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普惠公司和俄罗斯艾诺戈麦什设计局已对把俄制RD-170发动机用于一次性使用的美国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用于一次性使用的两级火箭时,RD-170将用在第一级上(见图)。用于航天飞机时,它将代替目前所用的固体助推器。此外,将RD-170作为捆绑助推器同美国航天飞机的外贮箱和航天飞机主发动机(3台)结合使用,也能达到很高的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使用两台RD-170的这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运载器在1986~1987年相继发射失败,现即将恢复发射。由于HM7B低温发动机轴承加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多少会影响阿里安火箭的发射日期。美国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调试又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它的飞行日期也要推迟。苏联将在1988年进行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并要完成其航天飞机的调试工作。印度则也希望在1988年对它的新型运载火箭ASLV进行第2次试验。目前,只有中国和日本的运载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预计中国和日本在1988年要进行多次发射。  相似文献   

3.
Shuttlc-C是一种由航天飞机衍变而来的高运载能力、低成本运载系统,它能将45.4~6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其主推进系统将采用两台或三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在许多方面与航天飞机的主推进系统有相似之处,并将保持航天飞机主推进系统的高可靠性。该系统的研制可利用已有的航天运输系统研制数据库,从而可大大降低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4.
波音将做EELV试验波音公司将用这座试车台开展渐进一次性运载器方面的试验美波音公司准备在今年对使用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的一个推进系统进行一次空投与水上回收试验,以验证在美国空军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运载火箭上使用可回收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美空军为SDI计划发射大推力火箭(HLV)的要求,洛克威尔公司打算将现有航天飞机改造成无人的改进型,即将目前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和助推器原封不动地使用,而将轨道器代之以无人三角翼机(滑翔器).滑翔器同轨道器一样有三台主发动机,背部有较大的有效载荷空间,长为24.4 m.有效载荷为63094kg(轨道而度 278km,  相似文献   

6.
苏联近期展出了其新型能源号-M火箭。该火箭比标准能源号火箭小,它捆绑两个助推器(图1),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也小,且只有一台液氢液氧主发动机(图2)。能源号-M火箭的运载能力为40吨。标准能源号火箭可捆绑2~8个助推器,其芯级有4台主发动机(图3)。运载能力为65~200吨。  相似文献   

7.
作为推动载人飞船研究的第一步,到达低地球轨道的低费用运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降低研制费用的关键因素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降低研制风险。基于以上的程序,一份关于应用起飞助推器的单级入轨(SSTO)火箭发动机运载系统的报告已经完成,而且起飞助推器似乎可以降低技术难度,并且增加研制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可能性。翼艇——一种在水面上航行的有效的运载器,它可在海面上空几米处飞行,速度可达0.4M,由于其负重快速飞行能力及似乎低的技术研制风险而被选中作为起飞助推器。在参考文献4中提到应用同样的运载器可以完成洲际飞行任务,几次常规的洲际飞行将减少操作系统费用。目前的研究包括系统确定、弹道(轨道)分析和接口确定。  相似文献   

8.
国外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运载器等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控制、对接、交会等。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对小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所研制的这类发动机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航天飞机每次发射都会破坏大约1000万吨干流层中的臭氧;而使用液体推进剂的能源号火箭每次发射只破坏1500吨臭氧。因此他得出结论:美航天飞机发射对环境的危害是前苏联的7000倍。前苏联宇航总局负责人称,如果美航天飞机每年飞行300次就会完全破坏掉地球的臭氧保护层。 前苏联的这一分析结论是建立在假定所有发射的排放物都进入平流层的基础上,而且是按一种不可能的航天飞机发射速率推断出来的。美国有关部门曾于1988年宣布: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生成物绝大部分是无害的,或者说其浓度还不足以损害健康和对第三国的安全产生影响。但现在美国对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其它运载器的发射可能对地球带来的危害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航天飞机每次飞行时用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初始爬升推力,使航天飞机与它的有效载荷从发射台上升到约44公里的高度。发射前,整个航天飞机重量由两个助推器支撑。助推器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支承桁架、推力向量控制系统、分离装置、回收系统、电器与仪表六个分系统组成,全长48.5米,直径3.7米。每个助推器的核心部份是发动机,它是迄今已飞行的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且首次设计成为重复使用的。发动机由11段焊接成四个装药段,装药段在制造厂就地浇注推进  相似文献   

