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时间2016年7月4日,美国“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历经近5年的飞行,终于成功抵达木星并进入木星轨道,总飞行距离达到2.83×109km。美国时间2016年7月10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朱诺”传回的首张照片。“朱诺”进入木星轨道后,将在木星大椭圆极轨道上工作约20个月,围绕木星飞行37圈。按NASA目前的计划,“朱诺”将于2018年2月结束任务,届时将离轨并撞向木星表面。  相似文献   

2.
正"朱诺"(Juno)是美国的木星探测器,是继"伽利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后的全球第二个木星探测器,于2011年8月5日由宇宙神-5(Atlas-5)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任务目标是研究木星的起源与演变,探测木星大气、引力场、磁场以及磁球层,调查木星上是否存在冰岩芯,确定木星上水的含量,并寻找氧气。"朱诺"采用了先进的太阳电池阵技术,是在以往探测过木星的深空探测器中首个使用太阳电池阵的探测器,在采用太阳电池阵的深空探测器中飞行距离最远。此外,"朱诺"探测器还针对木星严苛的辐射环境,首  相似文献   

3.
思飞  徐菁 《太空探索》2011,(9):34-39
北京时间8月6日零点25分,美国航宇局用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发射了新型木星探测器"朱诺"号。火箭升空53分钟后,两者分离,探测器进入太空预  相似文献   

4.
“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5年选定的“新前沿计划”的第二项任务,最初计划在2009年发射,后推迟至2011年8月5日发射。它将运行在木星椭圆极轨道,主要目的是提示木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木星上大量天然气起源之谜、木星大气结构、地层构造以及磁场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深化,可以为太阳系和周围行星系的起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担心主发动机出问题,NASA将让"朱诺"探测器继续留在53天的长周期轨道上。"朱诺"去年7月抵达木星,进入周期为53天的一条初始轨道。它原定10月份利用其主发动机进入周期为14天的预定科学轨道,但在工程技术人员发现其推进系统存在氦阀门打开过慢的问题后,NASA在预定变轨时间到来前几天决定推迟  相似文献   

6.
综述美国航宇局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空间探测器,经过一年半的漫长飞行,行程六亿四千万公里,于今年3月5日掠过木星,对木星及其十三颗卫星中的五颗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测,获得了大量探测数据及照片。仅照片一项,每天向地面传送1,500~1,800张。  相似文献   

7.
美国将于1986年发射一个外行星探测器——“伽利略”号飞船飞往木星。飞船由轨道器和大气层探测器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任务是测量木星及其几个主要卫星的大气层以及木星周围的电磁场和粒子辐射环境。由于飞船装备了不少先进探测设备,轨道器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将要围绕土星飞行十几圈,并相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谷神星轨道进行探测。该探测器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之所以探测灶神星和谷神星这2颗人类以前从未尝试接触的著名小行星,因为这2颗小行星不仅是"羊群中的骆驼",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中个头名列前茅,还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9.
金航 《国际太空》1997,(11):11-16
1997年10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4时43分,美国航宇局的核动力空间探测器“卡西尼”(Cassin)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由大力神一4B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历时7年、行程长达35X108km的土星之行。在抵达目的地土星之前,重达5.63t的“卡西尼”探测器在引力的作用下将两次掠过金星,1999年8月从9OOkm的上空掠过地球,然后掠过木星,最后于ZOO4年7月进入土星的轨道,开始对土星神秘的光环系统及它的卫星进行为期4年的考察。直探测土星的目的土星是太阳系中极富有神秘色彩的行星,它有~个彩色的光环系统环绕着,同时还有好些卫星围绕…  相似文献   

10.
<正>深空探测是指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的探测。人类在深空探测方面,在已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正在迈向更远的太空。"新视野"是美国航宇局(NASA)在2000年开始设计的一个直达冥王星和柯伊柏带的深空探测器。因为它使用直线冲出太阳系的轨道,所以,只有中间利用了一次木星引力以增加速度。即便如此,"新视野"自从2006年1月19日发射至今,仍然花了长达9年半的时间,才在2015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30日,“卡西尼”土星探测器为借力飞行绕道木星,与“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成就了一段共同探测木星的佳话。 该联合探测计划名叫“木星千年飞行”,从2000年10月1日持续到2001年3月31日,离木星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8时56分(北京时间20时5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这是"奋进"号航天飞机第25次飞行,也是航天飞机第134飞行。主要任务"奋进"号的此次飞行代号为STS-134,其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阿尔法磁谱仪-2高能粒子探测器,以及快  相似文献   

13.
<正>在40年的漫漫征途中,"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了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可谓将这些行星"一网打尽"。对几大行星的探测1.木星1979年2月25日,"旅行者1号"发回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木星的大红斑。它是一个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了很久的巨大反气旋风暴,自1830年开始,已经被持续观测了187年,但这次我们看到的是高清!第一位看见大红斑的人一般被认为是罗伯特·虎克,他在1664年描述木星上的这个斑点;然而,虎克所  相似文献   

14.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相似文献   

15.
去年的“挑战者”号事故影响了行星探测计划,原来“伽里略”(Galileo)木星探测器的飞行计划是1986年5月由航天飞机/人马座上面级发射,1986年12月穿过小行星Amphitrite,1988年12月到达木星,开始为期20个月的探测。现在航天飞机推迟到1988年飞行,人马座上面级火箭又被取消,因而不可能再使用现有推进系统将探测器直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5月5日19时05分,最新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飞向遥远的火星。这颗探测器将在太空中飞行7个月左右,如果一切顺利,将在2018年11月26日前后降落到火星表面。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旗下"发现"计划资助的第12个探测项目。"洞察"号高1米多,太阳能帆板全部展开时,最大宽度可以到6米,总质量是694千米。其中包括一个着陆器(358千克)、隔热罩(189千  相似文献   

17.
1979年3月29日,美航宇局局长和欧洲空间局局长签署了一项在1983年双方联合承担国际太阳极区飞行(lspm)的备忘录协议。参加国共13个:美国、加拿大和11个ESA成员国。这是首次由探测器直接飞经太阳极区进行探测。苏联也有可能参加。下图表示了国际太阳极区飞行轨道示意图(太阳没按实际比例)。两个探测器(NASA和ESA各自研制一个)首先由航天飞机同时置入低轨道,然后由临时末级助推器推向木星。在半途中,两个飞行器分离。一个飞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社4月17日电讯稿报道:美国航宇局(NASA)4月17日宣布:伽里略探测器的主要通信天线未能展开,给飞行任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989年10月23日,伽里略探测器随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天,并成功布入轨道。卫星质量为3000kg,耗资13亿美元,主要用来探测木星及其卫星。该星预计飞行6年,于1995年12月7日飞抵木星。 NASA发言人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说:我们是乐观的,因为我们的科学家能够解决天线的机械问题并打开天线。该天线的直径5米,像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1997,(2):16-17
1989年10月1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空中成功地将“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释放。美国航天界一片欢腾,高层人士称“伽利略”号的成功发射开创了航宇局空间探索的“第2个黄金时代”。 “伽利略”号是所有进入外行星轨道的探测器中最复杂的一颗。受“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等事件的影响,它的发射时间推迟了7年。为慎重起见,航宇局决定取消大约2年直飞木星的计划,而改为借力飞行以6年的时间飞抵木星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14:38 (北京时间7月5日02:38),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系列的第2次测试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121.经过13天的飞行,在完成8.5×106km的旅程后, 发现号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09:14(北京时间7月17日21:14)平安返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