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讣告     
中国UFO研究会的缔造者,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北京UFO研究会的奠基人,原中国UFO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高原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7月26日14时在北京去世,享年54岁。23年来,中国UFO研究组织的成长壮大,倾注了高原同志的一腔心血;中国UFO研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原同志的无私奉献。高原同志英年早逝,是中国UFO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令我等同仁扼腕悲恸。安息吧。高原同志。你未尽的事业,我们一定继承。讣告  相似文献   

2.
中国UFO研究会于1997年9月29日在中国大地消失了。综观其近20年的风雨历程,它曾为中国的UFO研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它何时复出,我们不得而知。还是让我们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重温一下它从成立到解散的风风雨雨吧!1979年9月20日,中国第一个民间U  相似文献   

3.
1991年 10月 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在隆重的授奖仪式上 ,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在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 ,钱学森同志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人民事业的热忱 ,在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钱学森的杰出贡献和重大成就。钱学森成功地组织领导了中国卫星事业的开创、建设和发展 ,这是他杰出贡献和…  相似文献   

4.
为期一个多月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太空画展”于2001年9月7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落下帷幕。展览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人数超过了12万人次。 参加此次画展的“小画家”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与热爱,以及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社收到河南读者刘扬同学的来信,随信寄来了一幅他创作的漫画《Dream》,虽然画面显得稚嫩了些。但从中却充分体现出他对中国航天的热爱。同时,我们也希望其他有此方面特长的读者给我们投稿,丰富“探索俱乐部”这块读者园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美战略空军的理查德F·艾贝尔准将1982年5月20日在约翰逊空间中心就国防部使用航天飞机时的载荷保密问题发表了一项政策声明,内容如下: 航天飞机时代的到来恰好迎合了美国依赖空间系统保证国家安全的不断需要。因为我们用空间系统进行通信、导航、监视、早期预警、核查条约遵守情况及气象预报,所以这些系统已经成为美国防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过去24年里,空间系统的不断完善使我们对空间的利  相似文献   

7.
为宣传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激发和培养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增进青少年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友谊,同时了解祖国的富饶江山和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中国宇航学会和何鸿(?)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于2002年7月29日~8月6日在云南昆明和四川西昌两地举办了2002年航天科技夏令营活动。来自北京、河北、湖北、西安、广州、深圳、昆明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192位师生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6,(9):44-44
到200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将走过50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50年来,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1988年11月,我们向《宇航计测技术》部分作者、读者发出了征求意见表,以征求对本刊的意见。值得高兴的是,许多同志以高度的热情,对我刊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诚挚的建议。这是广大作者、读者对我刊的厚爱,也是对我们编辑人员的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此,我们表示哀心的感谢。我们一定按照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努力把刊物办得更好。现在,我们略去了来函对本刊的赞扬与肯定,把有关意见予以汇总,并提出了初步的处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最难直面的东西莫过于创造自我,迫寻自我。然而人类居万物之首的灵性在无形中给这种创造和迫寻设置了禁区。 古代澳洲的民间艺人们,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我的把握,创造了大量以表现人类自身为主题的原始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历程     
1975年和1976年,我国发射了两颗返回式卫星,当时我是这两颗卫星的回收系统技术负责人之一,这期间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我终生难忘。1975年8月20日,张爱萍主任和国防科委其它领导亲临七机部,详细听取了第一线研制人员关于对即将出厂的返回式卫星及其运载火箭质量情况的汇报,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要认识到我们这个东西(指返回式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是“生于乱世”,并语重心长地送给到会同志几句话:“生于乱世,先天不足;精心保健,诊断从速;内脏脉络,检视周密;气血畅通,筋骨有力;一鸣翔天,为民争气。”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他在  相似文献   

12.
正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被誉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同志爱国、创新、奉献的业绩与精神,经学校和家属提  相似文献   

13.
望远镜是1609年在欧洲发明的,此后的200多年时间内,望远镜始终是欧洲的专利,欧洲的天文学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轮流坐庄,就连今日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在当年也是望尘莫及。直到19世纪中叶,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而打破这种局面的,竟是美国的一对画家父子。 关闭画室磨透镜 克拉克父子是马萨诸塞州的画家,他们以给人画肖像画为生。老克拉克名叫阿尔万·克拉克(1804~1887年)。他非常热爱天文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已不满足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太空》2013,(9):67
"金色杯"第一届北京优秀科普作品征文活动是面向社会开展的科普活动。通过征集公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时代感鲜明的优秀科普作品,在杜会营造崇尚科学、分享科学的热情和氛围。活动主题为"科学成就梦想",把贯彻党的十八大精抻与学习宣传教育"中国梦"紧密结合,突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给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带来的显著变化。突出科学技术在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梦想成真的实践和感受。凡热爱科学、热爱科普创作的个人、团体均可参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这一年的10月8日,中国第1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登上历史舞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使中国空间事业从此进入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航天器研制工作的时期。1中国航天器摇篮1970年4月24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顺利飞向太空,吹响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号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见图1)是国家为发展空间技术专门组建的科研机构,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40年的发展,该院…  相似文献   

16.
读者与编者     
大约在十年前,我在图书馆第一次看到《航天》杂志,非常兴奋。我真想买到它,订阅它,可是都失望了。于是,我便给编辑部写信。很快就寄来了函购的《航天》。 一年夏天,我到北京出差,在短短的几天里,特意抽出半天时间走访了《航天》编辑部。只见编辑部的同志在那拥挤的办公室里,冒着暑热,编辑着精美的《航天》。这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时接待我的是一位男同志和一位女同志。我把来意介绍之后,那位女同志非常热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7日,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第一天,"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科技成果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展。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刘奇葆、李源潮、郭金龙、万钢等领导同志来到中国科技馆,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并首先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会上,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同志宣读了学会聘任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全体委员的名单,并代表学会理事会对大会表示祝贺。参加大会的代表约一百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航天对人民大众是很保密、很神秘的。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社会公众渐渐地对航天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我认为,我们在科普工作、航天科普工作方面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力度。要使我们的人民大众、各级干部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发展航天事业,发展航天事业到底对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过去我们做了  相似文献   

20.
在庆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20年之际、回顾一下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进程是很有意义的。我国的航天活动最早开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我国制订了12年科学发展规划,决心开展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并对探空火箭和其他型号的火箭进行了研制。对近地空间环境进行探测研究、对近地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及在近地空间进行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的火箭,统称为探空火箭,例如气象火箭、地球物理火箭、微重力火箭、生物试验火箭、高空点火试验火箭等等。探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空间环境资源,以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