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寒意瑟瑟,被厚厚冬衣挟裹的我们渴望如候鸟一般,飞向阳光宠爱的地方。攀枝花,我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城如花名,鲜红、火热、炽烈,也如那高悬的太阳,即使在冬日里也是阳光明媚。攀枝花的阳光,就如一张温暖的请柬,带着我们奔向那里去享受阳光。  相似文献   

2.
孙谦 《西南航空》2013,(10):100-107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用水墨在宣纸上成就了国画丰富的精神力量和人文精神,而在地球的另一方,人们却用松节油在麻布上调制出了油画那绚烂而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杨光 《西南航空》2006,(1):46-5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厚黍沉着的大地被造就出万千姿态:远看如茫茫大漠里兀立的残存废墟、如刀削斧劈的万仞绝壁;近看则似整装待发的威严武十、似直指蓝天的森森利剑……元谋土林兼具峥嵘嶙岣、宏伟壮观,阳光下,裸露的土地呈现出令人炫目的幻彩![编按]  相似文献   

4.
卓惠 《西南航空》2009,135(5):48-55
四川泸州分水岭一地.自古就有生产油纸伞的传统。 在这个春天阳光翻过瓦楞的一个早上.油纸伞的第六代传人、现年52岁的毕六富.一如他的祖辈一样。已经在他家有天并的老宅堂屋里忙碌好一阵子了:灵巧而快速地将一张张拓印有花纹的红纸片粘贴在伞架上,不一会儿.一把红纸伞就颇具有雏形了。然后他将纸伞对着初阳仔细地检查起来.我这才发现,  相似文献   

5.
唐傲  杨桦 《西南航空》2005,(10):26-34
为了那摇不断的虔诚,为了那搅不散的梦境,为了那捂不热的冰峰,为了那撇不下的绿茵,每年冬季,各地藏胞如涓流汇为江河般源源涌入云南德钦县,因为那里有他们魂牵梦萦的梅里雪山,“梅里”藏语即“神奇”,该山与果洛的阿尼玛卿,那曲的念青唐古拉及阿里的万山之王冈仁波钦合称藏区四大神山,在藏族人心目中,梅里是座永远让人敬畏的灵性之山。  相似文献   

6.
苏笛 《西南航空》2009,(11):100-105
走进东川,恍惚走进凡高的画里。东川的阳光突然照进我的眼帘,一片如凡高绘画中的大地迎面扑来。我置身于广阔无边的田野.空气中充满了让人目眩的光线。起伏绵延的山丘之上,碧绿的洋芋地或青稞,金黄的油菜花或麦地,间或裸露着一片红土.点缀着各色的野花,相间搭配成斑斓的色块。田埂清晰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油画般的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7.
《西南航空》2005,(2):106-106
前两次在机场路往返的途中.被一片绿树掩映的建筑所吸引.很想看看.那阳光下绿树中闪耀的生活.因为时间匆匆.都未能停留脚步。岁末的一个下午.携同妻子与五岁的小儿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8.
张岚 《西南航空》2004,(4):88-88
夏来了,郁郁葱葱的世界里灿烂的阳光把青春的魅力撒播给了大地上的一切。我们挣脱了春的慵懒怀抱.开始尽情的狂野,古铜色的皮肤,划出最美丽的风景线。望着大街上、阳光下那一个个时尚、靓丽的美眉.如清风拂面.心里漫漫的暖。惬意中.不禁软绵绵的思.而那阵清风却不识趣的卷起了心底的落叶……不由得想起一位故人,心情也由之改变,无限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常湖川  余茂智 《西南航空》2009,134(4):50-57
深灰调子、疏阔高大的古老建筑前,屏气凝神、着各色衣衫的乡人围观中.腾跃彩龙如曼妙少女随风而舞的飘逸裙带;而虚幻了的龙影仿佛一枚汉代的龙纹.高古而悠远。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见湖川先生这幅拍摄于四川罗泉古镇的图片时,便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热闹的场景.因为在慢速快门展演的某段时刻里,那浓郁的民俗画卷竞仿若一阵山野和风拂来的一则遥远故事——那是古籍里可以徜徉的历代吗?  相似文献   

10.
严晓芸 《西南航空》2010,144(2):88-93
感冒初愈,在不见阳光的冬日翻看灿烂的欧洲照片,一股暖流从发根直入脚底,温度膨胀着血脉,心颤颤地怀念那片无比纯粹的天空蓝和一米米热烈拥抱过的朝阳夕阳。  相似文献   

