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空画廊     
《飞碟探索》2014,(2):36-37
好像爬上这颗高大的树就能摸到位于星流迹中心的北天极!这张取景绝妙的影像,是由在2小时内拍摄的一系列30秒曝光照片组合而成的。拍照所用的数码相机固定在西班牙塞维亚省的一部三角架上。当然,优雅的星流迹反映出地球每日绕地轴自转的事实。沿地轴延伸出去,就可到达这些夜空同心圆弧的中心。对北半球的星空摄影者和观星人来说,明亮的北极星是很方便的指极星,因为它非常靠近北天极。照片中那道枝桠缝隙之间的短亮流迹就是北极星划出的。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其深邃让人难以想象。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相距1.5亿千米,这已不易形容了,因为它相当于去月球打190余个来回,或者说在赤道上绕3750圈!可对恒星而言,这又是微乎其微的、应当忽略不计的"微量"。因为离太阳最近的那颗恒星比邻星远达4.22光年,合39.9万亿千米。如果用一条极细的蛛  相似文献   

3.
据NASA报道,天文文学在观察了银河系中的恒星后告诉我们,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围绕银河的中心飞行的,其中包括我们的太阳系。可是他们也惊奇地发现,大约有20%的恒星不是绕中心飞行的,  相似文献   

4.
196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谢夫·库马尔开始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一颗恒星究竟可以小到什么程度,他的计算表明,当恒星小到一定程度时,它们的质量便不足以启动和维持氢的核聚变,从而无法成为一颗合格的恒星。通常情况下,如果恒星的质量达到13个木星的质量,就可以燃烧氘,但氘所释放的能量十分微弱,所以这类恒星燃烧的时间往往很短,只是一颗“失败的恒星”。  相似文献   

5.
覃育 《飞碟探索》2008,(9):34-35
望远镜的支架分为两种:地平式和赤道式。地平式支架一般较便宜,重量较轻,搬运、调试都比较方便。但当你需要对天体进行自动跟踪时,地平式支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尽管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望远镜可以在地平状态下进行自动跟踪,但由于整个视场会绕视场中心旋转,无法进行天体摄影。因此赤道式支架是进行跟踪天体摄影的必备器材。无论选择哪一种支架,  相似文献   

6.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其深邃让人难以想象。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相距1.5亿千米,这已不易形容了,因为它相当于去月球打190余个来回,或者说在赤道上绕3750圈!  相似文献   

7.
高峰 《飞碟探索》2008,(4):46-46
天文学家在10年前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如今,天文学家称他们将进入行星探索的新阶段——探索遥远世界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生命的迹象。 截止到目前,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大约145颗所谓绕恒星轨道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如同木星一样,是被气体所笼罩的巨大星球,不适合地球生命在上面居住。但一些世界著名的行星寻觅者却表示,这种状况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5,(4):62-63
<正>睡美人星系位于后发座里的"睡美人星系"又名"黑眼星系",编号M64。这个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看到的星系,在天文爱好者中非常有名。乍看之下,M64只是一个普通的漩涡星系,星系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星系核运动。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发现,M64的外层气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层气体以及恒星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于气体间的碰撞、挤压和收缩导致了恒星在其中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千岁星球     
在银河系的另一面,有一个和太阳系差不多的星系,叫中阳系。中阳系由1颗恒星、6颗行星组成。不要小看中阳系的恒星和行星,虽然它们的数量少于太阳系,但它们的质量、重量和体积都远超太阳系的星体,个个都是大家伙。中阳位于星系的核心,携带着6颗行星绕银河系旋转。6颗行星依次是金  相似文献   

10.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的距离为220万光年,这就是说,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原来都是从直径220万光年范围的宇宙物质收缩而形成的,其密度为4.3×10-23g/cm3。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在这个银河大球边缘的物质逐渐向中心运动,并同时产生向中心的旋转力。由于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效应,在地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因此在自由状态下这个银河大球中所形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恒星数目相等。在这个银河大球的赤道部分由于没有旋转力吸积周围物质而不能形成恒星,而只能形成一片尘埃云。这个银河大…  相似文献   

