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在“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导弹舱里,并列布置着两排垂直的导弹发射筒,每排;2个。导弹发射筒的长度略太于压力壳的直径,因此导弹发射筒突出在压力壳之上约0.78米,这样便要求上层建筑有一段呈平台形状的结构来覆盖24个导弹发射筒。“俄亥俄”级潜艇的压力壳直径之所以定为l2.8米,主要是考虑到在该级潜艇进入批量生产的;989年,要在艇上装载长度为13.41米的“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俄亥俄”级潜艇反应堆的后方布置有几台辅机装置.空调装置.淡水制造装置以及应用面很广的艇上修理设备。这些舱室与核反应堆之间是涡轮机室,涡轮机利用来自核反应堆的热水释放的能量所转换的蒸汽驱动艉轴。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海军的战略系统项目在俄亥俄级潜艇上成功的进行了"三叉戟"ⅡD5导弹试飞。本次试验的导弹没有装备弹头,旨在验证导弹的作战可靠性、精度和性能。试验在南加州海岸的太平洋试验靶场进行,是作战演示和调整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展示弹导导弹核潜艇艇员和武器系统已经准备就绪。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哈尼称,可靠而有效的核威慑力对于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国防部和联合造船公司将签署合同,建造五艘955A项目北风级战略核潜艇,该艇将装备数量更多的核弹道导弹。据俄罗斯政府军事工业委员会称,每艘潜艇都将能够携带20枚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4.
正美海军战略系统项目办公室近期宣布将授予洛马公司一份价值218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2017财年的"三叉戟"导弹的生产。对于像弹道导弹这样的长周期项目,为了确保工作进度,资金必须提前到位。"三叉戟"导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主要在俄亥俄级核潜艇上使用,射程为4000至7000英里,在1990年首次部署,预计将一直使用到2027年。美海军目前有14艘  相似文献   

5.
黄总,您好!非常高兴您就战略核潜艇设计思想的有关问题接受采访。为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潜基弹头,战略核潜艇的设计有两种思路。一是在一艘艇上装尽量多的导弹及弹头;二是把潜艇的指标订得低一些,现实一些,转而去增加艇的数量。您对此如何权衡?  相似文献   

6.
于蓝 《太空探索》2014,(7):47-47
美国海军于6月2日在大西洋海域利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发射了两枚不装备弹头三叉戟II D5导弹,这两次试射是自1989年导弹定型以来的第149次和150次成功飞行测试,创造了大型弹道导弹新的可靠性记录。美国海军利用导弹的飞行测试监测导弹性能,以及核潜艇大修后部署的作战能力。测试用导弹上装有一系列安全装置和飞行遥测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正>不久前,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首艘955A型(北风之神级)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弹道导弹核潜艇离开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船厂,开始了新一轮试航。这艘2017年11月下水的俄罗斯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在此次试航中首次曝出了高清照片。它与955基本型核潜艇相比,最直观的变化是导弹舱和艇体融合更加完美,取消了"龟背"。那么,核潜艇"龟背"  相似文献   

