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近年来国际上航天遥测应用研究角度简介有关遥测技术发展动向,涉及新的飞行试验计划对遥测的要求、靶场遥测应用研究以及靶场遥测设备改造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包遥测有信道利用率高,对用户适应性强等特点。它是未来航天测控系统中遥测体制发展的方向。但它结构复杂,对信道质量要求高,冗余信息多,需要一定的条件。文中指出,我国采用CCSDS分包遥测尚存在下列问题:高水平的测控设备和网络;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增加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地面通信网难以支持;标准配套基础差。建议先做一些预研,为将来使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跟踪国际遥测技术发展,协调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推进遥测技术“三化”(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的进程,提高我国遥测技术总体水平,应建立全国性的遥测信息研究中心和交流网,借以研究我国遥测本业的发展方向;规划遥测系统的三化,促进其实现;进行型号研制资料的归档;进行试验故障的分析研究。此中心的建立已具有实现的可行性,文中对此作了初步分析,列出四项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天遥测技术伴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到创新研制几个重要阶段。历史的经验证明,要想使我国航天遥测技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国际遥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我国航天型号的发展要求。现在正值我国航天遥测的换代时机,为此回顾一下国际遥测技术发展中几个历史阶段的重要特点,总结一下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的重要经验和当前国际遥测技术在几个主要领域中的动向,对确定我国新一代航天遥测的主要目标和展开必要的预先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值得研究的遥测技术概念张国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一设计部100076)我国航天遥测技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先后研制并应用了五代遥测系统。在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明显时代痕迹和我国特点的遥测技术概念。这些概念集中的固化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就八十年代可编程遥测系统的特点作了说明,指出:八十年代遥测地面站的一个重要技术标志是全实时处理数据,具有接受多数据流的能力。在弹上,则发展智能化的弹上系统。不断提高码速率是一个发展趋势。要不断提高遥测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然后对先进的并行处理数据流结构全实时可编程遥测地面站、ADS—100遥测前端机、LDF—100专用数据处理计算机等作了较细的介绍。最后,就发展我国遥测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遥测系统对于评定航空航天飞行器飞行试验结果、故障定位、健康监测和趋势预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高码率遥测体制、双向通信及网络化遥测等需求不断增长,美国靶场司令委员会(RCC)下属机构靶场仪器组(IRIG)将遥测网络系统TmNS纳入到IRIG 106标准中,代表了下一代遥测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介绍TmNS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TmNS的概念定义、典型架构、分层模型和网络数据消息、系统配置管理、时间同步、服务质量QoS、路由、源选择、安全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结合我国遥测技术发展现状,总结其对我国遥测技术发展的启示,并对TmNS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航天遥测信道编码系统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道编码增益、信号检测方式、编码门限、卷积码与信嗓比S/N的关系、RS码单独使用等方面较全面的讨论了航天遥测采用的信道编码时,系统设计中一些基本问题。最后,指出了采用信道编码的现实性,并提出了我们对航天遥测系统采用信道编码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可用于载人航天遥测的各种调制体制的基本性能,全面比较了QPSK、OQPSK、MSK、GMSK四种体制。最后提出了选择载人航天遥测调制体制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航天磁带记录遥测系统的组成、基本工作理和主要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1.
航天飞机空间站出现,使空间飞行器遥测系统从简单的硬件设备发展到完成数据采集和格式化处理等任务的复杂计算机应用系统。文中简述了航天飞机空间站遥测总体设计遇到主要问题:信息类型多,有较多的传输动态成分;码速率高,较宽的地址分配;计算机在遥测系统中应用,使数据采集和数据传送发生了分离,数据采集仅是计算机各种服务功能之一,通讯已转为大量用户之间进行的计算机—计算机通讯;空间站的传输和通讯包括人与人之间通过声音、图象和工作站之间作用;为了共享资源,全球复盖通讯,要求实现天—地—空多目标的同时测控,也面临国际间大合作和标准化问题,以及频谱利用和管理等问题。最后,对发展我国的航天遥测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简述传感器技术对发展航天的意义,回顾40年遥测传感器在研制和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航天遥测遥控专业技术组的挂靠单位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在杭州  相似文献   

14.
遥测精度的基本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导弹航天试验场工程应用的角反出发,对遥测粗度涵义、基本假设、时间应标精度和幅值精度等提出了看法,并选择10类典型遥测参数进行了精度估计.从而得出了我国导弹航天试验场遥测系统精度基本满足用户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0月25日至28日,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暨航天遥测遥控专业技术组学术会议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主办,并作为五十周年所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会上,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艳华作了遥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的报告,指出了航天遥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讲述了遥测体制的研究与发展,介绍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在遥测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的遥测技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彭晓波主任讲述了国外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了我国一次性运载火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弹载遥测传输设备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三个阶段对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弹箭遥测传输设备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阐述了遥测传输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技术应用与发展,总结现阶段遥测传输设备的技术状况,并提出未来几年弹载遥测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光学测量、雷达测量、遥测是靶场最基本、最典型、最可靠的三大测量手段。在靶场试验测量中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我国靶场遥测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靶场遥测技术和事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记载着几代靶场开拓者集体艰苦奋斗创业的光辉史。文中真实客观地追述靶场四十二年来的遥测事业的发展史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①国际遥测地面站发展概况②高 G 炮弹遥测③美国(?)控站④印度和台湾省遥测技术的新近发展情况。文中指出,遥测发展的趋势是以 PCM 系统取代 FM/FM 系统,可编程特别是总线制的可编程遥测系统是新发展的主流。采用并联处理数据流,由于事后处理转向实时处理国际遥测地面站的开发方向。高 G 遥测方面,国外已达到50000g,西德领先,但目前还没有规范化。飞机测控站有灵活性、快速性和廉价等优点,在美国已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改善中,最后,介绍了印度和台湾遥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遥测是获取试验数据、确保试验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航空、航天、军工试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飞行试验遥测大部分遵照国际遥测标准IRIG 106,我国现行的遥测标准(国家军用标准GJB 21)也基本上参照了IRIG 106。在介绍最新版国际遥测标准IRIG 106-15更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国际遥测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程需要采集大量数据,“九五”期间,我国遥测数据率将达到10Mb/s,遥测数据检前记录带宽已非届时可用记录介质所能支持.唯一的出路就是采用数据压缩.本研究探讨航天遥测数据的无损压缩方法,以降低遥测地面站记录设备的带宽要求,节省遥测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根据对“CZ—ZE”和“CZ—3”406MB遥测记录数据的实际统计特性,选取了不带量化器的差值脉冲编码调制(DPCM)压缩算法.以零阶预测,通过反射型熵编码器,利用简化的截断Huffman码表,编制了实用化的压缩编码/解码恢复软件,将上述遥测记录数据压缩到31MB,平均后的实际压缩比为13.80,有效压缩比大于2。在486-DX2/66微机上用高级语言编程实现,即使在最坏情况下,平均压缩一个数据样本所需要的时间也小于10μs.全部应用程序(包括辅助软件)均集成在一个“遥测数据压缩软件包”中,通过菜单集中调用,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