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内涵以及工作的核心,为推进宇航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工艺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型号各阶段关注点、量化控制目标以及控制要求与流程,设置了量化控制的表格样式,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量化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小或降低工艺风险,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质量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第五次工作会和型号工作会会议精神,以确保型号研制生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和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精细化质量管理为主线,强化型号研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可靠性设计、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有效开展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分析与量化控制,深化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卫星型号研制特点,对卫星型号AIT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归纳,针对卫星型号在AIT过程中的关键项目和不可逆过程,提出了卫星AIT过程关键环节产品风险分析与控制以及状态检查确认的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5.
综合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燃气流地面排导需求及烧蚀风险分析,提出基于地面双面导流装置与高位挡流墙结合的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利用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研究总结的燃气流膨胀特性以及导流型面设计方法,解决了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涉及的地面导流装置导流型面气动设计以及尺度控制两个关键问题。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方案设计与燃气流场瞬态仿真多轮叠代,实现了燃气流排导烧蚀范围合理控制,避免了燃气流低高度排导烧蚀反溅影响箭体。地面低高度排导技术采用专利支撑的喷水冷却防护方案实现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强烧蚀环境发射系统、发射设施综合防护。基于喷流缩比试验相似性控制方法研制了1∶10比例喷流缩比试验系统,通过喷流缩比试验验证确认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发射燃气流能够实现地面低高度安全、顺畅排导,同时与发射台、导流装置结构融合的阵列喷水方案能够行之有效解决高燃压中型运载火箭地面低高度排导强烧蚀难题。  相似文献   

6.
卫星型号项目研制过程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航天型号研制的特点,构建了三层次研制风险分析的递阶层次结构体系,研究了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理论,编制了相应的风险分析程序。应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对卫星型号研制过程进行了风险分析,确定了影响研制风险的主要因素,为型号研制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随着“风险管理”理念的广泛传播,民航系统也正积极引进“风险管理”模式。近年来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大机房集中摆放,设备保障风险也越来越大,引入风险管理对于民航空管设备保障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内容,它强调风险的事前发现和控制,是一种预防性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频电源在通讯、探测技术、制导控制及航天发射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对其电路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技术以及软开关技术等的发展概况与趋向作了介绍,并对国内外中频电源的技术水平作了对比,指出了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军贸项目的特点,分析了设计环节易出现的问题,结合以往的经验和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提出了降低设计环节风险、减少设计差错的具体管理措施及建议,重点强调了设计准备、设计开发策划、专业组讨论、自查、技术风险分析等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利  程铭  王磊 《宇航学报》2021,42(8):982-988
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航天器飞行控制仿真与平行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任务需求,针对中国当前飞控仿真与平行系统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不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组装的飞控仿真与平行系统的定义和系统架构,阐述了仿真与验证、决策与支持两个部分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嫦娥五号的飞控工作进行了检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展望了未来航天器飞行控制仿真与平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东四平台系列卫星对真空热试验期间的星上转发器在轨工作状态模拟、星表高/低热流模拟、星体吊装与水平支撑和污染控制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章对微波负载能量耗散试验技术、红外灯阵设计、液氮冷板设计、卫星吊装与支撑技术、污染控制及星内真空度监测技术等在该系列卫星热试验中的成功应用与完善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氢氧模块动力系统试车试验台进行了风险分析.分析方法采用基于元件的系统级FMECA和基于工艺流程的过程FMECA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发生可能性”和“严酷度”两个指标,建立FMECA工作表,实现了风险因素量化分析与控制,并引入“风险指数”对风险事项排序.通过分析共识别Ⅰ、Ⅱ类单点故障模式45项,提出了试验台在设计、生产、使用和操作中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使系统可靠性得到了增长.该方法有效拓展了大型地面试验风险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提出成败型产品试验双方风险分析方法,打破经典假设检验方法对鉴别比的依赖,并考虑到对验前信息的综合利用,使试验双方风险的计算更具一般性。该方法在试验双方风险分析和试验方案设计上都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系统综合的工作,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个组成部分并分配功能,最终将之组成有机的整体.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设计平台,使得航天控制系统设计难以从一开始就针对目标系统开展方案的验证工作,但SOC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条件.本文介绍了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在航天控制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综合技术的基本概念、设计平台以及设计流程,也简要分析了传统综合技术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对比了与SOC设计在最终产品实现上的差异.最后对这种技术在时序控制以及闭路制导中的应用进行了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长、雷达管制和RVSM的相继实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对于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设备运行风险对空管安全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对设备运行保障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不仅是空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也是空管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间站技术跨越大、工作模式多、产品状态新、工作寿命长、协作单位广、验证难度高等任务特点,总结了空间站研制过程强化风险识别与控制、强化关键产品管理、强化三舱通用化设计、强化要求传递与落实检查、强化试验覆盖性和有效性验证、强化产品状态控制和归零管理、强化研制过程正向质量确认方面采取的主要产品保证工作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空间站研制过程质量,为空间站建造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状态控制内涵和技术状态控制与设计质量的关系,结合案例阐述了技术状态控制对保证型号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严格技术状态控制,必须贯彻落实的“五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四)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 1.探测器智能自主导航控制技术 NASA的“新盛世”计划把智能自主技术放在首位,使深空探测器能自主完成导航控制、数据处理、故障判断和部分重构与维修工作。作为该计划的先导,美国的深空1号探测器通过远程代理、自主导航、信标操作、自主软件测试和自动编码等技术途径充分实现了智能自主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推行“三化”设计工作、加强技术评审、做好标准化审查和严格技术状态控制等方面阐述在航天产品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的标准化工作,并对各项做法和要求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对空间站计划的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信息系统,即空间站信息系统(SSIS)、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TMIS)和软件支援环境(SSE),并对其用途、组成和工作模式等分别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