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设计在轨寿命2年。天宫二号在轨飞行期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沐浴在中秋皎洁月光之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响起了一声巨大的轰鸣声。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踏上了它的太空旅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相似文献   

3.
<正>9月22日,"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进入大气层烧毁。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胜利结束。此前10天,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此次对接成功表明中国在太空能力建设上又跨出一步。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对于国人早已不是稀奇事了,我国于2011年-2016年分别实现了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  相似文献   

4.
正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遨游太空五年之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接力开展。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二阶段的首发空间飞行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与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所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将为我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正据有关方面消息,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第四季度将择机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其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将搭乘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预计太空驻留30天。此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最长时间是神舟十号任务创造的15天。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期间,将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寄声 《太空探索》2011,(10):40-43
我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重约8吨、设计寿命2年的天宫一号,它既是用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1个简易空间实验室,为之后建造的天宫二号、三号空间实验室作准备。那么,国外研制过空间实验室吗?在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中,一般人只知道苏联和美国发射过质量在20吨以上的空间站,其实,也研制过质量较小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待其升空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后,将分别与今年第四季度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上半年发射的新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并开展多项科学实验,为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工作和运用管理积累重要经验。载人航天计划"三步走"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个全新的空间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诞生有着一段特殊的历程。与一般的新型号不同,它直接跨越了初样阶段,从正样研制开始起步。"我国最初研制生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时,同时生产了一个备份器。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备份器解除了原有的使命。为了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我们决定在这个备份器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天宫二号  相似文献   

9.
<正>9月22日18点左右,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受控离轨,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这意味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此前,9月16日20点1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第三次、也是离轨前最后一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进一步巩固了相  相似文献   

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站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2年在轨飞行和各项试验任务。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9月20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营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二号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将受控离轨。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先后将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时隔32天,长征二号F火箭两次出征太空。32天前,长征二号F火箭运送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预定轨道,32天后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上天。两次任务中相同的是,凭借着可靠性高、安全性好,被称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次次不辱使命。有所不同的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类型——运送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是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时间7月19日晚21点06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而这圆满结局的最后一笔,正是"天宫二号"再入大气层剧烈燃烧、最终落入茫茫大海的那道绚烂流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     
<正>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4月27日19点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俗称"太空加油"。它为长期驻留的空间站输送"养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必须突破的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9月15日晚,中秋之夜,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开启太空之旅。"天宫2"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大步迈向空间站时代,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如果"天宫2"号状态良好,延期"服役",太空上或将首次出现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交相辉映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戚发轫3月3日向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在2年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三次交会对接试验。此后,天宫一号可以被改造为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天宫-2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国际太空》2016,(12):18-23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成功发射。天宫-2主要在轨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即在轨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二是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即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在轨推进剂补加和在轨维修维护等关键技术验证,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在该空间实验室上安排了14项体现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包括覆盖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等几大领域的研究项目。现在,有些科学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孔健  杨吉 《太空探索》2013,(6):26-29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相继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施了无人、载人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已在轨运行近两年,各搭载设备状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六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解读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和今明两年将实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4,(7):4-4
根据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拓展任务飞控工作计划,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空间实验室项目办公室牵头,日前组织多个分系统,完成了拓展任务阶段第二次平台设备的在轨巡检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8月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首次携两枚火箭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前准备工作。时隔3年,火箭总设计师张智掌印的型号队伍再次迎来"大考"。自1999年起,长二F火箭已成功将10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送入太空。而这次任务给张智和队员们带来的挑战是,32天内连续执行两次发射任务的庞大工作量,以及如何在并行工作中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百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