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3,(9):42-43
美国时间8月10日,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的礼堂里,26岁的俄裔美国新娘迪米特里维通过可视图像系统与正在距地球38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上担任指令长的俄罗斯航天员马连琴科举行了婚礼。这是人类第一次太空婚礼,但婚礼的过程却  相似文献   

2.
<正>4月10日,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航天员比尔.佩蒂特将自己拍摄的一组照片传到他的Twitter上,这些照片展现欧洲第3艘自动货运飞船"爱德阿多.阿玛尔迪"号(ATV-3)与太平洋上空386千米的国际空间站进行对接的壮观景象。ATV-3货船于3月23日发射升空,采用先进的激光导航系统。当时,这艘货船不断靠近空间站,最后完成对接。照片中,这艘货船的X形太阳  相似文献   

3.
阳光 《太空探索》2005,(6):12-13
4月14日黎明,俄罗斯联盟TMA-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赶赴国际空间站。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他们是国际空间站第11宇航组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美国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以及在站上做短期停留的欧空局意大利籍航天员罗伯特·维托里。三位主人公今年46岁的克里卡廖夫是世界上太空飞行经验最丰富的航天员之一。这次飞行是他第3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将出任指令长。在此之前,他曾5度进入过太空,其中前往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各两次。2000年10月31日的第5次太空之旅使他成为国际空间站首批3名长期居民…  相似文献   

4.
小花絮     
俄总统的祝福 4月12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郊外卫星城参加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庆典时,出人意料地向在场的蒂托祝福并祝他旅途愉快。蒂托受宠若惊。他对记者说:“见过总统后,我感到充满信心。我不仅感受到他的支持,还感受到了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支持。” 航天员罢练 为反对蒂托登上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宇局甚至不允许蒂托在美国休斯敦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前的常规训练,惹得两名将与他一同前往的俄罗斯航天员罢练,以示抗议。自载人航天事业创建以来,航天员罢练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许彤 《太空探索》2001,(5):22-23
胜利会师 10日,在距地面380千米的新西兰上空,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两小时后,舱门打开,10名航天员胜利会师。可“太空换岗”并不像一般哨兵换岗那么容易,而需要分阶段进行。按照俄美达成的协议,两国航天员将轮流担任站上的指令长,“远征二号”的指令长是俄罗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员培训中心之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1961年美国在休斯敦东南35千米的克利尔湖畔建立了载人航天飞行中心,占地656公顷,1973年改名为"林登·B·约翰逊航天中心"。航天中心由研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培训中心以及大型展览馆四部分组成,航天员培训中心只是其四部分之一。美国航天员有职业和非职业两大类,职业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1996年2月20日,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航天员们隆重庆祝了该站十周岁生日。至此,和平号空间站已绕地球飞行57157周,近25亿千米。可是作为空间站的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舱却仍在地面上。按前苏联原定计划,和平号空间复合体应于1990年全部建成...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载人航天器(下)实用型空间站之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大型太空设施,重419吨,桁架长108.4米,由12个增压舱组成的舱段长74米,舱内总容积1202立方米,4对太阳电池阵构成的电源输出功率110千瓦,可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工作生活。图中的曙光号功能货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由美国出资、俄罗斯负责建造,重20.04吨,长12.6米,最大  相似文献   

9.
最新消息     
美国航天员创空间站停留新纪录 6月13日,美国航天员卡尔·瓦尔茨和丹尼尔· 别尔什在国际空间站迎来太空生活的第189天,打破了美国航天员单次飞行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纪录。此前的纪录是由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创造的,露西德1996年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工作期间,在太空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加美听证会6月14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航宇局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通过卫星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天航空分委员会的听证会,从而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航天员。对大多数国会议员来说,这也是他们首次有机会与“太空客”直接对话。当天菲利普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重点是国际空间站为准备未来长期载人飞行发挥的作用。另外两名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美国航天员亲临听证会现场并发表了载人航天技术能够造福社会以及国际空间站会激发年轻一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最早的马拉松选手要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希腊将军米太亚得,而今这一赛事已跑出地球、跑入太空!在今年4月16日举办的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上,美国女航天员苏妮特·威廉姆斯在距离地球338千米外的国际空间站的跑步机上以正式参赛选手的身  相似文献   

