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8月25日,美国政府以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导弹部件为由,宣布在未来两年内禁止向中国出口空间技术。美国务院在8月24日指出,中国向巴基斯坦装运了一船导弹部件。这违反了国际上禁止导弹扩散的条约,中国的原航空航天部和巴基斯坦国防部是这一事件的主要参加者。但中国和巴基斯坦都否认这一事实。美国的决定将阻止澳大利亚和香港卫星公司把它们的卫星从美国的卫星制造厂家运往中国,这将会导致中国失去几次发射美制卫星和从美  相似文献   

2.
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名记的日子. 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2010,(4):1-1
<正>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焦立中(莱罗伊焦),这位四次遨游太空的美籍华裔航天员,虽然生长在美国,但对中国却怀有深厚的感情.早在1988年,他和父亲一道应邀回到中国,在北京和长沙进行讲学活动.1994年7月焦立中把一面五星红旗带上太空,返回地面后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我非常自豪地带它经历了一次太空飞行,我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航宇局的航天员向中国人民表示敬意."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并安全返回,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每位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2005年2月,焦立中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了中国长城的照片,而且还把从太空拍到的一张北京照片赠送给中国记者,并深情地介绍了他在太空欢度春节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11):14-15
中国和加拿大加入伽利略计划 9月18日,中国与欧盟达成协议,中国将参与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根据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发布的新闻公报,这一合作计划将使中国和欧盟在科技、工业制造、服务业及市场开发等领域就卫星导航这一内容展开多项合作。新闻公报引述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伽利略计划的洛约拉·德帕拉西奥女士的话说,“中国的参与将有助于伽利略计划成为目前全球定位服务提供商中的佼佼者。”一个旨在承办与“伽利略”计划相关各项活动的“中国一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培训与合作中心”于19日在北京正式设立。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的世界航天,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这一年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发射,都是在中国进行的。从航天视角来看,这是一个中国开头、中国落幕的年份。在本年度的87次发射中,中国占有22次,美国占22次,俄罗斯20次。中国在5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占了1次。中国还是本年度唯一发射全新火箭的国家,其中长征五号是本年度最重型火箭,长征七号的起飞质量也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2010年6月3日凌晨4时,天鹰4A气象火箭携带中国首枚GPS探空仪海燕A成功发射,试验获得了中国低纬度地区高精度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压力和风场的完整探测参数。2011年5月7日上午7时,天鹰3C探空火箭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再次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空火箭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次,为中国火箭探空事业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  相似文献   

9.
"一会一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中国UFO研究会与<飞碟探索>杂志的创立,两者仅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广大UFO研究会成员把<飞碟探索>一直视如自己的会刊.想当年,在<飞碟探索>创刊10周年大庆之际,我作为中国UFO.研究会的理事长,在杂志上发表的纪念文章中曾赞誉,中国UFO研究会与贵刊为"一会一刊遥相呼应,相得益彰".25年来的实践,更加证明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1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主题讲座,传播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讲座现场,一院获赠天安门广场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所升国旗。天安门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航天一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基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对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者,特别是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者而言,是个不一般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有多颗卫星连续跃上太空,在属于它们的轨道上安家。经过这一密集发射组网阶段,中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将在太空中初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6,(9):64-64,F0003
6月20日~22日,来自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一大集团公司各单位的300余名代表会聚一堂,迎来了该领域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核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论坛在北京开幕。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12,(9):24-2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雨水 《太空探索》2011,(12):62-63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升空后585秒,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中国人梦中的"太空摇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四十年来,中国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受四十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航天,同各项事业一样,凭着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实现了腾飞,创造了辉煌。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与改革开放专题”,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  相似文献   

16.
中华飞天梦     
庾晋 《飞碟探索》2004,(1):21-23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俱乐部将写下中国人的名字。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并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国家。这是中国继“两弹一星”之后振国威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集中表现。“神舟5”号飞船“神舟5”…  相似文献   

17.
正35年前,8位血气方刚的美国华裔科学家,以促进中国科普发展为己任,在太平洋东岸的洛杉矶创立了美国促进中国科普协会(简称AAPSC)。一年后,由该协会与中国宇航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少年航天飞机科学试验活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7000名中学生参与其中。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5位青少年设计的太空实验载荷,分别  相似文献   

18.
正1月19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一箭六星"发射,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继2015年"一箭四星"和2016年"一箭五星"连续发射成功后,又一次多星发射的突破,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全商业发射",也是中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那么,这款由中国运载火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3,(12):40-41
皿睡翅面翻 2一封二中国飞船从这里诞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一2神舟飞天壮国行/刘登锐 2一6空间实验全景播放 2一10翘首期待中国航天员/闻扬扬 2一12光辉的历程灿烂的未来/孙宏金 2一19神舟飞船5个为什么 3一封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4一12掀开科学实验的红盖头/宋丽芳 4一13搭载乘客趣事多/冯春萍 5一封二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构形图 5一8呼之欲出的中国探月计划/张 5一14托起“神舟”的大力士—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张智 5一15飞船安全返回的“保护伞”/纪明兰 5一16“神舟”飞船怎样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生活 6一2聚焦中国航天第一港/王…  相似文献   

20.
法国强烈要求美国帮忙,制止把一颗具有美国和法国元部件的卫星运到中国来发射。反对用一枚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的理由是中国向阿拉伯财团提供不正当的价格和其它条款。据欧洲和美国的官员说,中国拟以2500万美元价格于1991年用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1C,这个报价大约是欧洲或美国竞争者的报价的一半。此外,据一位法国工业界人士说,中国还同意承担为适合长征运载火箭发射而对阿拉伯卫星进行修改所需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按西方公司成本费用计算需要300至7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