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性能、轻质量、小尺寸的上面级动力系统可以为整个任务节省更多的质量和空间,从而增加有效载荷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动气动增压装置的多次启动姿轨控一体化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由主发动机系统、姿控发动机系统、一体化供应系统等组成。该动力系统的系统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姿控发动机与主发动机可通过共用贮箱实现推进剂的一体化供应; 主...  相似文献   

2.
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介绍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特点并分析了新型发动机系统关键技术,开展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研究,掌握了主要组件设计技术,获得了活塞泵增压系统仿真特性。  相似文献   

3.
国外空间攻防武器动力系统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空间攻防武器动力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国外发展情况以及突破的姿/轨控发动机及阀门、贮箱、系统增压等关键技术,并对未来向轻小型化、快响应、高性能、预包装、低冰点、凝胶推进剂和无毒化等方向发展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试验运载器在姿控动力系统空间布置紧张、控制力臂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初始起控阶段大初始姿态偏差及气动干扰条件下的稳定控制,以及有效载荷释放阶段的多通道多次连续大角度调姿控制,给姿控系统的设计造成了困难。为此,通过鸭式直接力控制方案设计、多通道连续大角度调姿方案设计等技术,设计出了满足任务要求且性能良好的姿控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末修姿控动力系统与控制系统一致性和协调性检测而研制的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能实时检测并显示末修姿控动力系统根据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按时序动作的情况,从而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判断数据,确保了末修姿控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末修姿控系统极性检测仪使用方便,操作界面简单,可自动记录、保存检测数据,并可离线浏览、打印,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仪器内部嵌入控制信号模拟线路,可自动进行模拟自检测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投入,其便携式、小型化设计更适应了机动、灵活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应用需求日趋迫切,基于液氧/甲烷(LOX/LCH4)发动机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面向某型运载火箭对一级返回辅助动力系统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电动泵的主辅一体化液氧甲烷系统方案和独立挤压式液氧甲烷系统方案,开展了方案比选和应用优势分析,并介绍了液氧甲烷轨姿控发动机和低温表面张力贮箱的研究基础,以及国内首款液氧甲烷轨姿控推进系统集成演示试验情况。液氧甲烷辅助动力系统可以实现全箭推进剂的统一和无毒化,助力运载火箭走向高效及完全可重复使用。选择切实可行的“分步走”策略,优先开展挤压式液氧甲烷辅助动力系统的工程化研制与飞行应用,逐步实现基于电动泵的主辅一体化液氧甲烷辅助动力系统在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低温上面级等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恒压式姿控发动机增压气体的绝热节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和计算了氮气增压过程中的结构降温,膨胀降温和节流降温,综合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对增压气体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飞行遥测数据可知,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控制器在贮箱增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宁敏 《火箭推进》2009,35(1):59-62
针对小推力姿控发动机试验,采用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先进PID控制器,用于贮箱增压系统的入口压力调节。介绍了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途径、算法结构。该算法经过模拟系统试验,可达到系统要求的快速响应和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技术(IVF)是实现上面级等航天器长期在轨的新技术思路。通过将液氢液氧长期在轨产生的蒸汽与内燃机技术结合,实现贮箱增压、排气、姿控、沉底、发电功能一体化,减小航天器系统质量,增强任务灵活性。回顾了IVF模块设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IVF的技术优势,与燃料电池技术、蒸发量控制技术对比分析了IVF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不足,提出了研究气氢气氧内燃机技术、IVF模块方案设计、系统仿真等关键技术的建议,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庞军 《火箭推进》2003,29(4):12-17
潜射弹道导弹对轨姿控发动机结构小型化、使用维护性能和贮存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各种轨姿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它们在潜射弹道导弹上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并结合我国轨姿控发动机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未来我国潜射弹道导弹轨姿控发动机发展前景和需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延迟对拦截弹制导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拦截弹在末制导段拦截战术弹道导弹(TBM),本文分析了拦截弹制导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导引头信息处理延迟、制导控制指令延迟和执行机构响应延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在拦截弹弹道修正和姿态控制规律的基础上,考虑拦截弹与TBM的初始位置偏差、导引头测量误差和弹道控制执行机构推力偏差,完成了不同制导控制延迟条件下拦截弹拦截TBM制导精度的六自由度Monte-Carlo仿真计算。根据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拦截弹拦截TBM目标的制导精度与制导控制延迟之间的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卫星GPS组合姿态确定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GPS定姿技术作为卫星高精度自主姿态确定系统的备份,可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在小型和微小卫星上采用GPS定姿技术,保证在满足重量、功耗和其它技术指标的条件下,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全面满足任务要求。本方案为探索当今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基本型的研究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SZ-7伴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及在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朱振才  张锐  陈宏宇  张静  万松 《宇航学报》2011,32(3):495-501
中国SZ-7飞船伴星(BX-1)姿态控制系统已在轨正常运行一年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至2009年10月所有部件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在轨运行期间伴星控制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特性,与同类卫星控制系统相比,伴星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多任务、高安全性、高机动性等特点,分析并总结伴星姿控系统对于丰富小卫星控制系统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今后类似小卫星平台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现导弹快速机动响应的关键部件,固体姿轨控发动机的性能需要通过动态多分力测试评价,但由于推力测试台结构复杂,对测试数据补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双模态阻尼补偿法开展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推力补偿研究,通过脉冲激励试验获得了主要模态参数,并对脉冲激励和发动机冷流试验数据进行补偿,验证了双模态阻尼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双模态阻尼补偿效果优于单模态补偿,可以有效恢复动态推力信号。所建立的双模态阻尼补偿,在姿轨控发动机研制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颢  葛升民  刘付成  倪祖良 《宇航学报》2006,27(6):1248-1253
反作用飞轮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执行元件,提高飞轮系统的性能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反作用飞轮力矩模式反馈补偿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建立了反作用飞轮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摩擦力矩干扰和速率测量噪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馈补偿控制的设计。理论分析证明,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能够精确复现力矩输出指令。运行结果表明,在复现力矩输出指令精度方面,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优于电磁力矩控制的飞轮系统。特别在克服过零力矩干扰上,应用反馈补偿控制的飞轮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更远、更复杂的人类空间探测任务要求航天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航天器的容错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航天器姿态系统的容错控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的成果,重点分析了利用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理论开展容错控制的进展,并分别阐述了采用不同技术途径发展容错控制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高压RC延时控制的高低压驱动电路,用于姿轨控发动机燃气阀控制。在闭合的启动阶段对线圈施加高电压提供大电流,加速电磁阀闭合;闭合的保持阶段施加低电压维持较小电流,保证线圈安全,降低功耗;开启阶段加速线圈电流泄放,提高开启速度,满足了发动机快速关断和开启的要求;信号电路和功率电路相互隔离;RC电路作为高电压延时器件,只需1路控制信号,电路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AOCS)的地面测试系统──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卫星控制系统地面测试设备。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实时性强,操作方便,易于及时发现问题。该系统已圆满地完成了系统试验,整星综合测试及靶场测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迭代学习观测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宇  张迎春  沈毅  贾庆贤 《宇航学报》2012,33(8):1080-1086
针对卫星在轨运行时存在执行机构故障和空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迭代学习与未知输入观测器(IL-UIO)相结合的鲁棒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继承了未知输入观测器干扰解耦优点的同时,运用迭代学习技术,利用前一时刻姿态角速度偏差和IL-UIO输入来更新当前故障信息,实现了执行机构的在线故障重构.进一步基于Lyapunov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设计的IL-UIO鲁棒稳定性和姿态角速度偏差一致有界性.最后,建立卫星闭环姿态控制系统对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