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地面太空游     
普通人进入太空就如爬一次长城、登一次泰山那么便捷还有待时日,但在地面上就能体验太空生活却已经成为了现实。目前,“地面太空游”对中国民众来说还是个很新鲜的名词。由《航天员》杂志首次举办的“航天员体验营”正在火热进行,这次活动可算是中国“地面太空游”的先行者。但这还只是挖开了“冰山”一角,地面太空游还有更多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由航天运载器携带、从航天发射场升空并在航天测控网站的跟踪测量控制下进入特定太空轨道运动的航天器,称为太空中的人造天体。这种人造天体在太空中的运动基本上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但仅具有这个特点还成不了“器”(器具)。航天器必须具有满足地面特定需求的功能,才可成为在太空中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来为人类造福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李勇枝 《航天员》2012,(4):56-5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持续飞行13天。这是中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过渡。再加上飞行乘组中首次有了女性成员.这些都给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健康,医监医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美国将研制“近太空”侦察飞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空军希望将未来作战空域扩展到大气层上的“近太空”空域。“近太空”高度在20~100km之间。 这一高度处于一般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轨道卫星的最低运行高度之间。 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江珀说,空军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准备让侦察飞行器在近太空空域飞行。这种 飞行器可在空中停留数月,以密切关注某些热点地区的情况。由于对持续侦察要求不断增加,现有距地面 300km范围内的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卫星难以满足要求,而近太空飞行器可以做到这一点。 近太空飞行器可能使用轻于空气的浮空器作为通信链路和传感器平台。与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无人机…  相似文献   

5.
钱航 《航天员》2013,(2):66-68
当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第一次俯视地球时,她被这“比仙境还美”的地球家园深深吸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太空赏地景的“殊荣”只属于遨游太空的航天员。然而,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连中学生们都能够一睹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芳容”,这要归功于EarthKAM计划。EarthKAM计划是NASA发起的一项太空教育项目,旨在借助国际空间站资源让中学生能更好地探索地球知识。该项目仍在继续,我们也一起来参与吧!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2,(11):65-65
NASA11月2日宣布,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对火星大气进行的首次分析并未发现那里有甲烷。这一消息无疑会令那些期待在火星上发现生命的人感到失望。地球大气中90%以上的甲烷是由活体有机物产生的。科学家们渴望知道好奇号能否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甲烷。但这辆漫游车上的“火星样品分析”(SAM)仪器在其首次大气测量中空手而归。科学家此前通过地面和太空设备在火星大气中发现过甲烷,但浓度非常低,约为亿分之一至亿分之五。  相似文献   

7.
海约 《航天员》2008,(6):54-56
理查德·加里奥特——迄今为止第六位太空游客。虽然此前已有五位太空游客进入外太空,但此次加里奥特在太空中不仅参与了多项医学、商业科学研究实验,还拍摄了大量地球照片,并像在观看一场美妙的芭蕾表演,真正体验到了优雅、力量和激情—无疑地,这是一次完全足值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8.
安慧 《航天》2009,(3):6-6
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离地面790千米的太空中相撞,被称为有史以来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故。这一撞,撞出诸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难道这真的是美国军方声称的“意外”相撞?  相似文献   