11.
<正>天球赤道与黄道的关系假如把地球的赤道向外无限膨胀,一直与天球接触,形成一个大圆圈,叫天球赤道。作为一个假想的大圈,天球赤道把天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而黄道是一年之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由于地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因此天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也不平行,它们之间存在着23.5°的夹角。而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点就是春分和秋分。在星座的划分中,一般将位于黄道的12个星座单独算作一类,称之为"黄道十二宫",如我们常说的天秤座、天蝎座等等。而把位于天球赤  相似文献   

12.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4,(2):62-63
这张美丽明亮的螺旋星系是位于后发座的M64,距离我们大约1700万光年。由于在望远镜的视野中它有着形似粗黑眼圈的外观,科学家昵称它为“黑眼”星系。影像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位于中心的恒星形成区。观测显示,M64是由两圈共心且绕行方向相反的恒星集团所组成,这与我们常见的螺旋星系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恒星集团是距离中心3千光年范围内的恒星,另一群则往外延伸到四万光年左右。这样的运转模式应该会在交界处触发许多新恒星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天文学家有史以来第一次确认,银河系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我们知道,黑洞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但它对周围恒星的影响则是可以观测到的,这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线索。美国加州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有三颗恒星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一个黑洞做加速运动,这些恒星距我们有24000光年。1995年,这3颗恒星的运动速度为每小时320万千米,到了1999年它们的运行速度至少增加了每小时160万千米。科学家们说,这些恒星实际上在它们的轨道上做曲线运动,其中之一可能只需要15年就可绕黑洞转一圈。5年来,最靠近黑洞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常规想法,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和其他一些河外星系中,像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单恒星系统一定是一个经典的模式。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巨大的银河星系中,不仅有单恒星的星系,而且有双恒星的星系,甚至还有多恒星的星系。那么,在双恒星或多恒星星系中,会有行星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基于大量的观测事实,在原恒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更大的可能是形成双恒星系统,而不是单恒星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流产的双星系统,木星可能就是一颗在演化过程中夭折的恒星。首先,木星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15.
斯皮策和哈勃联手“称量”了几个遥远星系中的恒星质量。这些迄今所见最遥远的星系之中,有一个星系对于它所身处的年轻宇宙来说,似乎重得异乎寻常,也成熟得异乎寻常。这使得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宇宙中最早的星系通常被认为是小恒星的集合,它们逐渐合并,最终才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大星系。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带并不是我们太阳系的专利.现在,天文学家可能又在另一颗类日恒星身旁发现了一条小行星带。一旦被证实.它将成为除太阳外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个类日恒星所拥有的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17.
宇宙中有许多年轻的星团和星群,每个星团和星群中都藏有数百至数干颗炽热的、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被称为O型或B型恒星。天鹅座OB2星团中至少有60颗O型恒星和大约1000颗B型恒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了该星团中年轻恒星炽热的外层大气和光晕中的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观测恒星的星上定标方法已成为近年来大型红外相机的主要定标方法之一。而这种定标方法的核心就是确定观测恒星及其在相机探测波段的辐照度。为了研究恒星在不同波段的辐照度,首先将恒星视为点源目标对其辐照度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泰勒级数展开和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恒星的温度T进行求解;然后对WISE星表的1000颗恒星进行辐照度外推,取得外推精度<3%的恒星所占比例高达68.34%的结果,满足项目需求;最后对不同精度下恒星的光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验证了该外推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7,(9):58-59
尘埃与碎片散布在围绕在年轻恒星HD15115周围极端畸形的环上。从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恒星盘,就是照片中那道深蓝色的线,从恒星开始一直向外延伸到照片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右上角方向的恒星盘看起来较左下角厚一些,所以看起来它的结构不太均衡。天文学家认为,导致恒星盘针状外观的原因可能是尘埃颗粒沿着一个围绕在恒星周围的高椭率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5,(1):47
这是一幅太空画家的作品,透过L1014浓密的暗云,一颗正在诞生的恒星展现在我们眼前。美航宇局的Spitzer红外望远镜已经在某个浓密分子云的核心处,探测到一个暗弱的温暖物体。就像科学家猜想的那样,如果在这个没有星光的分子云深处真的存在年轻的恒星,那么它所具有的结构将会和这幅作品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