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导弹威胁与导弹防御殷兴良张万斌一、国外导弹防御思想与技术的发展在空袭与防空之间不断增长的矛盾对抗中,防空导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国防空导弹目前已演变形成了按空域配套的四个系列: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中低空中近程防空导弹,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以及便携式防...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防空导弹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 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仅可以反飞机、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还可以抵御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的攻击,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采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典型局部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战绩,进一步证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价值。 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战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人预计在今后10年内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需求将占整个防空导弹总需求量的65%。可见,便携式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国土、要地和野战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跃青 《上海航天》2011,28(4):33-37
对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初制导进行了定性研究。根据期望前置角,讨论了导弹发射出筒后的侧向力控制方案,给出了发射时下沉的补偿措施。分析了俄制针式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初制导系统的控制律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在近年来发生的战争冲突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美国的尾刺导弹在阿富汗战场上大显神威;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损失的飞机近半数是被伊拉克士兵用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是前苏联的箭3和针两种导弹,也就是西...  相似文献   

5.
对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外主要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各自的技术特点。给出了美国Stinger系列、俄罗斯Igla系列、法国Mistral系列、英国Starstreak系列和瑞典RBS-70系列导弹等具代表性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的总体中减阻与增程;制导控制中导引头灵敏度提升、信号处理方式改进、抗干扰能力提升与多光谱探测技术应用,初/末制导研究,新型舵机和控制方式应用,综合措施抗干扰;引战中小型化近炸引信应用、战斗部毁伤能力提高;动力中发动机性能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应用、推进剂消烟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低成本、抗干扰、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多平台扩展使用等发展方向。研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跃青 《上海航天》1993,10(5):31-36
较详细介绍俄罗斯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针”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各舱段的组成和功用,以及整个武器系统的特点。给出了导弹的布局图、速度特性图和机动过载曲线图。最后分析了“针”导弹跻身于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行列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博福斯公司的便携式RBS70导弹,现已发展成RBS70防空导弹系列,除基本型便携式外,还有车载型,直升机载型和舰载型。本文通过文字和图表分别介绍各种型号的RBS70导弹。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跃青 《上海航天》1998,15(1):53-58
简要地回顾了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的出现背景和演变历程,介绍了武器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并对此类导弹的改进更新方向和发展前景作了估计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发展5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研制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那时,最小的导弹就是重10到14公斤的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美国先对反坦克导弹的手控有线制导系统是否可用于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了研究,但不久便摒弃了这一方案,转而采用被动红外制导体制。...  相似文献   

10.
郭战兵 《上海航天》1998,15(4):51-61
在介绍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导引头的功能、结构、作用原理及对各部件的要求的基础上,以法国“西北风”和俄罗斯“针”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为例对导引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探测系统的光学系统、调制方式、制冷探测器等部件的描述,论述了该类导弹的探测原理、跟踪控制信号的形成原理和跟踪原理。给出了跟踪信号的形成公式和控制信号公式。最后展望了该类导弹的红外导引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战略导弹飞行试验发数问题入手,说明了验前信息的重要性,而统计试验法是一种提供验前信息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回顾了苏联和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功态;介绍了统计试验法;并对在战略远程导弹精度鉴定中应用统计试验法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较深入的讨论;最后建议在未来的战略远程导弹精度鉴定中采用该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飞行训练弹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研制半主动雷达寻的空空导弹训练弹的必要性,提出了训练弹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及关键所在,在分析导弹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指出必须提供具有逻辑功能的模拟信号和故障设置。通过举例对准备程序和点火程序逻辑功能电路的探讨提出了训练弹电路设计方案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倾斜转弯(BTT)控制技术的综合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斜转弯(Bank—to—Turn简称BTT)技术是一门新的控制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外已开始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地介绍了BTT控制技术的发展史,目前研制的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同时评述了BTT控制技术的优缺点,主要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开展BTT技术应用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横流影响的潜载导弹近筒口点火瞬态流场变化情况,建立多相流数学模型,考虑空穴模型,基于动网格技术,实现了潜载导弹弹射出筒、近筒口点火方式发射过程尾空泡的演变过程以及弹体、固壁的压强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筒口效应导致固壁各处的压强阶跃;近筒口点火后,尾空泡不断的颈缩、膨胀导致压强脉动,但不会产生断裂和回击现象。在筒口气团闭合后点火对筒口产生更大的压强脉动,有可能对固壁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沿惯性弹道飞行的弹道导弹突防常用的几种弹载干扰装置,简述了这几种干扰装置的用途和特点,分析了使用时可能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每种干扰装置的用途和特点,说明了弹载突防干扰装置工作时与弹头之间应该具有合理的空间分布关系,并指出了一些干扰装置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导弹武器模块化设计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恒  蒋毅  鲍福廷 《火箭推进》2004,30(6):36-41
阐述了模块化的基本思想及特点,介绍了目前模块化技术的发展状况,重点讨论了在导弹技术领域实施模块化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在我国导弹武器系统中实现模块化设计、生产的一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介绍了制导精度分析的方法及其有关问题和工具误差模型系数分离的意义。为保证制导精度指标,进行制导误差分析和提高制导精度,探讨在我国国情下实现误差系数分离的途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智能化导弹所设计的导弹智能控制系统应能够充分利用战场信息,自主而准确地生成控制指令完成目标打击。首先建立导弹控制系统模型,并在特征点处设计符合性能要求的PID控制器。在深入分析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结构与训练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仿真数据对RBF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将其训练结果直接作为俯仰与偏航通道的控制器。而滚转通道为典型的2阶系统,可采用滑模控制律,并利用RBF网络实时逼近外界非线性干扰项以提高滑模控制器的性能。通过某型倾斜转弯导弹六自由度仿真说明了本文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以制导雷达研究的全过程现场信息为基础,应用可靠性增长模型(AMSAA)来评定某型制导雷达的可靠性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应用可靠性理论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李庆波  陈钊  谢文龙 《宇航学报》2019,40(12):1431-1437
针对旋转导弹舵系统在偏转过程中出现的相位滞后和幅值畸变,给出了一种在线自适应补偿方法。介绍了旋转导弹的控制原理,并对其等效合力畸变的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对传统的补偿手段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基于精确模型的等效合力自适应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输入信号和实际输出之间的偏差形成闭环反馈,通过合适的补偿算法实现对等效合力大小和方向的准确补偿。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对比分析,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