高空域容量、减少航班延误的目的。通过制作最低雷达引导高度图,可以给管制人员提供雷达管制  相似文献   

6.
探讨雷达管制条件下管制员应具备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随着中国民航业飞速发展,民航空管系统也在不断前进。从管制方式的发展来看,我们经历了程序管制、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雷达缩小间隔,直到1997年12月30日和1998年7月6日北京进近  相似文献   

7.
雷神雷达数据格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广州区域管制中心高空接管以及RVSM的顺利实施,各地的雷达被直接或间接引至区管,对雷达信号质量的监控成为区管设备维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的了解雷达数据格式是做好雷达监控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目前区管中心最常见的Raytheon ASTERIX雷达格式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现阶段目的及意义 随着民航全行业雷达管制的实施和航班流量的不断增加,确保Raython雷达终端系统安全稳定优质的运行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时间就是效率”,这对于雷达维护人员来说非常贴切,使用一切方法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解决Raython雷达终端系统故障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Thales雷达是目前国内新引进的单脉冲二次雷达,其具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在Thales雷达系统中,本地终端LTM位于雷达站端,主要用来实现Thales雷达系统的状态监视以及本地操作控制;远程终端STM位于雷达终端,它主要利用串口通信卡通过Modem传输来实现与本地终端LTM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对Thales雷达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0.
安全和效率贯穿了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始末,管制员在工作中每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都需要以其大脑中形成的空中交通状况图像作依托,这就要求其能够“情形知晓”,而要获得“情形知晓”,大多数的方式是:与机组通话,填写进程单,或者在更加自动化的系统中输入数据,以及雷达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