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卫星运行在固定的轨道上,所处的深冷背景、携带的机动能源有限等特点使得其低可探测性技术研究相对航空器而言较为困难。从卫星低可探测技术的特点出发,在研究了国外空间目标的探测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国外卫星低可探测性技术发展情况,并从微波、光学、无线电探测三个方面对卫星低可探测性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传感器协同探测方法,通过构建基础骨干网和基于传感器分配的、可动态调整的协同应用网,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探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实时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协同探测网络,满足高精度的目标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一、NASA深空技术研发概况1.深空探测的基本概念深空探测主要指围绕行星科学领域开展太阳系内地外天体探测活动,即通过飞越、撞击、环绕、着陆、巡视、采样返回、载人等方式对月球及以远的天体进行探测,可根据是否有宇航员参与分为"无人科学探测"和"载人探测"两类。由于深空探测具有任务实施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深空探测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太阳帆的出现使得降低深空探测的成本成为可能,这其中自旋展开的结构由于重量小,展开能耗低等优点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可展开太阳帆的发展概况,自旋展开结构中薄膜的折叠方式,薄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自旋展开结构地面试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开展了星际多目标飞越的任务规划,采用小推力混合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基于借力飞行及电推进技术的行星际转移轨道联合优化设计,对比研究了面向日球层鼻尖和尾部探测的星际多目标探测飞行方案。研究表明,探测器在2024-2025年发射,可飞抵日球层鼻尖区域,在2027-2030年发射可飞抵日球层尾部区域,并可在2049年1月1日前飞离日心100 AU,实现太阳系边际空间的科学探测。其中日球层鼻尖探测任务探测器飞抵100 AU的位置位于鼻尖中心区域,可与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形成有效互补。文章所用任务规划方法,可为太阳系边际探测的自主任务规划技术提供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中国首次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伟 《上海航天》2012,29(5):1-6
概括了深空探测的重要意义。根据金星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位、金星探测的科学意义及对技术创新的意义,以及金星是早期深空探测的重点,认为金星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分析了金星探测特有的创新技术、金星的特殊环境、最近距离的行星探测等意义。提出了一种金星探测器的方案设想,介绍了飞行过程、科学载荷配置和探测器构型,可作为未来金星探测器方案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星敏感器微型化的需要,推导了星等探测灵敏度模型,给出了星敏感器可探测恒星数公式,分析了星敏感器镜头各参数间的关系,分别计算出焦距为35mm和16mm镜头的视场大小、探测星等和可探测恒星数目。结果表明:16mm镜头比35mm镜头体积和重量减小1/4,有利于星敏感器的微型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星载探测设备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正在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探测器型谱,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实现对内磁层等离子体密度三维时空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的实时探测。针对内磁层及顶部电离层区域范围内等离子体时空分布和动力学特性研究的探测需求,介绍一种重量轻、小功率、多功能的新型星载无线电遥感探测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用以探测空间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结构,及其时空演化动力学特性(探测参数包括幅度、相位、频率、Doppler频移、回波距离、到达角、极化)。该系统在有源主动探测模式下,可实施磁层等离子体探测、电离层顶测,也可作为HF雷达对地面大尺度目标进行探测;在无源被动探测模式下,它可用以探测空间电磁辐射背景环境和低频等离子体波辐射;选择合适的卫星轨道,采用多星多系统方式,还可实施组网探测,实时描绘近地空间等离子体分布全景图。  相似文献   

9.
海洋目标探测卫星的通用效能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琦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814-818
为有效构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建立一套能对各类卫星的海洋目标探测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的通用效能模型非常重要。初步建立了以目标探测概率为度量的海洋目标探测卫星通用效能模型,可用于光学成像、雷达成像和电子侦察卫星等。模型考虑了影响目标探测概率的三类主要因素即观测区域与目标特性、卫星平台参数和卫星有效载荷特性,分析了卫星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可作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需求分析、顶层设计以及效能评估的依据。并以大型舰船为探测目标用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旋翼着陆器在火星探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着陆器是下一轮国际火星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论文首先回顾了火星探测软着陆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旋翼着陆器的结构组成、火星探测工作原理及特点.其次,阐述了开展旋翼着陆器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