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兴 《中国航天》2003,(11):30-33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是载人航天领域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原因的分析很有特色:对事不对人,但又不是就事论事,除了对技术原因进行分析以外,重点对美国航宇局的载人航天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什么是载人航天文化?在《调查报告》中先后出现“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和“载人航天文化”三个相关联的概念,当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载人航天文化”。“组织文化”并不是一个新词,在我国通常称为“企业文化”。因为美国航宇局并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政府组织,因此在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
光波 《中国航天》2005,(12):23-24,27
空间探索新构想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14日宣布了其大胆的“空间探索构想”,指示美国航宇局恢复航天飞机的飞行,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重返月球,并进而派人飞往火星。要扩展人类在太阳系和更遥远的太空的活动范围,需要有一项持久而可以承受的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3,(12):39-40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10月28日又公布了5卷调查报告。这样,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就已全面公布。8月26日,该委员会公布了此次事故调查的第一卷报告,称事故原因是左机翼被一块隔热泡沫材料击中,并指出了美国航宇局机构文化上存在的问题。新公布的5卷报告提供了更多的技术细节和背景情况,是第一卷报告中的29项发现和建议的依据。5卷的题目分别是:第二卷:本报告中引用的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技术文件;第三卷:本报告中引用的其它技术文件;第四卷:其它技术文件;第五卷:其它重要文件;第六卷:委员会公开听证会记录。美又公布五卷哥号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今后5年,美国航天飞机将升空执行36次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在此过程中,宇航员们将进行150小时的太空行走。仅1999年,航天飞机就将执行4次与空间站有关的任务,另将进行两次与空间站无关的飞行。面对渐趋繁忙的航天飞机飞行,美国航宇局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3,(3):19-20
哥伦比亚号失事前,美国共有4架航天飞机轨道器,其中唯有哥伦比亚号不承担国际空间站组装飞行任务,其余3架(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都肩负着很重的国际空间飞行任务。哥伦比亚号事件发生后,由于航天飞机机队停飞和其他相关因素,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无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航宇局(NASA)正在考虑广泛利用本国、欧洲及日本的不载人运载火箭向空间站运送供应品,以减少载人航天飞机的飞行次数。 作为利用国内外不载人运载火箭与航天飞机一起为空间站补给这一新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NASA正在彻底重新评估空间站的后勤问题。 该项研究旨在确立一个空间站的“空间运货”方案,为国际航天商业化提供新的机会。研究结果将于1988年底见分晓。有待研究的一个方案与苏联进步号空间站补给运载器相类似。 与此有关的一个问题是空间  相似文献   

7.
子力 《中国航天》1996,(6):15-16
和平号将使用到2000年由于美国航宇局已同意将多派两次航天飞机与之对接,并将再注入2亿美元的资金,已入轨10周年的和平号空间站将使用到2000年。俄美原来计划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的对接,并派4名美国宇航员到和平号上长期停留,为此美国航宇局同意支付...  相似文献   

8.
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是美国航宇局长期以来一直列在议事日程上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早在六十年代初期,许多有远见的美国宇航专家就强调,建立空间站开发近地空间应比载人登月更为重要。之后,航宇局的计划人员在考虑未来发展计划时,曾提出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同时建造的方案。但由于经费开支太大,而美国当时正陷入难以自拔的侵越战争,财政严重困难,结果白宫砍掉了空间站,只批准了发展航天飞机计划。在航天飞机上天后的几年中,美国宇航科学家更进一步认识到航天飞机的局限性和航天飞机/空  相似文献   

9.
空天瞭望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经过近7个月的调查,哥伦比亚号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8月26日公布了关于该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的最终报告。报告指出,美国航宇局长期以来在安全问题上的放松和疏忽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报告说,造成哥伦比亚号机毁人亡的具体原因是左机翼前缘上的防热系统破损,而这一破损则是由起飞后81.7秒从外贮箱左侧双脚架斜面段上掉下的一块绝热泡沫材料引起的。这块泡沫材料砸到了左机翼8号增强碳-碳板的下半部附近区域。在再入过程中,防热系统的这处破损使得过热空气透过了前缘防热层,并使左机翼的铝制结构逐渐熔化,导致结构强…  相似文献   

