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于方慰先总设计师,记者早有耳闻,他是我国著名的二代坦克设计师,曾先后主持和参与设计过69-2、80-2、85-1/2/2M/3等系列坦克的研制,对于这样一位坦克专家,记者的景仰之情由来已久,采访的想法也一直在酝酿之中,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记者得到方总同意,就我国二代外贸坦克的研制情况进行了长达一整天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攻击新型主战坦克,日本十分重视对新一代中程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就秘密进行了新型中程反坦克导弹的论证工作,并于2000年开始研制新“中马特”(XATM-6)以代替现役的87式中型反坦克导弹。从2004年开始,日本又着手改进“中马特”中程多用途导弹系统。计划2004—2006年投入92亿日元用于原型产品的试制,  相似文献   

3.
T-72主战坦克车型众多,在上期杂志中己概略介绍过多个国家研制的各种T-72的改进型,本文将针对其中主要改进型作较详细的介绍。有趣的是,由于目前俄罗斯将外销坦克的主力是T-90车族,而对于T-72仅推出一些改进套件,因此,下列介绍的T-72改进型都是由其他国家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中国第一辆自行生产的59式主战坦克装备部队后,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生产现代化主战坦克的国家。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们又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开始研制水陆两用坦克。该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1958年8月开始立项目,同年10月正式开始设计,1959年3月和6月先后试制出2辆样车。在对样车进行试验修改和改进的基础上,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面对蜂拥而来的前苏联及美英盟军的坦克,德国拿出了强调系列衍生和通用第一的“E”系列;而日本在吃尽了盟军坦克“坚甲利炮”的苦头后,醒过神儿来,开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起“九七系列战车”……无奈大势已去,终成安想。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是北约的重要组成国,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依靠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后由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改变,意大利于1982年启动“陆军再装备计划”,陆军采购经费增加。意大利陆军放弃了原定购买“豹”2坦克和其他国家先进步伐战车的计划。决定自主研制成龙配套的装甲战车。由此,意大利坦克装甲车辆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立完整的陆军装备体系。仅用10年左右时间,意大利就相继研制出了“公羊”主战坦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美洲豹”轮式装甲车和“标枪”步兵战车。它们构成了意大利陆军“装车部队现代化计划”的核心装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大家从各种新闻媒体传播的消息中已经知道,在全国人民热烈庆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的欢呼声中,我国航天战线连传捷报:2003年10月21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举成功地把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8.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坦克装甲车辆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进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覆盖我国的气象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气象卫星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此后的30余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卫星和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得以利用气象卫星从太空获取大量有关地球及其大气的物理和生态参数,使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从深度到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是使用气象卫星资料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9年就已开始接收、处理和应用国外气象卫星的资料。同时,亦在积极地研制和发展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系统。我国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自行研制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A和1B(FY-1A和1B),它们的后续星(FY…  相似文献   

10.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4-47
1986年,为了适应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需求和推进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把研制大推力捆绑式火箭提上日程。1988年11月,我国和美国休斯公司草签了用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澳大利亚通信卫星的发射合同,同年12月这种新型运载火箭进入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简称“79式冲锋枪”,是住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从1981年试生产算起,截至1992年,79式冲锋枪生产总量近20万吏,最高生产年份是1988年和1991年,年产量均超过3万支。一般枪械的研制周期为5—7年,主要研制人员为4—10人,而79式冲锋枪的研制时间长达15年之久,参加研制的主要人员多达几十人。  相似文献   

12.
来到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除了能够一睹许多在欧美各地都难得一见的德国二战“珍禽猛兽”外.当然也要好好看苏联坦克的发展。在为数超过300辆的坦克及各式装甲车辆中.有将近六成都是苏联坦克。对于一般在苏联坦克中只知道T-34、SU-100、T-72的军事迷来说.来这里保证可大开眼界.可惜和绝大多数俄罗斯博物馆一样.尽管有说明牌.但是有看没有懂.因为全都是俄文。即便有导游.也无法一一为游人解说,因此来之前绝对要做好功课,做好车型辨认.不然在灰暗的库房里.俄国各型车辆又都是清一色暗绿色或橄榄绿的涂装下.是很容易会有挫折感的。  相似文献   

13.
从t-54问世到t-55的生产线关闭,t-54/55持续生产超过30年,庞大的生产量使得t-54/55在世界坦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数量庞大,t-54/55的型号和各种改进型相当多,继上期介绍过的苏联与独联体改进型,本文将针对t-54/55改进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T-84主战坦克是乌克兰哈尔科夫&;#183;莫洛佐夫设计局(乌克兰的装甲车辆设计权威)和马里谢夫厂研制的,主要采用本国生产的组件和子系统。该车最早的设计思路源自于苏联T-64、T-80型主战坦克,并以T-80Y主战坦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其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已有相当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在“沙漠风暴作战”(Operation Desert Storm)和“自由伊拉克作战”(Operation larqi Freedom)中,美军所使用的M1系列主战坦克可说是所向披靡,在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至于作为对手的俄制T72坦克则是一败涂地,根本毫无招架之力。从战场上的成绩来看,M1系列主战坦克的确是大获全胜,让对手完全报销。  相似文献   

16.
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运载火箭的可能,1965年8月,中央专委原则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确定:我国发展人造卫星的工作,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针;并确定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测控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国防科委试验基地负责建设。这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即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民用空间技术研究机构——上海机电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的1001设计院,受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双重领导,成立时的任务是研制人造卫星及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后来,鉴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还很低,研制运载火箭和卫星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从1959年起,设计院的任务就由研制卫星和运载火箭转为研制探空火箭。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20节航速大型登陆舰、中国用4年时间进行反复研究,在突破传统观念的前提下,大胆削瘦艏部线型,加大登陆坡度和采用双节折叠式吊桥等多种技术措施,成功地设计成功了该级舰。1978年首航,实现了我国自行研制20节大型登陆舰的目标,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排水型20节航速大型登陆舰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红三号(DFH-3)通信广播卫星,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研制的我国中容量国内通信卫星。1994年11月用长征三号甲(CZ-3A)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三号卫星(F1),卫星运行40多天,经多次变轨,进入35887.5~3...  相似文献   

20.
台湾军方在2003年的春节战备加强活动中,驻湖口的装甲部队对媒体首度正式公开两辆配备有反应装甲(ERA)的CM11“勇虎”坦克。该坦克装备反应装甲套件虽然只是试用性质,不过仍颇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