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历程。航天事业50余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优秀人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卫星应用》2016,(4):2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46周年。值此双喜临门之年,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一举措不仅对几代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老航天人,也对正在勇于创新、拼搏攀登的新一代航天人和所有中国航天参与者产生了巨大鼓舞。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6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  相似文献   

3.
7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体制又实施了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深刻变革,1993年成立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在走过了6年的发展历程后,完成了历史使命,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 自从1956年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创建以来,40多年间,航天科技工业的体制经历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五次较大的变革。其每一次变革都是与社会的发展、党的大政  相似文献   

4.
胡杨 《航天》2011,(1):1-1
2011年,身披霞光,面带微笑,悄然来到了我们面前。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悠长岁月,我们面临新的开始。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中国航天,带给了世人一次又一次惊喜。“嫦娥”两度奔月,寂寞广寒触摸到华夏儿女的怦然心跳;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45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走过的漫长岁月,我们怀念缔造和关怀中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我们敬仰创造“两弹一星”辉煌成就的老一代航天事业奠基人,我们为是中国航天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我们为能服务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而欣慰。历史的长河记录着中国航天走过的曲折道路,新的世纪又在书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崭新的一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1999年7月组建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克服困难,顽强…  相似文献   

6.
<正>五十载春秋上下求索,300次发射铸就辉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300次发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表现,是一代代航天人以国为重、勇于奉献的结晶,是当代航天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最佳实践。300次发射试验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诠释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担当的国家使命。同时,"长征"  相似文献   

7.
刊首语     
正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最近,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正式投入使用。这颗卫星突破了很多制约我国航天技术跨越发展的瓶颈技术,创造了我国及世界通信卫星多个"首次",是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从2017年20次左右、2018年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中国航天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适应当今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专业的航天技术人才,同时更加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2005年12月28日宣布成立神舟学院,其目的就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项目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宝柱 《中国航天》2002,(11):13-15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时至21世纪,中国航天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航天又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现在我们有必要熟悉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即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性能指标、进度、成本三要素的优化。项目经理对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担负全责。系统工程是航天管理的精髓中国航天管理形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我们能够集中有限的物质资源,调动千万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航天事业虽然孕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和举国体制之中,但改革开放大潮已经为之打上了深深的市场经济烙印。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变革一直在悄然酝酿,必将深刻改写中国航天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对中国商业航天的法治引领及营商环境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打造中国航天事业升级版、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思燕 《中国航天》2005,(12):12-15
被称为“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的神舟飞船,如今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心目中“中国航天伟大成就”的代名词。正如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999年成立以来,在将中国航天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不断发扬光大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10日,中国航天基金会在海南文昌举办颁奖大会,为自2013年以来与基金会开展合作的合作企业颁发了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奖,晨龙集团等13家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获此殊荣。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企业代表共同分享了与中国航天基金会合作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和业绩,并对中国航天基金会多年来给予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在讲话中指  相似文献   

13.
张建启,多年从事航天事业,获授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为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已经退休的张将军并没有赋闲在家,仍然担任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将军进行了专访。张将军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存在的现实问题和面临的重大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6,(5):50-50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57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50个生日。从“两弹一星”零的突破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经过50年的风雨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全国人民无不为之自豪。值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刊将邀请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在《中国航天》杂志第九期列名同贺。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介绍列名同贺的部分单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航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建设新的关键时期。1996年以来.航天质量管理能力以其艰难而坚实的跨越.成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业绩.支撑了航天科技工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新的形势、任务和目标。又赋予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的使命和责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加速实现质量管理能力的新跨越.成为航天科技工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航天人的矢志努力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一步步扎实迈入世界一流航天大国方阵的行列,为新时代国家空间安全战略的有力实施保驾护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诠释并推广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张庆伟 《中国航天》2007,(8):3-8,10
在7月10日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国际空间大学暑期进修项目(SSP07)公众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作了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天”主题报告,就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经验和体会、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未来展望等内容与来自24个国家宇航界的学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天》2019,(首)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新年脚步的来临,我们为2018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8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持续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超级大年"。"嫦娥"四号发回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图,"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鸿雁"星座首颗试验卫星成功发射,"虹云"工程完成了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中国人的"航天梦"正在逐步烙下璀璨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20.
张瑶 《航天》2014,(5):6-7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发展,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界的话语权也在稳步提升。3月18—22日,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春季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IAF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袁洁率领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执行局会议上发言。随同袁洁副总经理出访的还有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来自航天科技、科工集团的航天专家。代表团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国航天成就,展示中国航天实力,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充分体现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联合会中的履职能力和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