11.
侯莫陈 《西南航空》2012,(12):44-48,50
云海茫茫 从黄山山脚汤口镇换乘景区巴士前往云谷寺,在云谷寺乘缆车。坐上缆车环顾四周,未发现雪的迹象,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山上有没有下雪。随着缆车不断上升,松树上、山坡上,可见一些积雪。不想,缆车一下又进入了一片云雾中,什么也看不见。冲出云雾,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本灰蒙蒙的天被蓝天所取代,零星的小雪变成如堆如积的白雪,如削的石壁因阳光的照射而有了几分生气,两旁山峦一峰高过一峰。缆车在峰峦上滑过,脚底下不是松林覆雪,便是沟壑披雪。云雾在山间弥漫,时而山峦尽没,时而峰尖突显。此时,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相似文献   

12.
余茂智  苏绍祥 《西南航空》2010,149(7):66-71
就在不久之前.应邀参加一次小规模摄影作品展.摄影家苏绍祥先生一副题名为《村头》的摄影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视线:午后绿荫蔽日的竹林下.七八名村妇正围坐一起.一边摆着龙门阵.一边巧手飞舞地编织草辫:而带顶光的侧逆光,打在夏风中徐徐飘飞、层层叠叠的竹叶上.那漂亮光斑渲染出来的浸透了阳光的绿意,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气候的形成,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有关。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有着与别处不同的气候特征,也有着别具一格的气候风情。这些地域因此而被贴上了独特的气候标签,比如重庆因为雾多被称为“雾都”,拉萨因为充足的阳光被赋予了“日光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九月 《今日民航》2013,(6):26-30
宣纸是中国手工纸中的翘楚。它纤薄柔软,却有着纸寿千年的盛誉;它看似平淡,却拥有被称为"永不泄密"的制作过程;甚至,它还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书画风格的变迁今天,在它的故乡皖南泾县,遵循古法的手工宣纸在几经沉浮后,又顽强地走上了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5.
白夜     
冯立 《西南航空》2007,109(2):104-106
成都的冬夜,寒冷而潮湿,让人倦怠退缩,我常常在不自觉中陷入一种催眠状态。在梦里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了那片旷野。冬日的清晨,浓雾弥漫着旷野。一棵巨大的圣诞树散发着眩目的光芒,是上帝送来的礼物,亦或是外星人留下的残迹,还是……我迷惑了。伫立在田野中央,粘稠的白雾在空中如纱般缠绕、飘散,我梦游般移动着脚步,如行在云间。越来越多的人物出现在眼前,越来越多的幻境开始涌现。或歌或舞,或笑或哭;或如木头般静静耸立,或如魔兽般疯狂起舞……雾似乎也越来越浓了,远远  相似文献   

16.
黄蜂筑巢     
周涛 《今日民航》2012,(5):118-118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里面就蠕动着一两只。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在黄蜂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住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相似文献   

17.
聚会中有桑娜央金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刀她会同大家一起即兴演唱.所有的人都会快乐地沉浸在她那天籁般的歌声之中。虽然以前在些歌碟如《雪域格桑花》、《唐古拉风暴)中听过她的歌,但现场的清唱让人听来更觉亲切。  相似文献   

18.
雨蔚 《西南航空》2009,(4):20-2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天是游湖的最佳季节。因此,趁着这美好时光,让我们去湖边,江中,在一江的春水中,在两岸的红桃绿柳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份似水流年的快乐。闲时,家人或好友共坐于湖边,或垂钓,或赏鸟,或野餐,或听一曲丝竹,或唱一首田歌,或看烟柳云起,或看夕阳晚照,那既是一种生活,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温情及浪漫。风和日丽的日子,泛一叶扁舟,荡漾于湖光山色中,让情谊在如酒的春风中慢慢沉醉。  相似文献   

19.
林风 《西南航空》2008,121(2):74-80
关隘是战争的产物,这种用泥和石块筑就的军事璧垒大都矗立于冲要之地,且常被置于冲突双方的风口浪尖。关隘中最著名的要算长城了,这座绵延万里的城关实际上已成为游牧部族与农耕社会剧烈冲撞的历史佐证。中国的西部曾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这里也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各种文化,地域和民族间相互碰撞的历史舞台,一座座关楼在这片苍茫大地上拔地而起,饱经战火的躯体伤痕累累,血迹斑斑。随着历史格局的演变和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这些巍巍雄关如失去阳光的花朵般蜷缩在历史的阴影里慢慢枯萎,有的甚至已湮没于漫漫黄沙之中,但谁也无法掩盖它们那段显赫的曾经,因为,这些古老的城堞代言着一段无法割裂的过去,代言着一部刀剑铿锵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尤余  钟庭玉 《西南航空》2007,(9):102-104
在这火热的炎夏时节,说起水龙,我昏沉的记忆陡然鲜明起来:伴随着阵阵喧天的锣鼓之声,条条彩色的巨龙飞奔入场,瞬时间,水枪水瓢,水盆齐上阵,阳光之下.古老的街道是水柱,水浪、水花飞舞的闪亮世界.而游弋于人头攒动之间的巨龙、跃、滚、翻、转、首尾相顾,势如条条蛟龙逐日出水,那场面真是奔放而热烈,欢呼之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