10.
阳光 《航天》2011,(4):9-9
美国航宇局官员称,由于担心安全问题,派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绕国际空间站拍照的计划被取消。国际空间站上一度对接着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以及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的载人及货运飞船。4种型号的运输工具同时对接在空间站上是以往从未有过的。这也是美俄双方协商要派联盟号飞船为空间站拍摄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家福”的原因。但美国航宇局官员称,俄航天局担心拟用于执行拍照任务的联盟TMA01M飞船是一种新改进的飞船,怕出现意外。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美考虑用两艘联盟号作空间站救生飞船为了在控制费用的前提下增加住站人数,并更多地开展科研工作,美国航宇局准备使用两艘联盟TM飞船作为国际空间站的救生飞船。在此之前,该局已决定取消为该站建造救生飞行器和居住舱的计划,准备继续使用联盟TM,并将站上科研工作量削减40%。如只使用一艘联盟TM,则站上只能有3人长住,而同时使用两艘可将人数增至6人。人数增加后会给后勤保障带来问题,需提高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发射数量或缩短站上住留时间。美国航宇局为了节省费用,还准备让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暂时“待岗”,并取消部分航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6,(1):46-46
欧空局一份内部报告显示,美国航宇局已表示,为兑现作为国际空间站伙伴的义务,美打算在2010年9月底之前让航天飞机再飞行19次,包括一次哈勃望远镜维修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后,航天飞机将宣告退役。这一新的飞行安排意味着航天飞机将不再进行后勤补给飞行,  相似文献   

13.
尹怀勤 《航天》2009,(6):22-25
2008年12月23日,美国航宇局宣布,该机构已与美国两家私营航天公司签署合同,待现有航天飞机退役后,让这两家公司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服务。实际上,此举并不能完全接替航天飞机停飞后留下的全部空运任务,到时候还需要俄罗斯的两种宇宙飞船和欧空局的自动货运飞船以及日本的空间站转移飞行器的大力配合。  相似文献   

14.
系绳卫星已再入由哥伦比亚号带入太空、但2月26日在部署时因系缆断开而“逃脱”的意大利系绳卫星已于3月19日再入地球大气层。美国航宇局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分析留在航天飞机货舱内的一小截系缆和卷绕式部署机构,以查明系缆断开的原因。图为球形的系留卫星正在从可...  相似文献   

15.
根据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1983年关于苏联军事力量的报告,苏联正在研制一种大型航天飞机,它的设计与美国航宇局的航天飞机相似,但运送有效载荷入轨的能力是美国航天飞机的两倍。分析人员说,苏联对大型航天飞机、相当于“土星5”的运载火箭、以及永久性空间站的研制,将在空间领域向美国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航宇局开发和验证将应用于航天任务的自主系统技术的情况,着重叙述了空间站热控系统、用于地面任务操作的航天飞机综合通信指挥站、航天飞机发射处理设施等系统。  相似文献   

17.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31-34
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的进展按照美国航宇局空间站计划主任特拉夫顿的话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现在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空间站组件开始发射的日期已越来越近。事实也的确如此。该空间站的各系统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研制。欧空局去年10月的部长级会议作出的参与该计...  相似文献   

18.
许彤 《中国航天》2004,(3):29-30
美国总统布什1月14日在美国航宇局总部发表讲话,就美国航天计划的长远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布什表示,他将要求国会5年内为美国航宇局多拨款10亿美元(目前的5年财政拨款为860亿美元)。他提出美国要派人重返月球,在那里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并最终派人登上火星。具体目标及时间安排为:(1)2010年前完成国际空间站建设,而航天飞机将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空天瞭望     
美航天飞机2005年5月复飞美国航宇局已为其航天飞机2005年5月恢复飞行开了绿灯。该局的航天飞行领导委员会10月底批准了航天飞机计划部门提出的在5月12日和6月3日之间恢复飞行的建议。因连续四次飓风影响了相关设施处的工作,原定3月份复飞的计划已被放弃。飓风查利、弗朗西斯和珍妮使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关闭了9天左右,并造成几座设施损坏,而飓风伊万则造成其它一些设施短暂关闭。波音将设计火星探测制导伞技术波音公司已得到美国航宇局一项150万美元的火星探测技术开展合同,将为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开发制导伞技术。采用该项技术后,…  相似文献   

20.
许勃 《中国航天》1991,(7):31-34,37
美国航宇局正在对其下一代载人空间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其中一种方案是研制小型的人员运载系统(PLS)。PLS将作为现有航天飞机的补充,用于执行空间站机组替换及其它飞行任务。PLS在设计上强调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及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由已有的升力体式飞行器派生而来的HL-20人员运载系统方案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