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22日起,中国民航将在8400米至12500米高度的空域范围内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其间将由7个飞行高度层增加到13个飞行高度层。采用新的高度层间隔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然而对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特别是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运行而言,必将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我国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空间容量和改善运行效率,保证飞行安全,实现民航强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民航总局决定自2007年11月22日开始,在我国8400米以上空域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工作。济南空管中心按照民航总局《我国实施第三步飞行高度层改革缩小垂直间隔方案》及有关指示精神,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取了如下四项具体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航空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增加空间容量和改善运行效率,保证飞行安全,实现民航强国、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民航总局决定自2007年11月22日开始,在我国8400米以上空域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工作。济南空管中心按照民航总局《我国实施第三步飞行高度层改革缩小垂直间隔方案》及有关指示精神,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采取了如下四项具体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航空交通运输业的需求急剧上升。为了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减轻空中交通管制系统(ATC)的运行负荷,国际民航组织(IcA0)从70年代便开始研究缩小垂直间隔(RVSM)标准问题,并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RVSM也就是在高度层29000英尺(8859米)至41000英尺(12500米)之间的高度层空间范围内,将飞机之间的最小垂直间隔由过去的2000英尺(600米)缩小为1000英尺(300米),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22日,我国民航成功实现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改革安全运行一周年。此前,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我国提交的关于将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正式纳入国际民航公约附件二标准的提案,我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配备标准将于2009年11月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为了增加空域容量,提高空域利用率,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畅通,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空管系统将于2007年11月22日零时起,对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航空飞行实施缩小垂直间隔。为了支持在RVSM条件下的空管运行,大连区域管制系统必须针对扇区划分、扇区运行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改革的平稳过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2日零时,我国民航按计划成功完成了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过渡任务,标志着我国向建设民航强国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快速发展的需求与运行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飞行安全和航班延误成为社会公众、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的问题。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的成功实施,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可用高度层缺乏而造成的空中和地面延误,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2008年春节航空运输安全,总局空管局1月10日在北京召集华北、华东和中南空管局有关管制单位,针对即将来临的"春运"保障,结合RVSM(缩小8400米以上垂直飞行间隔)实施和北京区域航路调整后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燃油紧缺油价上涨,以及迅猛发展的航空业对可用空间高效利用的需求,人们意识到,要想提高效益,除了考虑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外,空域利用率的提高成了当务之急,即缩小航空器间的间隔。在水平间隔上由于二次雷达的使用,使得航空器之间的间隔大大缩小,如果垂直间隔也能相应地进一步缩减(指29000英尺以上的垂直间隔),由2000英尺缩小到1000英尺,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空域利用率,增大空域容量。  相似文献   

10.
低空风切变的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有关文件和文献约定,低空风切变主要指航空器起飞和着落阶段,飞行高度在500米以下发生的,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短距离内风向(或)风速的快速变化,而这种变化须达到某一数值的天气现象。低空风切变包括水平切变(有顺风切变、逆风切变和侧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等几种气流形式。一般认定只要在30米厚度的气层上下风速变化达到2米/秒,即构成了中度以上的低空风切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