8.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谈海军核潜艇 核潜艇的研制设计是从1959年开始的,当时先由海军修造部核潜艇总体组提出了方案的构思。后来由于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和科研力量不足,1963年3月,经中央专委批准,决定先集中主要的技术骨干力量,重点对核动力、艇总体等关键项目进行研究,待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时,再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二次战后,美、苏参考德国XXI型潜艇各自发展潜艇。后来美国“大青花鱼”(Albacore)水滴型(tear drop)潜艇与“鹦鹉螺”(Nautilus)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促成美国设计风格的形成。俄国采用双壳体、大储备浮力、双桨推进、艇艏水平舵。美国则采用单壳体、单桨推进、周壳舵。俄国双壳体储备浮力都在30%以上,抗沉性佳,美国“洛杉矶”级只有14%。双壳体的舷间空间大,可装载很多设备。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有着庞大的核潜艇部队能而声名显赫。在众多型号中,有一型核潜艇却鲜为人知,它便是俄罗斯的“塞拉”(Sierra)级(也称S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可以说俄罗斯庞杂的核潜艇家蕨中最神秘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俄亥俄”号“俄亥俄”级核动力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原舰号为:SSBN-726)于日前完成了改装工程,即将在近期按计划进行海上测试。美国海军共计划对4艘“俄亥俄”级核动力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实施改装,它们分别是:“俄亥俄”号(原舰号为:SSBN-726)、“密执安”号(原舰号为:SSBN-727)、“佛罗里达”号(原舰号为:SSBN-728)以及“佐治亚”号(原舰号为:SSBN-729)。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英国皇家海军多次对现役的核潜艇进行改进。2004年年底,在“特拉法尔加”号核潜艇安装“战术战斧”武器控制系统,使海军英国拥有第1艘可发射“战术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潜艇。英国皇家海军共定购了64枚该型导弹,并第2年5月在美国附近海域成功进行了首次“战术战斧”导弹的发射试验。2005年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成功试射“三叉戟”Ⅱ导弹。但近年来.随着英国国防力量的裁减和国防预算的削减.导致了新型核潜艇设计和建造需求与保持基本核潜艇工业基础能力之间发生矛盾,也影响英国基于核潜艇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为此.英国国防部委托兰德欧洲公司调查研究英国核潜艇工业基础的规模和能力.并从战略层次审视未来15年英国造船工业发展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8月12日,俄罗斯顶级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演习中沉入北极巴伦支海底,在世人的注目下,几度救援工作都以失败而告终,“库尔斯克”号和艇上的118名官兵将以永久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针对中小国家的需求推出了一种价格低、性能独特的小型海军舰艇——“幻影”级隐身导弹艇。 “幻影”艇长56.9米、艇宽13米、吃水2.65米;满载排水量550吨;动力装置为2台燃气轮机,采用双驱动轴;艇员编制为44人。该艇具备极好的适航性,可在8级海况下正常巡航,艇上的武器系统在5级海况下可正常使用。该艇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即使在类似印度洋的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5.
对于苏联海军庞大的水下潜艇舰队,美国海军除了建造大量的“洛极矶”,级攻击核潜艇与之抗衡外,美国海军水面舰队的“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也是美国海军反潜力量的重要一环,该级舰建造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大量建造的“桑拿”级与“基林”级船驱逐舰已屈服役年限,但是越战吞掉大量美国国防预算,故美国不可能以一替一的方式购买新舰,故最后以高、低搭配,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与“佩里”级护卫舰相互搭配,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舰母战斗群最主要的护航舰种。  相似文献   

16.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问世虽然晚于陆基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但后来居上,已逐步成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在国家军事实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安全乃至世界和平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弹道导弹核潜艇之所以成为当今显赫的重要战略兵力,世界战略核武器之所以加快向海洋转移,是因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有着与众不同的作战效能和非凡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7.
近20多年来,W-76核弹头一直被视为美国战略核武器库的主力,美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核潜艇上就携带运载此类核弹头的导弹。W-76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当年开发这种弹头的初衷是要能快速有效摧毁敌人领土上的各类重要目标。美国目前拥有多少W-76核弹头外界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卫星的监视设备能够透视到水下潜艇,使反潜战(ASW)向新的目标发展。据美国《航空时代》杂志报道,苏联已经掌握了从卫星观测海底的技术,苏联的宇宙1870/A1maz雷达卫星最近成功地在深度为几百英尺海中捕捉到潜艇的图像,并将这一事实公布于众。该情报一旦公开,美国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隐蔽性非但没有保证,而且组成美国核战略的三大支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机载巡航导弹和潜艇弹道导弹)之一角将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导航卫星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应用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茂良 《国际太空》2000,(10):14-17
自美国军方于 196 4年正式启用导航卫星系统以来 ,导航卫星在美国的军事战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到 80年代中期 ,导航卫星主要为战略核潜艇等部队服务 ,发挥战略支持作用。进入 80年代后期 ,随着新导航卫星系统的建成 ,导航卫星的军事应用范围大大拓宽 ,从大型轰炸机到单兵都在使用卫星提供的导航定位信息。由于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越来越重视精确打击 ,导航定位卫星已经成为美国高技术作战中不可缺少的支柱。1 美国现役导航卫星概况1.1 “子午仪”系统“子午仪”系统 (Transit)是美国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 ,它利用多普勒频移和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金萍 《飞碟探索》2001,(4):26-28
1999年 9月,俄罗斯海军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里出事沉没,艇里118名官兵全部不幸遇难。据报道,得到挪威协助的打捞遇难官兵遗体的工作因出事海域风大浪急, 又进入寒季而被迫于 11月 7日停止。这次海难事故震惊了全世界,至今,俄罗斯和欧美各 国对事故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该潜艇内部的鱼雷舱发生爆炸而引起灾难,也有说是“库 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因受到国籍不明的核潜艇的撞击而沉没入海底……真相究竟如何,尚待 时日。这里说的是发生在过去的“幽灵潜艇”之谜。 5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 两国在波涛汹涌的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