11.
波音公司研究航天飞机用液体助推器美波音公司正在研究一种供航天飞机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回收式助推器设计方案。这种助推器有可能取代目前航天飞机系统所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为航天飞机计划节省大量的费用。这项工作是根据美国航宇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一项100万美...  相似文献   

12.
Mart.  JA  辛平 《上海航天》1989,(6):10-12
可完全重复使用的地球入轨运载工具终将扩大现有运载工具如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甚至取而代之.我们已对两种运载工具进行了讨论.一种是单级运载工具,另一种是两级平行燃烧运载工具,它们在起飞时都同时采用烃和氢发动机,到达轨道前,烃发动机熄火,由氢发动机推进来爬升到轨道.在以前的研究中,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是采用氢发动机和双位喷管,喷管膨胀比为40和150.  相似文献   

13.
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分离方法类似于大力神Ⅲ火箭所使用的方法。但是主要由于轨道器的存在,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的设计必须满足某些特殊要求。并列的助推器同推进中的带翼载人航天器进行超音速分离,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3,(3):39-42
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而美国航天飞机尽管尚未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却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自美国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迄今除美国外只有前苏联于1988年进行了一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无人飞行试验。然而,有关可复用运载器的各种设想和研制计划却在各空间大国此起彼伏。可以说,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7月21日5时,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亚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这同时也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毁誉参半的30年历史的终结,世界航天活动从此进入了"后航天飞机时代"。时至今日,航天飞机谢幕已3年多,世界航天活动依旧频繁,天地往返运载器项目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近3年世界航天界在天地往返运载器领域的活动分析,梳理后航天飞机时代世界航天界在天地往返运载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特征,找寻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国际宇航联大会上出现了用于国际空间站维护的新型飞船方案和旨在填补一次性与下一代可复用运载器之间的空白的液体飞回式助推器方案。法国宇航马特拉公司提出的太空拖船由法国宇航正在研制的 ATV 自动转移飞行器派生而来,可用阿里安5、航天飞机或可复用运载器发射,用于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但不用于提升轨道和清走废弃物,可在2008年投入使用。轨道科学公司提出的太空的士多功能飞船采用升力体设计,除货运外,还可运人,因而可不用为空间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6,(7):19-20
美国航宇局6月5日公布了其10个下属现场中心将承担的“星座”探测计划下的工作.以落实布什总统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在2020年前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重返月球的目标。这些工作涉及“机组探测飞行器”(CEV)飞船及相关运载器和着陆器的研制.该局希望在8月底或9月初确定一家主承包商来设计和研制CEV飞船.并由其各现场中心提供大力支持.洛马公司正在同由诺格和波音公司组成的团队竞争这份合同.另外.美国航宇局近几个月来还启动了一系列的合同.以使工业界和各现场中心能开始研制“机组运载器”(CLV)火箭。该火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主级由现役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18.
一、固体火箭航天飞机大型固体助推器飞行成功: 1981年固体火箭最突出的成就是4月份应用两个大型分段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的航天飞机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助推器的直径约为3.66米、长38.1米、装药量为500吨、产生的推力为1225吨,为迄今飞行过的尺寸和推力最大的固体发动机,燃烧结束后,赛奥科尔公司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由赛奥科公司的瓦沙其分公司负责设计、研制、生产和试验。方案论证工作在1972~1974年进行,整机研制工作在七十年代后期展开,至一九七九年做了4次全尺寸静止试车,全部获得成功,确定了技术状态。航天飞机的动力装置有三台高燃烧室压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和两台固体助推器组成。固体助推器与液体发动机同时开始工作,固体助推器先工作结束,分离脱落,减速回收。固体助推器设计时考虑了:(1)航天飞机是载人飞行器,对推力一时间曲线形状有较严格的要求(见图1);要求初始推重比为1.5,工作后期加速度不超过3g。(2)充分利  相似文献   

20.
序言航天飞机由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轨道级、推进剂氢/氧外贮箱和两个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它有三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轨道机动系统和一个货舱。该舱长18.3米米,直径4.6米,可负载29.5吨。航天飞机发射时,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燃烧。当飞行高度到达约50公里时,固体火箭助推器与飞行器分离,以后从海洋中回收。在轨道级进入轨道以前拋下外贮箱,然后利用轨道机动系统达到所要求的轨道。轨道级及其乘员和载荷将留在轨道上执行任务,一般在轨道上停留约七天,需要时,可以延至30天。当任务完成后,轨道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