12.
刘念 《太空探索》2005,(7):32-33
今年4月15日,俄罗斯发射联盟TMA-6号飞船,载俄、美、意三国各一名航天员飞赴国际空间站。其中俄罗斯航天员克里卡廖夫担任指令长,他和美国航天员菲利普斯组成的第11宇航组,接替第10宇航组在国际空间站上作一次长期飞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克里卡廖夫完成这次飞行后,将创造在太空累积居留近800天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3.
2月27日凌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航天员亚历山大·卡列里和美国航天员迈克尔·福勒同时离开空间站进行太空行走。这是航天员首次在无人留守国际空间站的情况下出舱,危险系数很大,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为此我们就此次太空行走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问: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最新消息     
美航天飞机升空并与俄空间站对接成功美国东部时间3月22日凌晨3点13分,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3月23日晚上,该航天飞机在距地面近400千米的高空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顺利地进行了第3次对接。美国女航天员飞往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3月22日搭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往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现年53岁的露西德是一个生物化学家,有过4次航天飞机飞行的经验。此次她除了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外,还将帮助她的俄罗斯同事做些“家务”。印度国产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3月21日当…  相似文献   

15.
“唉,我离开了我的宝贝,“我找到了一个新住处,“它在400千米上空,“它的名字叫国际站“但是,宝贝,它是孤独的。“噢,它是这么形单影孤……“五月份我将返回“噢,……耶。”这是美国航天员沃尔兹在国际空间站上创作的一首摇滚歌曲,  相似文献   

16.
陈杰 《太空探索》2012,(7):30-35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31日上午11时42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再入大气层,溅落在距美国加利弗尼亚西海岸约900千米的海面并被成功回收。至此,美国航宇局(NASA)和SpaceX公司的"龙"飞船国际空间站对接飞行试验结束,任务获得成功。本次飞行试验共历时10天,从火箭发射、飞船接近空间站、对接、航天员卸装货物到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再入回收的各个过程进展都比较顺利,同时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本次飞行试验任务确实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并将对美国乃至国际航天领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悉,目前国际空间站出现了食品短缺的情况,站内的美国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和俄罗斯航天员沙里波夫已经被迫开始节食。据美国空间站项目的负责人估计,目前空间站的食品只能维持到圣诞节以后7到14天,此后两名航天员将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国际空间站首批航天员开始集训一组俄罗斯航天员共3人,已开始在莫斯科的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集训,准备到“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上开展工作。其中两名是已被确定为国际空间站第一个机组成员的吉德津利和克里卡廖夫,该组的第3位成员是美国航天员舍培德,他于1996年10月就已在俄罗斯开始训练。中国台湾两公司获制造航天部件资格,宏棋科技公司生产的卫星电脑、胜利公司生产的天线和滤波器,日前得到美方认可,获美国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宏棋公司协理林佳璋说,年轻一代的工程师都非常渴望学习新技术。他们常常自己加班,这样可以学到合约里…  相似文献   

19.
3月12日,国际空间站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站上3名航天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这块碎片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千米处飞过。3月11日夜NASA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确认危险已过后,航天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让航天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飞船可与空间站脱离,把航天员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3日上午8时57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秋林从空间站上成功地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高尔夫表演吸引了世界众多航天迷和高尔夫球迷的目光。本次太空行走是2006年9月第14宇航组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的首次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秋林及其搭档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来说,这分别是他们的第4和第6次太空“漫步”。太空挥杆23日这天上午,秋林及其同伴美国航天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身着130千克的俄制“海鹰”航天服从空间站“走”了出来,在失重状态下,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空间站外部的摄像机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