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8月5日~21日,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俄两国的航天协议,今年11月,一名俄罗斯航天员将参加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飞行。这是两国首次交换航天员,参加对方的载人航天飞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季托夫和克里卡列夫,自1992年11月以来,一直在美国休斯顿的约翰逊空间中心进行选拔训练。谁作为主航天员参与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行,谁作为候补航天员,将在今后2~3个月内决定。在以往的历次有外国航天员参加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外国航天员只限于操作有效载荷,并授予有效载荷专家的称号。但对于俄国航天员,却破例作为任务专家,可以操作航天飞机的各种系统。 11月联合飞行小组的指令长、美国航天员C·博尔登希望这次飞行  相似文献   

3.
正在意大利的撒丁岛上,有一个名叫萨古塔的地下洞穴,洞穴中有钟乳石和溪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然而这里并不是旅游景点,而是欧洲空间局的航天员训练基地。航天员为什么要到山洞里训练?难道欧洲人这么着急派人登上火星吗?实际上,这里主要是用来训练航天任务组在隔离、陌生环境下的协作和应对,是一种团队精神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世隔绝的地下洞穴体系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又是经过怎样的特殊训练被培养出来的呢?日前,记者有幸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零距离感受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生活——  相似文献   

5.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的训练。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中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6.
小花絮     
俄总统的祝福 4月12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郊外卫星城参加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庆典时,出人意料地向在场的蒂托祝福并祝他旅途愉快。蒂托受宠若惊。他对记者说:“见过总统后,我感到充满信心。我不仅感受到他的支持,还感受到了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支持。” 航天员罢练 为反对蒂托登上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宇局甚至不允许蒂托在美国休斯敦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前的常规训练,惹得两名将与他一同前往的俄罗斯航天员罢练,以示抗议。自载人航天事业创建以来,航天员罢练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欧空局新选定6名航天员欧空局为哥伦布空间站舱等新选定6名航天员。他们是从13个成员国的候选人中选出的,其中5名男性、1名女性,分别来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典、比利时、德国,唯一的女性是西班牙的马丽昂·梅尔谢医生,她具有驾驶波音737飞机的资格。欧空局现有8名在职航天员,在新选的6名之中有4名参加欧空局计划,其余两名接受美航宇局任务专家的训练,参加航天飞机的飞行。飞扬译自1992.8《日航宇月刊》  相似文献   

8.
2022年2月1日零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计划于2022年4月返回.王亚平曾于2013年6月11~26日参与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目前已成为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翟志刚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  相似文献   

9.
正3月31日,美宇航局完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商业载人运输飞船首次正式飞行任务全部4名机组人员的选定工作。美宇航局指派其老资格航天员香农·沃尔以及日本航天员野口聪一参加"载人龙"代号为"机组"(Crew)1的首次正式飞行任务。美国宇航局已在2018年确定了首次正式飞  相似文献   

10.
太空新航线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加美听证会6月14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航宇局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通过卫星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天航空分委员会的听证会,从而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航天员。对大多数国会议员来说,这也是他们首次有机会与“太空客”直接对话。当天菲利普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重点是国际空间站为准备未来长期载人飞行发挥的作用。另外两名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美国航天员亲临听证会现场并发表了载人航天技术能够造福社会以及国际空间站会激发年轻一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3,(11):28-29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 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一系列训练后,他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雨水 《太空探索》2012,(10):64-64,F000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4  相似文献   

13.
迄今,在世界航天员的名录中,已有330多人的名字载入了载人航天史册。其中,俄罗斯(包括原苏联)、美国和日本都有了自己国家的女航天员,并已参加过飞行。目前,法国也有了自己的女航天员,她的名字是克劳迪·安德蕾德莎叶(ClaudiAndre-Deshays),准备在1996年进行第一次飞行,并想在实验上夺取第一名。安德雷德莎叶是一名医学博士。她是在1985年被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从1000名候选人中选拔出来的女航天员,虽然尚未进行正式飞行,然而她却早已进行过航天员的全部程序训练,并且每年她都成功地通过年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现役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25名是女性,约占航天员总数的16%。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kg,而男航天员为81.2kg;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cm,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无论男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但是男女航天员还是存在许多性别差异,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派遣1名航空军医、2名航天员与1名来自辛辛那提的医生参加于2007年5月7—18日的水下任务,进行太空医药学概念和月球漫步技术试验。这是首次有NASA航空军医参与的水下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容 《太空探索》2007,(1):50-53
40年前1967年1月27日是个星期五。按照美国航宇局的计划安排,这天肯尼迪航天中心将进行阿波罗4A号宇宙飞船的地面试验。如果试验情况良好,这艘飞船将在二月底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的首次飞行。参加试验的3名航天员也是阿波罗4A号飞船的航天员。他们是格斯·格里索姆——美国最早的7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上,迄今还只有中、俄、美三国的航天员乘坐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到太空飞行,但已有其他近30个国家的40多名航天员和3名太空游客搭乘俄、美两国的载人航天器上天遨游。无论谁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中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是从1506名飞行  相似文献   

18.
正俄罗斯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系统的建立,与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标志性的首飞是分不开的。加加林的首飞也奠定了载人航天飞行纪元的开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系统确保了多个载人计划的高效实施。目前,该系统已成为航天探索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关键要素,离开这一系统的支持,载人飞行将是寸步难行。事实上,航天员训练中心建立之日与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时刻之一—尤里·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仅仅相隔了1年多。为实现人类的首次航天飞行,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心,其任务就是选拔预备航天员,并训练他们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的关键就在于航天员能否上天,而航天员的生活与训练又是绝对不能受到外界干扰的。因此,中国的航天员始终是一个隐晦的话题,他们的头上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随着神舟飞船第四次发射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也进入了倒计时,那么中国的航天员现在都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是如何选拔、训练与生活的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披露——  相似文献   

20.
神七三名航天员上天以后吃什么?是不是和地面一样一日三餐?9月12日,航天员系统航空食品分系统主任陈斌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训练中心回答了媒体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