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我国空间实验室首秀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徐壮志  黄希 《航天》2011,(11):14-15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3.
雨水 《航天》2011,(12):62-63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火箭升空后585秒,天宫一号进人预定轨道,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中国人梦中的“太空摇篮”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距离地球约370公里的近圆轨道,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长期运行管理模式下运行了200多天,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的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此前,天宫一号的两次出场亮相,已经被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的航天史:——2011年9月29日,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改进型长征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二号F火箭的连战连捷,实现的是"飞天梦"。自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F遥一火箭第一次破啼初试,成功将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以来,这枚被誉为"中国第一国际品牌"的生命之箭,在科研人员悉心化育之下,已茁壮成长十七载。回望处,这位年逾舞勺的火箭少年,连续十一次托载着神舟系列飞船,并两次托载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次次成功叩开九天寰宇之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矗立起  相似文献   

6.
发射短讯     
张小琳 《航天器工程》2009,18(2):127-130
我国将于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2009年2月10日报道,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空间站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设计重量为8t。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余建斌  蒋建科 《航天》2011,(12):14-14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在太空对接的目的就是通过神舟飞船随时把人或者货物运到天宫一号上面。因此,天宫一号要有能力让飞行员非常舒适的在太空待上几天、几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天宫一号目前的设计能力是能够提供给一个航天员60天的生存所需。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33-33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今年将实施16次航天发射,计划将“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20颗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由该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将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嫦娥三号”卫星将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上述计划是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日前召开的2013年年度工作会上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正天宫二号是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天宫二号任务的需要改装研制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天宫二号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电缆网)、资源舱结构及总装工作。天宫二号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载荷设备,无论配套设备数量还是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所以,天宫二号资源舱虽然和天宫一号资源舱是"孪生兄弟",内涵却有所不同。为了满足任务需要,八院早在2012年初,就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胡杨 《航天》2011,(11):1-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今年中国最重要也最具轰动效应的航天活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各方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与以往历次载人航天发射活动相比,天宫一号发射之前有关准备工作公开和透明程度相当高。发射之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回最新消息,镜头中不乏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一些部位的细节,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在天宫一号发射前一天,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任务情况,这在以前历次任务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1.
雨水 《航天》2012,(1):62-63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海上测控纪念封在此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中,中国远洋测量船远望3号赴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人轨段及运行段海上测控通信任务,期间,远望3号停靠菲律宾达沃港。  相似文献   

12.
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10年升空。据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13.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4,(3):133-139
<正>天宫一号完成在轨巡检将继续开展相关试验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站2014年5月9日报道,日前,天宫一号顺利完成拓展任务阶段第二次平台设备的在轨巡检工作。科研人员对巡检期间下行遥测数据判读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状态稳定,各项指标测试正常。目前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927天。按照工程总体统一安排,后续工作将继续开展科学试验和飞行器平台试验,充分发挥天宫一号运行潜力,提高载人航天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林利栓  李筱梅 《航天》2012,(8):19-19
2012年6月18日17时10分,航天员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飘入天宫一号,面对镜头向人门招手示意,随后航天员刘旺、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依次飘入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16.
左永亮 《航天员》2012,(4):60-69
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7fl,1-06分,航天员景海鹏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舱门,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获得圆满成功。随后刘旺和刘洋也陆续进入天宫一号,3名航天员一起微笑挥手致意,第一次在中国的空间实验室留下了“全家福”。在距离地球30万米的高空,3位航天员开始了为期10天的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杭文  张昊摄 《航天》2013,(11):4-4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运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就天宫一号的飞行任务执行情况和主要技术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总结了天宫一号的发射及在轨测试阶段主要飞行事件及执行情况、平台功能验证等功能。天宫一号探索并建立了适应多飞行器在轨并行管理、技术状态新、接口关系复杂、协同性高、决策实时性强等要求的联合飞控管理模式,实现了在轨运营全过程“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统一监视、统一决策、统一确认”,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左永亮 《航天员》2011,(5):17-20
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空间试验平台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预计在轨寿命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