9.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动态     
《航天员》2014,(3):39-41
据欧空局网站4月8日报道,欧空局航天员亚历山大·格斯特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进行了一项航天员眼部清洗的航天医学技能训练。在国际空间站零重力环境下,如果灰尘等其他有害物进入眼睛,航天员无法像在地面一样用自来水进行清洗。为此,NASA工程师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清洗航天员眼睛的清洗器一太空眼镜。该眼镜外形奇特,但技术含量并不高,仅需要一个泵和特制的眼部清洗液。航天员配戴眼镜,眼部冲洗溶液通过泵流入眼内并将异物冲走。尽管使用这种巧妙设计的装置感觉并不怎么舒服,但格斯特评论说:“我对这些装置感觉并不怪异,反而觉得空间站上有这些物品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汪小青 《航天员》2012,(3):56-57
2012年3月8日,在NASA的支持下.由ROVIO公司开发的“愤怒的小鸟”成了第一款在太空发布的商业游戏,旨在将太空教育与游戏适当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了配合“愤怒的小鸟”(太空版)的宣传,航天员佩蒂特在空间站中,为地面上的学生演示在太空中小鸟的弹射方法和运行轨迹,以及探讨太空微重力对“愤怒的小鸟”发射过程物理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曦 《航天员》2013,(2):52-55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位女航天员,而在生物界也诞生了第一位返回地球的“蜘蛛航天员”。这只蜘蛛名叫“纳芙蒂蒂”,是一只红背跳蛛。也叫“约翰逊跳跃者”蜘蛛。它是第一只完成了太空生活后成功返回地球生活的蜘蛛,在国际空间站里共度过了一百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3.
《航天员》2014,(3):62-64
还依稀记得“一小塑料袋温水、一瓶免;中洗洗发露、一条毛巾、一把梳子”和一位长发飘飘的美丽女孩吗?没错,就是她——当时正在空间站上的美国女航天员卡伦·尼伯格,她专门录制了示范太空洗头的视频,让我们一睹为快,啧喷称奇。众所周知,因为太空没有重力作用,航天员的长发不会像在地面那样柔顺垂直,飘逸自然,而是怒发冲冠之势。空间站里,水也不像地球上那样从高往低流,而是变成无数小水珠到处乱飘。  相似文献   

14.
山丹 《中国航天》2004,(7):27-29
首架非政府所有的火箭飞船“太空船一号”于6月21日飞到太空边缘,尔后又在一位平民试飞员的驾驶下安全地降落到莫哈韦沙漠的一条机场跑道上。在这次历史性的亚轨道太空飞行中,试飞员出身的迈克·梅尔维尔在突破100公里(62英里)高度从而离开地球大气层后,又成功地驾乘飞船回到了沥青铺就的跑道上。“太空船一号”接地后,在清晨的阳光下驶过竖起大拇指的数千名观众。随后,梅尔维尔走出驾驶舱,向欢庆的人群发表了讲话。他说:“这是一次壮观的飞行。透过舷窗,我看到洛杉矶盆地上的白云,就像地面上的白雪。”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瑞士苏黎世联合技术学院在洛桑宣布,他们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清洁太空”1号新型卫星。这是一种空中“吸尘器”,造价1100万美元。它能够“抓住”太空垃圾,并将它们“扔”回地球,而垃圾会在与大气层的摩擦中燃烧为灰烬。虽然瑞士只有两个卫星进入轨道,而且每个都比面包箱还小,但他们却很关注卫星在未来停止运作后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6.
钱航 《航天员》2013,(4):49-51
我国第一场太空课完美呈现在国内8万所中小学和6000多万学生以及无数观众面前。不过在享受太空课堂的精彩的同时,我们是否了解这神奇的太空课堂是怎样炼成的吗?实际上这堂太空课,不仅太空课题经由全国很多专家的论证,太空实验也是全国范围的实验海选的结果。更有教具的选择,航天员艰苦的训练,以及地面支持系统和航天各系统的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0,(4):128-129
据中国新闻网2010年6月8日报道,美军在世界上有25个地面雷达站紧盯太空,它们能同时监视各国卫星1.85万个轨道目标,所以号称“太空篱笆”。根据美国“防务系统”网站报道指出,由于美军认为这道篱笆监控功能有限,所以将发射一颗“探路者”间谍卫星,  相似文献   

18.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晓青 《航天员》2013,(6):48-50
是美国科学家和航天员,也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印度裔女性。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和航天员,乔拉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立志于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4,(11):F0002-F0002
9月26日,俄“联盟”TMA-14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女航天员叶连娜‘谢洛娃进入空间站,成为驻站的第一位俄罗斯女性。这也是17年来首次有俄罗斯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上一次是在1997年,航天员叶连娜·孔达科娃飞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